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10分鐘小練習(xí)
第四章光現(xiàn)象
章末備考
知識框架
章末備考
1.下述光化學(xué)現(xiàn)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產(chǎn)生的是()
A.光的色散
B.鉛筆移位
C.小孔成像
D.水底倒影
2.如圖所示,平面鏡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鋼筆從平面鏡前40cm處,以5cm/s的水平速率向平面鏡勻速緊靠,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A.鋼筆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逐步變大
B.經(jīng)過2s,鋼筆與它的像之間的距離變?yōu)?0cm
C.鋼筆的像相對于平面鏡的速率為10cm/s
D.若平面鏡順秒針轉(zhuǎn)至圖中實線位置,鋼筆的像將與鋼筆垂直
3.如圖所示,是光在空氣和玻璃之間發(fā)生折射的光路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空氣在界面的側(cè),折射角的大小是,此過程中還有部份發(fā)生了反射蠟燭平面鏡成像作圖,反射角的大小是。
4.如圖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理時,將平面鏡置于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個可以沿ON往前、向后折的紙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鏡上。
(1)讓一束綠光貼著紙板沿AO射到O點,為了易于檢測和探究,須要在紙板上記錄的是;將紙板的右半邊順著ON向后折去,則在折過去的紙板上(填“能”或“不能”)聽到反射光線。
(2)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規(guī)律,應(yīng)該。
5.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小蘭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在白紙上豎直放置一塊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燃起的蠟燭A,再另取一支未燃起的蠟燭B置于成像處,如圖所示。
(1)蠟燭B要與蠟燭A完全相同,這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guān)系。
(2)實驗時,他應(yīng)當(dāng)在玻璃板(填“前”或“后”)觀察蠟燭的像,所成的像是(填“虛”或“實”)像。
(3)當(dāng)蠟燭A向玻璃板緊靠時蠟燭平面鏡成像作圖,蠟燭A的像(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6.“猴子撈月”的故事朋友們耳熟能詳。如圖所示,若猴子的耳朵用點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點B表示,請畫出猴子看到水底月亮的光路圖,并保留必要的畫圖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