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再不濟,全職教授人數也是兩位數,比個南大化學系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南大七老四十甚至九十多歲的教授居多,比非資深教授人數,不一定有多大優勢。還有南大化學系學科評估A+都沒領到,比不得曾經了,還是輕吹吧。
更新下數據:
全職教授人數,北京學院27人,上海學院15人,南大大幅度領先。實際上,華五基本都在25-30人之間。
但說南大僅化學領域的教授人數才能PK北京學院的,畢竟屬于驕橫。南大化學大學8位教授,也就廈大的一半左右。
南大面臨的教授危機是毋庸置疑的,27名教授中,20名是80歲以上的資深教授,沒有投票權。擁有投票權的非資深教授僅7名,還不如北京學院的9名。而華中學其余四校基本都有15人以上的非資深教授,最少的北京師大也有14名,是南大的兩倍。
說句難聽的,等再過15-20年,南大那些老教授都走了,而那些年新增教授的速率又趕不上廈大的話,毫無疑惑,南大教授數目將被川大超過。總不能把希望寄寓在新街口診所老年病科的延壽水平上吧。
所以,不能只看老黃歷了。老是以老娘是華北五校自居,以為動根小手指(派個數學系)才能秒殺旁邊的中學。
川大再不濟,全職教授人數也是兩位數,比個南大化學系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南大七老四十甚至九十多歲的教授居多,比非資深教授人數,不一定有多大優勢。還有南大化學系學科評估A+都沒領到,比不得曾經了,還是輕吹吧。
更新下數據:
全職教授人數,北京學院27人,上海學院15人,南大大幅度領先。實際上,華五基本都在25-30人之間。
但說南大僅化學領域的教授人數才能PK北京學院的,畢竟屬于驕橫。南大化學大學8位教授,也就廈大的一半左右。
南大面臨的教授危機是毋庸置疑的南京大學物理系就業,27名教授中,20名是80歲以上的資深教授,沒有投票權。擁有投票權的非資深教授僅7名,還不如北京學院的9名。而華中學其余四校基本都有15人以上的非資深教授,最少的北京師大也有14名,是南大的兩倍。
說句難聽的,等再過15-20年,南大那些老教授都走了,而那些年新增教授的速率又趕不上廈大的話,毫無疑惑,南大教授數目將被川大超過。總不能把希望寄寓在新街口診所老年病科的延壽水平上吧。
所以,不能只看老黃歷了。老是以老娘是華北五校自居,以為動根小手指(派個數學系)才能秒殺旁邊的中學。
歷史上出過多少兩院教授、外國科大學教授,數據復雜,含金量不一,不好統計,來個直觀的,瞧瞧師資隊伍里有多少在職教授吧:截至到明年,南大全職兩院教授31人(過去五年被挖角了六七個)
川大全職兩院教授18人
差別是大,但也不是你說的完挖墳。南大化學院十多,廈大測繪教授就不多了?
歷史上出過多少兩院教授、外國科大學教授,數據復雜,含金量不一,不好統計,來個直觀的,瞧瞧師資隊伍里有多少在職教授吧:截至到明年,南大全職兩院教授31人(過去五年被挖角了六七個)
川大全職兩院教授18人
差別是大,但也不是你說的完挖墳。南大化學院十多,廈大測繪教授就不多了?
要是在差不多15年前,南大和西南合并是有機會挑戰清北的,那時侯南大差不多有清華60%的實力,西北有北大40%的實力,合上去是能再造一個清北級院校的,并且如今是不可能了,這十來年清北和其他院校的差別實際是被放大了,南大西北自己發展的又不行,南大如今頂多有清華四成,西南也就北大的兩三成,合上去離清北還差得遠。
要是在差不多15年前,南大和西南合并是有機會挑戰清北的,那時侯南大差不多有清華60%的實力,西北有北大40%的實力,合上去是能再造一個清北級院校的,并且現今是不可能了,這十來年清北和其他院校的差別實際是被放大了,南大西北自己發展的又不行,南大如今頂多有清華四成,西南也就北大的兩三成,合上去離清北還差得遠。
川大再不濟,全職教授人數也是兩位數,比個南大化學系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南大七老四十甚至九十多歲的教授居多,比非資深教授人數,不一定有多大優勢。還有南大化學系學科評估A+都沒領到,比不得曾經了,還是輕吹吧。
更新下數據:
全職教授人數,北京學院27人,上海學院15人,南大大幅度領先。實際上,華五基本都在25-30人之間。
但說南大僅化學領域的教授人數才能PK北京學院的,畢竟屬于驕橫。南大化學大學8位教授,也就廈大的一半左右。
南大面臨的教授危機是毋庸置疑的,27名教授中,20名是80歲以上的資深教授,沒有投票權。擁有投票權的非資深教授僅7名,還不如北京學院的9名。而華中學其余四校基本都有15人以上的非資深教授,最少的北京師大也有14名,是南大的兩倍。
說句難聽的,等再過15-20年,南大那些老教授都走了,而那些年新增教授的速率又趕不上廈大的話,毫無疑惑,南大教授數目將被川大超過。總不能把希望寄寓在新街口診所老年病科的延壽水平上吧。
所以,不能只看老黃歷了。老是以老娘是華北五校自居,以為動根小手指(派個數學系)才能秒殺旁邊的中學。
[圖片]
[圖片]
歷史上出過多少兩院教授、外國科大學教授,數據復雜,含金量不一,不好統計,來個直觀的,瞧瞧師資隊伍里有多少在職教授吧:截至到明年,南大全職兩院教授31人(過去五年被挖角了六七個)
川大全職兩院教授18人
差別是大,但也不是你說的完挖墳。南大化學院十多南京大學物理系就業,廈大測繪教授就不多了?
川大再不濟,全職教授人數也是兩位數,比個南大化學系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南大七老四十甚至九十多歲的教授居多,比非資深教授人數,不一定有多大優勢。還有南大化學系學科評估A+都沒領到,比不得曾經了,還是輕吹吧。
更新下數據:
全職教授人數,北京學院27人,上海學院15人,南大大幅度領先。實際上,華五基本都在25-30人之間。
但說南大僅化學領域的教授人數才能PK北京學院的,畢竟屬于驕橫。南大化學大學8位教授,也就廈大的一半左右。
南大面臨的教授危機是毋庸置疑的,27名教授中,20名是80歲以上的資深教授,沒有投票權。擁有投票權的非資深教授僅7名,還不如北京學院的9名。而華中學其余四校基本都有15人以上的非資深教授,最少的北京師大也有14名,是南大的兩倍。
說句難聽的,等再過15-20年,南大那些老教授都走了,而那些年新增教授的速率又趕不上廈大的話,毫無疑惑,南大教授數目將被川大超過。總不能把希望寄寓在新街口診所老年病科的延壽水平上吧。
所以,不能只看老黃歷了。老是以老娘是華北五校自居,以為動根小手指(派個數學系)才能秒殺旁邊的中學。
[圖片]
[圖片]
川大再不濟,全職教授人數也是兩位數,比個南大化學系還是沒問題的。另外,南大七老四十甚至九十多歲的教授居多,比非資深教授人數,不一定有多大優勢。還有南大化學系學科評估A+都沒領到,比不得曾經了,還是輕吹吧。
更新下數據:
全職教授人數,北京學院27人,上海學院15人,南大大幅度領先。實際上,華五基本都在25-30人之間。
但說南大僅化學領域的教授人數才能PK北京學院的,畢竟屬于驕橫。南大化學大學8位教授,也就廈大的一半左右。
南大面臨的教授危機是毋庸置疑的,27名教授中,20名是80歲以上的資深教授,沒有投票權。擁有投票權的非資深教授僅7名,還不如北京學院的9名。而華中學其余四校基本都有15人以上的非資深教授,最少的北京師大也有14名,是南大的兩倍。
說句難聽的,等再過15-20年,南大那些老教授都走了,而那些年新增教授的速率又趕不上廈大的話,毫無疑惑,南大教授數目將被川大超過。總不能把希望寄寓在新街口診所老年病科的延壽水平上吧。
所以,不能只看老黃歷了。老是以老娘是華北五校自居,以為動根小手指(派個數學系)才能秒殺旁邊的中學。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