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濃度,并對空氣的成份有進一步的了解。
2.通過討論和剖析空氣的成分實驗視頻空氣的成分實驗視頻,能主動與別人交流,對實驗觀察的結果能用文字、化學語言進行敘述,勇于抒發自己的看法。
3.保持和提高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探究的方式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分數。
【難點】
用探究的方式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容積分數。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出新課
【教師活動】老師想請你們先來猜一個燈謎:“說是寶,真是寶,鳥類動物離不了,看不見,摸不著,越往高處越少見”謎底是哪些?
【學生回答】空氣。
【教師引導】對,謎底就是空氣。空氣是無色無味的二氧化碳,所以人們對空氣的認識比較晚。17世紀曾經人們仍然覺得空氣是一種單一成份的物質,18世紀才認識到空氣的復雜性。空氣究竟是由哪些組成的呢?我們這節課就一上去學習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教師提問】請朋友們閱讀空氣的組成的相關資料,并回答以下問題:空氣是由哪些組成的?成份分別是多少?
【學生回答】氮氣約78%、氧氣約21%、稀有二氧化碳(主要成份氫氣,約0.934%)、二氧化碳約0.034%和其他二氧化碳0.002%。
【教師補充】二氧化碳濃度呈逐年遞增趨勢。
【教師引導】在高中科學的課程中,我們早已曉得空氣中約含1/5容積的氫氣。那如何通過實驗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渡性問題,不需回答。)
【教師提問】氧氣是物理性質比較開朗的二氧化碳,在加熱或燃起的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發生物理反應;氧氣是物理性質比較穩定的二氧化碳,通常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按照這一點,我們可以采取如何的方式來測定二氧化碳的濃度?
【學生回答】燃燒一定量的空氣,檢測消耗掉的二氧化碳的容積即可。
【教師活動】據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檢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實驗裝置圖。
【教師提問】有硫、木炭、磷、石蠟、銅等實驗材料,我們在消耗二氧化碳時,該選用哪種?為何?為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而運用物理方式去除二氧化碳時,應注意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