實驗名稱
檢測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實驗原理
實驗器材
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繩、動滑輪、定滑輪、鉤碼等。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1)安裝好滑車架,記下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的位置。
(2)平緩勻速帶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下降,用刻度尺檢測鉤碼上升的高度h和繩端聯通的距離s,填人記錄表中。
(3)算出W有、W總、η,填入記錄表中。
(4)改變鉤碼數目,重做幾次實驗,并將檢測數據填人記錄表中。
實驗技巧
控制變量法:探究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系時,使用相同的滑車架,改變所掛鉤碼的數目;探究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重量的關系時,控制所掛鉤碼的數目相同,改變滑車架中動滑輪的重量。
實驗推論
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越低;在繩子所能承受的范圍內,所吊物體越重,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越高。
溫情提示:1.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高的高度以及滑車架的繞線形式無關。
2.提升滑車架機械效率的方式:減少繩與滑輪之間的磨擦;減少動滑輪重;降低提高的物重。
3.機械效率的估算:(1)已知物重G和拉力F:
(n表示承當物重的繩子段數)
(2)已知物重和動滑輪重(不計磨擦):
典例講解
例1.在探究影響滑車架機械效率的誘因時,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測:
猜測一:滑車架機械效率與被提高物體所受的重力有關;
推測二:滑車架機械效率與動滑輪所受的重力有關。
為了驗證推測,打算的器材如下:兩個相同的滑輪、一根細繩、鉤碼若干、刻度尺和彈簧測力計。
小明把兩個滑輪分別作為定滑輪和動滑輪組裝成滑車架,用該滑車架提高不同數目的鉤碼進行了四次實驗,數據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
鉤碼重力G/N
提高高度h/m
拉力F/N
繩端聯通的距離s/m
機械效率η
1.0
0.05
0.15
55.6%
1.5
0.05
0.8
0.15
2.0
0.05
1.0
0.15
66.7%
2.0
0.10
1.0
0.30
66.7%
(1)實驗時,應沿豎直向下的方向帶動彈簧測力計。
(2)第1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為N。
(3)第2次實驗滑車架的機械效率是。
(4)剖析表中數據可知:用同一滑車架提高不同的物體,物體越重,滑車架的機械效率(選填“越高”“越低”或“不變”)。
(5)為了驗證推測二,還需降低的實驗器材是。
(6)比較3、4次實驗數據可知:用同一滑車架提高相同的物體,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提高高度
(選填“無關”或“有關”)。
【分析】(1)實驗時,應沿豎直向下的方向勻速帶動彈簧測力計,此時系統處于平衡狀態,拉力大小等于測力計示數;
(2)依據測力計分度值讀數;
(3)按照η=
=
×100%求出第2次實驗滑車架的機械效率;
(4)剖析表中數據得出推論。
(5)研究滑車架機械效率與動滑輪所受的重力有關,要控制其它誘因相同,只改變動滑輪的重力;
(6)按照表格中的數據,借助控制變量法剖析。
【解答】解:
(1)實驗時,應沿豎直向下的方向勻速平緩帶動彈簧測力計。
(2)第2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測力計分度值為0.1N,示數為0.5N;
(3)第3次實驗滑車架的機械效率是:
η=
=
×100%=
=62.5%;
(4)剖析表中數據可知:用同一滑車架提高不同的物體,物體越重,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越高;
(5)為了驗證滑車架機械效率是否和動滑輪重有關,要改變動滑輪的重力,故還需降低的實驗器材是幾個自重不同的滑輪;
(6)比較3、4次實驗數據可知,提高物體的高度不同,而滑車架機械效率相同,故滑車架機械效率與重物被提高高度無關;
故答案為:(1)勻速平緩;(2)0.5;(3)62.5%;(4)越高;(5)幾個自重不同的滑輪;(6)無關。
例2.某興趣小組的朋友在探究“影響滑車架機械效率的誘因”時,提出了如下猜測:
猜測一: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繞繩形式有關;
推測二: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物重有關;
推測三: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的重力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測,興趣小組的朋友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次數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繩端拉力F/N
繩端聯通距離s/m
機械效率η
0.1
2.7
0.2
74%
0.1
1.8
0.3
74%
0.1
3.2
0.3
83%
0.1
2.5
0.4
(1)興趣小組的小明朋友發覺實驗過程中邊帶動邊讀數,彈簧測力計示數不穩定,應當靜止讀數,你覺得他的看法(選填“正確”或“錯誤”)。
(2)班委通過更換滑車架,改變鉤碼質量,測得數據如表所示:
①請將表中的數據填寫完整;
②分析數據可知第3次實驗是用(選填“丙”或“丁”)圖所示裝置做的實驗;
③不計磨擦及繩重,剖析1、2兩次實驗數據可知猜測一(選填“正確”或“錯誤”);
④通過比較兩次實驗數據可得出推論:使用相同滑車架提高物體時,物體越重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視頻,滑車架機械效率越。
(3)按照表格中的數據剖析可知:隨著物重的減小,額外功(選填“變小”、“變大”或“不變”)。
(4)假如用圖乙中滑車架裝置提高7N的重物,則它的機械效率可能是。
A.73%
B.81%
C.88%
【分析】(1)測滑車架的機械效率,須要勻速帶動繩子,而且要在帶動中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假如靜止讀數滑輪組機械效率實驗視頻,繩子與滑輪之間的磨擦力就不能檢測,額外功都會降低;
(2)①利用滑車架的機械效率η=
%來估算;②利用n=
來估算承當物重的繩子段數,因而判定滑車架;滑車架效率與物重和動滑輪重有關,故可用控制變量法來剖析;③不計磨擦及繩重,剖析1、2兩次實驗數據可知,在比較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的關系時,應保持滑車架相同、物重相同,只改變繩子繞法,據此剖析;④研究同一滑輪組提高重物時,滑車架機械效率與提高物體的重力的關系時,要控制其它誘因相同,只改變提高物體的重力;
(3)按照表格中的數據,分別求出2、3次實驗做的額外功得出推論;
(4)根據同一滑車架物重越大滑車架機械效率越大可判定。
【解答】解:(1)測滑車架的機械效率,須要勻速帶動繩子,而且要在帶動中讀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假如靜止讀數,繩子與滑輪之間的磨擦力就不能檢測,額外功都會降低,在有用功一定時,會造成機械效率變大,故該做法錯誤;
(2)①第四次實驗時滑車架的機械效率η=
%=
×100%=80%;
②第3次實驗時,吊著動滑輪繩子段數n=
=
=3;故選丙;
③在比較滑車架的機械效率與繩子段數的關系時,應保持滑車架相同、物重相同,只改變繩子繞法,據此剖析第1、2兩次實驗可知機械效率都為74%;故推測一錯誤;
④研究同一滑車架提高重物時,滑車架機械效率與提高物體的重力的關系時,要控制滑車架相同、繞繩形式也相同;只改變提高物體的重力,故通過比較2、3可得出同一滑車架提高物重越大滑車架機械效率越大;
(3)第2次實驗時,額外功W1=Fs﹣Gh=1.8N×0.3m﹣4N×0.1m=0.14J;同理可求出第3次實驗時的額外功W2=0.16J;故可知隨著提高物重的減小,額外功減小;
(4)同一滑車架提高物重越大滑車架機械效率越大,故物重7N時的機械效率大于物重8N但小于物重4N的,故選:B;
答案:(1)錯誤;(2)①80%;②丙;③錯誤;④2、3;高;(3)變大;(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