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機械效率(第一課時)【教學任務剖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1.曉得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含意機械效率怎么引入,強調它們之間的關系.2.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會用機械效率的公式進行簡單的估算.曉得機械效率大于1及沒有單位的誘因.過程與方經歷用機械效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產生典型習題的解題思路.情感心態與價值觀關注生產、生活中各類機械的機械效率,具有用機械效率來評價機械的意識.重點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會借助公式η總進行有關估算.難點會剖析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誘因,強調增強機械效率的方式.【教學環節安排】情境小明家近來買了一處新房子,一單元二樓,想把洗手間、廚房家裝一下,需把石子運到二樓.請朋友們按照須要設計方案、選擇器械幫助小明家解決這個問題,瞧瞧那個小組選的辦法最好?班主任積極引導,對每種方案認真剖析,及時夸獎,找出好壞,自然地引出“機械效率”.學習“自主學習”提綱見教案班主任出示學案提綱,并指導中學生自主學習.中學生借助課前或課上分鐘左右的時間預習本節內容,并完成學案提合作知識點1: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問題1:哪些叫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小結:對人們有用的功稱作有用功,用有用=Gh;對我們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稱作額外功,用總表示,即W總=Fs.班主任根據下圖演示實驗,中學生思索并回答:為了提高重物G,拉力對下述物體做功:共建合作共建問題2: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兩者有哪些關系?小結:W問題3:處理例1和變式練習11:【解析】用水桶提水,目的是提水,所以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水桶做的功是額外功;在井中撈桶,目的是把桶提上來,所以對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水做的功是額外功.變式練習:已知:G=200N,h=2m解:W有=Gh==400J,W總=Fs==480J,知識點2:機械效率問題1:哪些稱作機械效率?小結: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稱作機械效率.即機械效率表示了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列.問題2:寫出機械效率的公式,并理解總的變化情況.小結:當有用功一定時,做的總功越多,機械效率越小;當總功一定時,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大.機械效率用百分比表示.問題3:為何機械的機械效率都大于1?提高重物做的功;提高動滑輪做的拉力F作用在繩子末端做的功.其中機械效率怎么引入,是對我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是對我們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是使用機械所做的功叫總功(以上填序號).班主任提出問題,中學生按照上題討論、分析,得出兩者之間的關系.引導中學生說出答案并解釋緣由,加深對三種功的理解.班主任引導中學生進行小結.中學生回答問題,班主任指出求三種功的公式.按照中學生自學情況,班主任提問學中學生回答機械效率的定義.中學生依據機械效率的定義得出機械效率的公式.班主任引學案生剖析有用功和總功是小結:由于動力對機械所做的總功小于機械做的有用功,所以機械的機械效率都大于1.:已知:G=200N,h=2m,F=120N,s=2h=4m。
%83.3%。答案: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約是83.3%。變式練習2:【解析】甲乙升降機分別把相同質量的物體勻速提高相同的高度,說明它們做的有用功相同.當有用功相同時,做的總功越多,機械效率越小.所以甲升降機做的總功少.怎樣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中學生記錄該內容.班主任提出問題,中學生思索、討論、分析,得出結班主任引導中學生剖析做題的思路,中學生思索、討論,解答該題.班主任規范中學生解答該類題目的格班主任先讓中學生做題,再依照中學生做題的情況,搜集信息,加以指出.確診評價“當堂達標題”見教案班主任出示隨堂達標題,中學生獨立完成,班主任出示答案,中學生自我批閱.班主任收集中學生做題信息,查漏補缺.作業設計課后作業1、3反省本節課我采用提問——思考——實驗——分析——小結的教學方式,逐漸提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之后進一步完善機械效率的概念,在這些教學方式的指導下,再引導中學生主動思索,認真剖析,注重實驗,使中學生在課內有所思、有所、有所做、有所得,淡化班主任的主講思想,彰顯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意識,讓中學生逐漸產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主動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覺得教學中應當注意如下問題:1、機械效率中“效率”概念不能講得太死,應留有引申的余地,為之后的效率問題做一定的鋪墊。2、不能加深機械效率的估算難度,機械做功的實例也應防止組合機械。3、嚴格規范W有、W額、W總的書寫,指出數學量注下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