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試卷應有利于引導新課程的施行,全面落實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推動中學生核心素質的發展;有利于小學分校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擇優投檔新生;全面、準確地反映中學結業生的學業水平。
二、命題原則
1.導向性原則
試卷就能較好地彰顯新課程理念和要求,有利于推動課程變革和考試變革向縱深發展。數學命題要彰顯鮮明的導向性,堅持以中學生為本,指出能力立意,引導班主任改進教學方式,促使中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2.基礎性原則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重視對“知識與技能”的考查;在考查中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把握和應用的基礎上,注重“過程與方式”的考查,同時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考查。防止出繁、難、偏、舊考題。
3.實踐性原則
要重視聯系實際,結合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注意從實際中選定素材,考查中學生在實際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聯系中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分子熱運動說明了什么,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彰顯從生活邁向化學,從數學邁向社會的理念。
4.探究性原則
強化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科學探究題要以化學知識為載體,從過程和方式入手,立意于能力和科學素質。降低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式、學習方法多元化的考題,降低對化學過程和技巧、實驗剖析、歸納以及實驗技巧創新的考題,同一個試卷探究的要素不超過三個。
5.科學性原則。
試卷及評分標準要科學、嚴謹。考題難易程度要適當;試題方式要規范;試題要有較好的分辨度和效度及信度;不出粗編濫造、似是而非的考題,不出靠死記硬背的考題,不出答案說法不一的有爭議考題。
6.充分借助課程資源的原則。
要重視教材中的插圖、想想做做、想想議議、科學世界、動手動腦學數學中涉及的知識點、規律及小實驗等。試卷中涉及教材中的原始圖片應占試卷圖片總量的20%以上,教材內容在試卷中通過改編、延伸等方式出15%-20%的考題。
三、命題根據
高中數學結業學業考試命題以《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和《考試說明》及教材為根據,考查的內容和要求與標準的規定相一致;避免超過課程標準要求的拔高。
四、試卷結構
1.試題的難度及三階級次的分值比列
(1)易、中、難的考題比列為8:1.5:0.5。
(2)“了解”、“認識”和“理解”三個層次的知識和技能所占分值比列約為3:2:1。說明:按課程標準對相應知識點的要求進行命題。剖析與交流題,不要以簡單的選擇題與填空題方式出現。
2.試題呈現方式及題型分數分布
(1)考試時間為90分鐘
(2)全卷分值為100分
(3)試卷共8頁(八版)
(4)題型
①單項選擇題約24分②雙項選擇題約9分
③填空題約24分④實驗與探究題約20分
⑤分析與交流題約8分⑥綜合與應用題約15分
五、考試范圍與要求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內容要求及說明
1.物質
(10-15分)
1.1物質的形態和變化
(2—5分)
1.1.1描述固、液和氣三種物態的基本特點。列出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狀態的物質及其應用。
1.1.2說出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氣溫值。了解液體濕度計的工作原理,會用常見體溫計檢測體溫。嘗試對環境濕度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說明:會估測常見體溫,曉得溫室效應。不考察不確切體溫計的問題
1.1.3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曉得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放熱和吸熱現象。能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1.1.4用水的物態變化說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關心環境和節省用水的意識。
1.2物質的屬性(6—8分)
1.2.1通過實驗,了解物質的一些化學屬性,如彈性、磁性、導電性和導熱性等,用語言、文字或圖表描述物質的這種化學屬性。
1.2.2曉得質量的含意。會檢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說明:會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1.2.3通過實驗,理揭秘度,會檢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化學現象。
說明:能用密度公式進行簡單的估算,混和物體的密度不考察。
1.2.4了解人類關于物質屬性的研究對日常生活和科技進步的影響。
1.3物質的結構與物體的尺度
(1-2分)
1.3.1曉得常見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的。
1.3.2曉得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類探求微觀世界的歷程,關注人類探求微觀世界的新進展。
1.3.3了解人類探求太陽系及宇宙的歷程,曉得對宇宙的探求將不斷深入,關注探求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動。
1.3.4了解物質世界從微觀到宏觀的大致尺度。
1.4新材料及其應用
(1-2分)
1.4.1通過搜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性及其應用。了解新材料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1.4.2有合理借助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作為。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內容要求及說明
2.運動和互相作用
(40-45分)
2.1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2-4分)
2.1.1曉得機械運動,舉例說明機械運動的相對性。
說明:不考察三個以上物體的相對運動。
2.1.2通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熱現象,了解分子熱運動的一些特性。曉得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
2.1.3舉例說明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曉得世界處于不停的運動中。
2.2機械運動和力
(26-30分)
2.2.1能依據生活經驗估測寬度和時間。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檢測寬度和時間。
說明:能估測常見物體的尺度、時間等。
2.2.2能用速率描述物體的運動的快慢。通過實驗測定物體運動的速率。用速率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說明:估算不涉及復雜的運動,不考相遇追擊類問題。
2.2.3通過常見例子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和磨擦力,認識力的作用療效。
2.2.4用示意圖描述力。會檢測力的大小。曉得二力平衡條件。
說明:不考力的圖示。
2.2.5通過實驗,認識牛頓第一定理。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
2.2.6曉得簡單機械。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
說明:會畫力臂,能從生活常見物品中具象杠桿模型,考查只限一個動力臂一個阻力臂的杠桿。滑車架只考查一條繩子組成的滑車架分子熱運動說明了什么,施力物體本身隨滑車架運動的內容不考。
2.2.7通過實驗,理解壓強。曉得日常生活中減小和降低浮力的技巧。
說明:能用浮力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2.2.8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液體浮力與什么誘因有關。曉得大氣浮力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了解流體的浮力與流速的關系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說明:不規則容器的壓力、壓強只做定性剖析,不要求估算。
2.2.9通過實驗,認識壓強。探究壓強大小與什么誘因有關。曉得阿基米德原理,運用物體的沉浮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說明:壓強不出壓軸估算題。考查只限與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條件的簡單應用
2.3聲和光(10-12分)
2.3.1通過實驗,認識聲的形成和傳播條件。
2.3.2了解樂音的特點。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曉得噪音的害處和控制的方式。說明:音調和音質有爭議的問題不考察。
2.3.3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理、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特性。
說明:能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說明一些簡單的現象。
2.3.4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曉得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及應用。
2.3.5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探究并曉得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應用。
2.3.6通過實驗了解白光的組成和不同色光混和的現象。
說明:不考查染料的三原色。
2.4電和磁(2-6分)
2.4.1觀察磨擦起電現象,探究并了解同種電荷互相抵觸,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2.4.2通過實驗認識磁場。曉得地磁場。
2.4.3通過實驗,了解電壓周圍存在磁場。探究并了解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2.4.4通過實驗,了解通濁度線在磁場中會遭到力的作用,曉得力的方向與什么誘因有關。
2.4.5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形成感應電壓的條件。了解電磁感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4.6曉得電磁波。曉得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率。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說明:波長與頻度的關系,只做定性了解。
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內容要求及說明
3.能量
(45-50分)
3.1能量、能量的轉化和轉移
(2-4分)
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方式。描述各類各樣的能量和生產、生活的聯系。
3.1.2通過實驗,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方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3.1.3結合實例,認識功的概念。曉得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或轉移的過程。
3.2機械能(8-10分)
3.2.1曉得動能、勢能和機械能。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的互相轉化。舉例說明機械能和其他方式能量的互相轉化。
3.2.2理解機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實例說明機械功和功率的含意。
3.2.3曉得機械效率。了解增強機械效率的途徑和意義。
說明:要求估算生活中的簡單機械的效率以及其它情境的效率問題。
3.2.4了解人類使用機械的歷史發展過程。了解機械的使用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3.3內能
(6-8分)
3.3.1了解內能和熱量。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3.3.2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自然現象。
3.3.3了解熱機的工作原理。曉得內能的借助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3.4電磁能(26-30分)
3.4.1從能量轉化的角度認識電源和用家電的作用。
3.4.2曉得電流、電流和內阻。通過實驗,探究電壓、電壓和內阻的關系。理解歐姆定理。
3.4.3會看、會畫簡單的電路圖。能聯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能說出生產、生活中采用簡單串聯或并聯的實例。了解串、并聯電路電壓和電流的特性。
說明:不考查混聯電路的聯接和估算。
3.4.4會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
3.4.5結合實例理解電功和電功率。曉得用家電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說明:會計算簡單的機械功與電功的大小,會計算機械功率和電功率。
3.4.6通過實驗探究,理解焦耳定理,能用焦耳定理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3.4.7了解家庭電路。有安全用電和節省用電的意識。
3.5能量守恒
(2-4分)
3.5.1曉得能量守恒定理。羅列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剖析問題的意識。
3.5.2從能量的轉化和轉移的角度認識效率。
3.5.3曉得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3.6能源與可持續發展(1-2分)
3.6.1結合實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3.6.2列出常見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6.3曉得核能等新能源的特性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3.6.4了解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借助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