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課不停學,及時鞏固練。為了幫助疫情地區中學生在家線上學習,這兒提供了云南教育出版社的數學第一章作業本習題。習題答案可由班主任在線上講解,也可中學生自主核實答案,答案附于文末。其他章節作業內容將視疫情對開學的影響情況擇機發布。
第1節寬度和時間的檢測
第1課時
1.國際單位中厚度的基本單位是,厚度的基本檢測工具是,在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和。讀數時,要估讀到的下一位。
2.在下邊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一支全新鋼筆的寬度為18;
(2)某同事的臂展為1.68;
(3)10張紙的長度為1;
(4)成人的彎度大概為5。
3.如圖1.1-1所示,用兩種不同尺寸的刻度尺檢測同一支鋼筆的寬度,圖甲中鋼筆的寬度是cm;圖乙中鋼筆的寬度是cm。
4.3月12日栽樹節這三天,中學組織八年級朋友出席栽樹造林活動。下述對圖1.1-2中的大樹的高度估測合理的是()
A.0.5mB.1mC.2mD.4m
5.用刻度尺檢測鐵塊的寬度,下述操作正確的是()
6.某同事在用刻度尺檢測一截鋼筆的寬度時,特意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讀數測量平均速度學生跑步,如圖1.1-3所示,他發覺三種讀數結果不一樣。圖中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正確的讀數角度應當是圖中的(選填“甲”“乙”或“丙”)。按正確的方式讀數時,該鋼筆的寬度是cm。
第2課時
1.和之間的差別叫偏差。偏差和錯誤不同,是可以防止的,而是不可以防止的。
2.在下述橫線上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團歌的標準時長為46;
(2)體育測試中八年級女孩跑800m的滿分成績為210;
(3)唱完一首歌的時間約為4;
3.圖1.1-4中甲的分度值是s;它的示數為。圖1.1-4中乙的分度值是s,它顯示的時間為10::。
4.某同事對同一物體進行了5次檢測,記錄結果如下:14.73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按照數據剖析,她們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以上數據中錯誤數據是cm和cm,這個物體的厚度應當記為cm。
5.小超為了檢查躺下和半蹲時身體的寬度是否有差別,下述幾種卷尺中最合適的是()
A.阻值15cm,分度值0.5mm
B.阻值3m,分度值1dm
C.阻值30cm,分度值1mm
D.阻值3m,分度值1mm
6.(多選)關于偏差,下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檢測過程中若果不遵循檢測儀器的使用規則,都會導致實驗的偏差
B.采用愈發精密的檢測儀器,就可以減少偏差
C.多次檢測求平均值,可以防止偏差
D.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減少偏差的方式會越來越多,但都不能絕對防止偏差
7.小林朋友為檢測化學課本的紙張寬度,采取了如下步驟:
①量出這一疊紙的長度L;
②選取化學課本內連續的50張紙壓緊,使它們的邊沿整齊;
③選中學生用三角尺,檢測零刻度線是否銹蝕;
④計算每張紙的長度d=L/50
(1)上述步驟的合理次序為;
(2)小林用同一把三角尺在不同位置進行了四次檢測,在實驗中采用的減少偏差的方式是。
第2節運動的描述
1.李白在感慨黃河的壯麗水景時曾作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海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從數學學角度看,“兩岸青山相對出”和“孤帆一片日邊來”,前一句中是運動的,是以為參照物;后一句中是運動的,是以為參照物。
2.寓言故事《刻舟求劍》從數學學的角度剖析,求劍者撈不到劍是由于選錯了
參照物,沉底的劍相對于行駛的船是的,而船上刻的記號相對于行駛的船是的,所以靠岸后在船上的記號下方撈不到劍。(均選填“運動”或“靜止”)
3.一條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見一座橋迎頭而至,這是以為參照物:若他倍感橋向北運動,則以河堤為參照物,船是向(選填“西”或“東”)行駛的。
4.關于參照物,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靜止的物體能夠做參照物
B.運動的物體不能做參照物
C.參照物的選定是任意的,但不僅物體本身
D.判定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無論如何選定參照物,其結果一定
相同
5.判定下述幾個物體的運動,是以月球為參照物的是()
A.飛行員見到大地向西運動
B.月亮鉆進了云層里
C.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
D.跳傘者看見地面在上升
6.在中學運動會上4×100m接力賽中,為保證傳接棒順利進行,取得好成績,
在傳接棒時兩位運動員應當()
A.都站在原地不動
B.都奔跑,保持相對靜止
C.都奔跑,接棒運動員要比傳棒運動員運動快
D.傳棒運動員奔跑,接棒運動員站在原地不動
7.假日期間,小麗隨母親乘車抵達上海看望父親母親。她們剛才檢票上了車,小麗正臉望去,旁邊的貨車上坐著趙老師,正打算下車跟老師打招呼時,她覺得自己搭乘的貨車開動了,只得舍棄下車的看法。可不大一會兒,趙老師搭乘的貨車離開了北站,而自己搭乘的貨車卻沒有動。
(1)小麗覺得自己搭乘的貨車開動了是以為參照物;
(2)小麗覺得自己搭乘的貨車沒有開動是以為參照物。
(3)這個現象說明了哪些?
第3節運動的快慢
第1課時
1.速率是表示的數學量,其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單位是,在交通運輸中常用的單位為。
2.在下述橫線上填上合適的數字或單位。
(1)72km/h=m/s;
(2)5m/s=km/h;
(3)運動員百米賽跑的速率可達36;
(4)騎單車正常行駛的速率約為4.2。
3.一個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10s內通過的路程為100m,則小球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率為m/s,小球前8s內通過的路程為m,小球通過前60m所用的時間為s。
4.甲、乙兩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其速率之比是3:1,路程之比是2:3,則甲、乙兩物體運動的時間之比是()
A.2:9
B.2:1
C.9:2
D.1:2
5.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4s內通過20m的路程,這么它在第2秒的速率是()
A.2m/s
B.5m/s
C.10m/s
D.20m/s
6.下述關于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速率越大,運動得越快,速率是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化學量
B.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率隨著路程和時間的降低而減小
C.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率等于運動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D.平均速率描述做變速運動物體的運動快慢程度,是速率的平均值
7.羚羊奔跑的速率是20m/s,一名田徑運動員5s內跑完了50m的路程,車輛的速率是54km/h測量平均速度學生跑步,兩者的速率從大到小排列的次序是()
A.車輛、運動員、羚羊
B.運動員、羚羊、汽車
C.運動員、汽車、羚羊
D.羚羊、汽車、運動員
8.在中學運動會上,甲、乙、丙三名朋友進行百米賽跑,裁判記錄她們的成績如下表所示。依照表中成績可知,跑得最快的是朋友,在這兒裁判比較兩人運動快慢采用了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的方式,而站在站臺上的聽眾比較兩人運動快慢采用了在相同的條件下比較的方式。
第2課時
1.圖1.3-1甲是貨車甲運動的s—t圖像,圖乙是貨車乙運動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
A.甲、乙兩車都由靜止開始運動
B.甲、乙兩車都以2m/s的速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甲、乙兩車經過5s一定相遇
D.甲車速率越來越大,乙車速率不變
2.下表是列車組DXX次火車從廣州到秦皇島的時刻表。
由表中數據可知,廣州到秦皇島的里程為km,D××次火車運行的平均速率是(保留一位小數)km/h。
3.小明騎單車從甲地去丙地,他先用2h抵達距甲地30km的乙地。因為面包車壞了,在乙地修車用去0.5h,修好后繼續徒步了2h抵達目的地丙。已知小明開車全程的平均速率是12km/h,問:
(1)小明從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2)他修好車后從乙地到丙地徒步的路程是多少?
4.在施行城市回遷工程時,常采用定向爆破的形式。某次回遷時,采用的爆破導火索燃燒速率是0.8cm/s,人慢跑的速率是5m/s。若人燃起導火索后須要離爆破點400m才安全,爆破人員選用了厚度為96cm的導火索,則該爆破手能夠安全撤出到安全地帶?
第4節檢測平均速率
1.在100m賽跑中,一名運動員起跑段的最大速率為11m/s,中途速率為10m/s,沖刺時的速率為12m/s,假如他的成績是10s,這么他全程的平均速率為()
A.36km/h
B.9m/s
C.9.5m/s
D.難以確定
2.圖1.4-1所示是檢測貨車沿斜面下降的平均速率的實驗過程。
(1)該實驗的原理是;
(2)用檢測貨車的運動路程,用檢測貨車運動的時間。
(3)依據實驗觀察可知,貨車沿斜面頂端下降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是直線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
(4)實驗中測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率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率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率為v3,這么V2v1,v1v3。(均選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