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檔實驗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和折射規律第一部份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1.如圖所示,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發覺光屏上并沒有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2.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1)圖中的B應選用(填“平面鏡”或“薄玻璃板”)。(2)蠟燭A3.小明借助平板玻璃、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等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選用平板玻璃的目的是。(2)選定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精選文檔3.(1)以便找到像的位置(2)比較像與物大小關系4.某同事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的實驗中,選用了兩只同樣的蠟燭,玻璃板等器材。(1)實驗時,取一支燃起的蠟燭A作為研究對象,另一支蠟燭B的作用是;某同事發覺見到蠟燭也燃起,拿來降低像的照度。他這樣做(填“能”或“不能”)使聽到的像更清晰。(2)請在圖中畫出一條耳朵能看見蠟燭S4.(1)確定像的位置和比較像的大小;不能(2)如圖所示精選文檔精選文檔評分說明:第(1)問每空1分,光線沒有箭頭無分;虛實線不分無分。
5.如圖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中,改變蠟燭A到鏡面的距離,聯通鏡后的蠟燭B,發覺B總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選填“有關”或“無關”)。過了一段時間,蠟燭A變短,則A的像的大小將。精選文檔5.無關;變短解析:此題考查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依據平面鏡成像特性,平面鏡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無關,蠟燭A變短則A的像的大小將變短。6.如圖所示,某同事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把尺子的前面,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一前一后豎直立在尺子上。實驗過程中,耳朵仍然在蠟燭A的右側觀察。(1)燃起蠟燭A,調節蠟燭B的位置,當時,B的位置即為A的像所在的位置。(2)實驗加,尺子的作用是易于比較像與物的關系;兩段蠟燭相同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3)用平面鏡取代玻璃板,上述實驗(填“能”或“不能”)進行物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由于。6.(1)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2)到玻璃板距離;大小(3)不能;不能確定蠟燭A的像的位置7.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器材兩只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玻璃板方式用蠟燭b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因而得出像與物大小相等,這兒運用的是法。
現象推論移走蠟燭b,在此位置換上光屏,發覺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這說明平面鏡成像。7.等效;虛解析:為了得出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將一只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另一只相同的蠟燭b置于玻璃板后邊,通過觀察蠟燭b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得出像與物大小相等,這在數學學中叫做等效法。由于平面鏡所成的像難以用光屏承接,這說明平面鏡成虛精選文檔8.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情境,(1)該實驗采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盡管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是為了能確定;選定兩支相同的蠟燭,目的是為了玻璃板.8.(1)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2)遠離解析:為了確定像的位置,讓蠟燭A的像和蠟燭B重合,既能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實驗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選用大小相同的兩個蠟燭,是為了用蠟燭B取代蠟燭A,來比較物像的大小.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倘若將燃起的蠟燭A遠離玻璃板,則像將遠離玻璃板.9.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活動中:(1)實驗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為2mm的白色玻璃厚為5mm的透明玻璃尺子光屏兩只相同的蠟燭火柴。探究活動中應選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號)。
(2)如圖所示,燃起A蠟燭,在玻璃板的另左側漸漸聯通B蠟燭,直至與A蠟燭的像為止,證明像與物的大小相同。精選文檔(3)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虛實,先移去旁邊的蠟燭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發覺在光屏上,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2)重合(3)不能接收到像(看不到像)解析:采用很薄的玻璃板,使兩個反射面成的像幾乎重合,使實驗簡單化。蠟燭B的像等大,AB是相同的蠟燭,所以A蠟燭和A的像相同.所以蠟燭與A蠟燭的像重合時,證明像與物的大小相同。移去旁邊的蠟燭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發覺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由于實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說明是實像。10.圖甲是小明朋友探究平面鏡的實驗裝置,在矗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燃起的蠟燭,可以看見玻璃板前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燃起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邊聯通,當聯通到A’處時,可以看見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論是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如圖乙所示,下一步你將怎樣處理“白紙”上的信息得出推論:和C’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解析:完全一樣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用完全相同的物體取代,這些實驗方式叫等效取代法,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燃起蠟燭相同的蠟燭聯通到A′處時,它跟像完全重合,這說明蠟燭A′就是蠟燭A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又由于兩支蠟燭大小相同,實驗現象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的大小與原物體大小相等.本實驗是探究,驗證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所成的像是實像;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寬度離相等.她們下一步應當聯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可以利用與直角三角板判定連線與鏡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之后精選文檔借助刻度尺量出點A、B、C、A′、B′、C′到鏡面的距離,會發覺點A與C′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得出推論:物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精選文檔11.如圖所示為小紅朋友“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裝置,其中A、B是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C是平整的白紙,E是玻璃板.(1)將燃起的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觀察到玻璃板后有蠟燭的像A',此時在玻璃板后聯通蠟燭B使其與像A'完全重合,但小紅無論如何聯通B,仍然不能與蠟燭的像A'完全重合,你覺得導致這些情況的誘因可能是哪些?(2)發覺問題并改進后,小紅重新做實驗,并在白紙上記錄下多次實驗后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請你寫出如何剖析處理實驗室記錄的信息,能夠歸納得出實驗推論。
11.(1)玻璃板與紙面沒有垂直(2)借助刻度尺,聯接像與物的對應點,分別檢測像到鏡面的距離,比較所得數據(或將紙沿鏡面所在位置對折,判定像與物兩點是否重合)12學習光學知識后,小科對有關實驗進行了思索和創新:.(1)在如圖所示的“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小科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來完成探究活動,是由于玻璃板有平面鏡所不具有的(填“反光”或“透光”)的特性;精選文檔(2)當燃起的蠟燭置于玻璃板前20cm處時,玻璃板后B處的蠟燭似乎也被“點(3)小科用凸透鏡替換玻璃板,將其放置在AB中點且垂直AB的位置上,聯通光屏到點時,發覺光屏上剛好成了一個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12.(1)透光(3)10解析:(1)該實驗須要透過玻璃板觀察并比較玻璃板后B處的蠟燭與A處蠟燭火焰的虛像位置,即須要借助玻璃板的透光性。(3)按照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當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所成的像就是一個清晰的倒立、等大的虛像,所以本實驗中,A處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物距為20cm,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13.如圖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的情境:矗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矗立于玻璃板外側的刻度尺上,以A燭為成像物體。
(1)為了易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環境中進行(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據悉,采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盡管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來源:(2)燃起A蠟燭,當心地聯通B蠟燭,直至與A蠟燭的像完全重合為止,這時發覺像與物的大小;進一步觀察兩支蠟燭在刻度尺上的位置發覺,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精選文檔(3)為否認上述有關成像特性是否可靠,你覺得應采取下述哪一項操作: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13.(1)較黑暗;B蠟燭(2)相同(或相等);垂直;相等(3)B解析:(1)做光學實驗,最好在較黑暗的環境中進行;采用透明玻璃板取代平面鏡時,除了能觀察到A蠟燭的像,能夠觀察到B蠟燭,這樣除了可以借助取代法確定像的位置,還能比較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2)平面鏡所成的像應當是與物等大的,但是像與物關于蠟燭對稱,即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3)為了否認上述有關成像特性的可靠性,應當多次檢測物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即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本題答案為B。14.小峰朋友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置于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一前一后豎直置于桌面上,燃起玻璃板前的蠟燭A,聯通蠟燭B,直至看起來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1)用兩段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2)在找尋蠟燭像的位置時,雙眼應當在蠟燭(填“A”或“B”)這兩側觀察。(3)移去蠟燭B,在其原先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明平面鏡成的像是(選填“虛”或“實”)像。14.(1)大小(2)A(3)虛精選文檔解析:(1)該實驗中,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的關系。(2)在找尋蠟燭像的位置時,雙眼應當透過玻璃比較鏡中的實像和蠟燭B的位置關系,所以右眼應當在蠟燭A這兩側觀察。(3)由于實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它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15.小豪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請你幫他完成下述問題:(1)為了易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環境中進行“較明亮”或“較黑暗”);實驗中觀察到蠟燭A在玻璃板前面有兩個幾乎重疊的像,這是因為引起的;假如將蠟燭A向玻璃板緊靠,像的大小會15.(1)較黑暗(2)玻璃板較厚不變解析:(1)做光學實驗最好在暗室或較黑暗的環境進行,由于這樣觀察實驗現象更顯著。(2)由于玻璃板具有一定的長度,來自蠟燭的一部份光會在前表面發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線步入人眼產生一個距離觀察者稍近的像;同時也有一些光在前表面發生折射后射入玻璃板,之后在后表面發生光的反射,反射光線再在前表面發生折射,折射光線再步入人眼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