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要求:1、實驗原理、材料、方法、過程(理解)
2、實驗現象、結果的剖析(理解)第1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實驗一、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鑒別實驗二、用高倍鏡觀察內質網和細胞質流動實驗三、觀察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四、比較二溴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實驗五、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實驗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七、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八、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實驗九、DNA的粗提取與鑒別一、實驗原理第2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例:質壁分離和復原不能證明()A、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B、細胞處于生活的或死亡的狀態C、細胞液含量與外界堿液含量的大小D、溶質分子進出細胞的方法一、實驗原理D第3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二、實驗材料第4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1、在生物組織中可溶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別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表述中,錯誤的是()A、甘蔗莖的薄壁組織,馬鈴薯的塊莖等,都富含較多的糖且近于紅色,因而可以用于進行可溶還原糖的鑒別.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別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濃度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別的理想動物組織材料D、
豬肉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別的植物材料二、實驗材料A第5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2、下列哪種材料不能直接置于載玻片上觀察內質網()A.
蘚類的莖稈B.
黃楊葉橫切塊C.
萵苣葉下表皮或粘在下表皮上的少數葉肉細胞D.
種子動物的莖稈二、實驗材料D第6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二、實驗材料3、在DNA粗提取與鑒別實驗中,血細胞不能取之于()A、鵝血B、雞血C、鴨血D、豬血D第7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三、實驗試劑0.05g/ml的CuSO4堿液,0.01g/ml的CuSO4堿液,0.01g/ml的NaOH堿液,利比亞III(或IV);15%的硫酸,0.01g/ml(或0.02g/ml)的龍膽紫堿液;乙酸,氫氧化鋁,氯化鈣,層析液;0.3g/ml的蔗糖堿液,清水;分餾水,0.1g/ml的葡萄柚酸鈉堿液,2mol/L和0./L的硫酸鈉堿液,容積分數為95%的酒精堿液,二甲苯試劑第8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1、溶液含量不同。斐林試劑中CuSO4堿液的含量為0.05g/ml,雙縮脲試劑中的含量為0.01g/ml。2、使用原理不同。斐林試劑實質是新配制的Cu(OH)2,雙縮脲試劑實質是在酸性環境下的Cu+。3、使用方式不同。斐林試劑使用時,先把NaOH堿液和CuSO4堿液混和,而后立刻使用。雙縮脲試劑使用時,先加入NaOH堿液,之后再加入CuSO4堿液。三、實驗試劑第9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顏色反應利比亞IV+脂肪黑色三、實驗試劑顏色反應利比亞III+脂肪橘紅色第10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四、實驗方式、步驟
實驗一、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鑒別實驗二、用高倍鏡觀察內質網和細胞質流動實驗三、觀察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四、比較二溴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實驗五、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實驗六、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七、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八、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實驗九、DNA的粗提取與鑒別第11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觀察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第12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2、在進行《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甲~戊五位同事在母株大蒜根尖后立刻進行的操作步驟如下:中學生操作步驟解離洗滌染色制片觀察甲—++++乙+—+++丙++—++丁+++++戊+++++四、實驗技巧、步驟
(1)甲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
,
乙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
,
丙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
。
A、染色體未著上顏色,未能認清B、細胞重疊,看不到染色體。
C、染色體著上顏色,清晰可見。
D、染色體著色很淺BDA第13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2、在進行《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過氧化氫酶實驗高中生物視頻,甲~戊五位同事在母株香菜根尖后立刻進行的操作步驟如下:中學生操作步驟解離洗滌染色制片觀察甲—++++乙+—+++丙++—++丁+++++戊+++++四、實驗方式、步驟
(3)戊朋友觀察到了許多呈長圓形的細胞,但未找到有絲分裂各時期的圖象,可能的誘因是:在顯微鏡使用時先用低倍鏡,再使用高倍鏡(2)丁朋友在進行上述實驗步驟后,直接在高倍鏡下觀察,長時間未找到有絲分裂的細胞,正確的操作步驟應是:
觀察部位不正確第14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2、在進行《觀察有絲分裂》實驗中過氧化氫酶實驗高中生物視頻,甲~戊五位朋友在母株香菜根尖后立刻進行的操作步驟如下:中學生操作步驟解離洗滌染色制片觀察甲—++++乙+—+++丙++—++丁+++++戊+++++四、實驗方式、步驟
(4)經班主任糾正后,丁朋友在視野中找到了有關細胞有絲分裂圖像,但丁朋友所見到的細胞圖像坐落視野的右上方,若要在視野中央觀察此細胞,你覺得他怎樣正確的聯通裝片?
將裝片往右上方聯通第15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DNA的粗提取與鑒別第16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四、實驗方式、步驟例:下述操作中,對DNA的提取量影響較小的是()A、使雞血細胞在分餾水底充分斷裂,放出DNA等核物質B、攪拌時,要用玻璃棒沿一個方向輕緩攪亂C、在析出DNA膠狀物時,要緩緩加分餾水,直到氨水中稀薄物不再增多。D、在用酒精沉淀DNA時,要用冷酒精,甚至再將混液倒入冰柜中冷卻A第17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實驗設計原則之一:對照原則對照實驗的關鍵上按照實驗要求決定可變誘因和控制誘因,如要研究某種誘因與實驗結果的關系,這些誘因就是可變誘因,實驗設計時,只容許有1個,其余誘因在各組中必須保持恒定,這種誘因就是控制誘因。這樣就能確定可變誘因與實驗結果的因果關系,闡明可變誘因的作用。第18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例:已知有兩瓶無標簽的質量分數分別為5%和30%的DNA氨水。請依照以下實驗原理和材料用品,完成實驗步驟,寫出實驗現象和推論。實驗原理:DNA遇二甲苯(開水?。境杉t色,且氨水中DNA濃度越高,白色越深。材料用品:試管(2個),燒杯(2個),試管夾(2個),500mL的燒瓶(1個),酒精燈。兩瓶無標簽的DNA堿液,標簽,二甲苯試劑。實驗步驟:(l)將兩瓶DNA堿液分別標上A、B標簽;另取兩個試管,也標上A、B標簽;在A試管中加入5mLA瓶中的DNA堿液,B試管中加入
B瓶中的DNA氨水。(2)分別向A、B試管內加入
。(3)將A、B試管裝入
。實驗現象:A、B試管內
不同。實驗推論:現象為
的試管內是質量分數為30%的DNA氨水。山東省2003年中學生物證書會考(第56題)第19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湖南省2004年中學生物證書會考(第55題)
某小學生物興趣小組在進行香蕉無土栽培的實驗過程中,發覺萵苣動株出現了枯死現象。(1)經剖析討論,她們覺得幼株氣根是因為內側缺氧,進行
形成的酒精對根具有殘害作用引起的,寫出相應的物理反應式:
(2)若要驗證“幼株氣根是因為內側缺氧導致的”,請回答實驗設計中的有關問題:①取兩只培養缸編上號,分別加入等量的完全培養液,放人數目相等且
的香蕉幼株。②實驗組內
,對照組內
。③為補充喪失的水份,應適時向兩缸內加人等量的
(選填下述編號)。(A)自來水(B)溪水(C)分餾水(D)雨水第20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五、實驗結果第21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五、實驗結果第22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拓展:對方形濾紙中央點上的內質網色素溶液進行色素分離,會得到近似同心的四圈色素環,排在最內圈的色素是()A、橙紅色的胡芋頭素B、黃色的花青素C、藍紅色的葉綠素aD、黃紅色的葉綠素b五、實驗結果A第23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五、實驗結果第24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五、實驗結果例:在觀察細胞質流動實驗中,觀察者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象,視野中內質網坐落液泡的兩側,細胞質沿逆秒針方向流動,則實驗中黑藻細胞中內質網的位置和細胞質環流方向分別是()A、葉綠體坐落液泡的右方,細胞質沿順秒針方向流動B、葉綠體坐落液泡的左方,細胞質沿逆秒針方向流動C、葉綠體坐落液泡的右方,細胞質沿逆秒針方向流動D、葉綠體坐落液泡的左方,細胞質沿順秒針方向流動B第25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1、請思索我們可以借助什么實驗來鑒別某一細胞是否為活細胞?2、哪些實驗中用到酒精堿液?
……六、練習第26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3、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顯微鏡的幾個步驟。右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為了觀察得更清楚,正確的操作次序是①轉動粗準焦螺旋②轉動細準焦螺旋③調節焦段④轉動轉換器⑤移動裝片()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⑤
C、⑤④②③D、④⑤①②
甲六、練習C第27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感謝!第28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禮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