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入選法國數學學會頒授的菲涅爾獎和2020年初德國光學學會頒授的阿道夫隆獎狀,那位80后院士在量子領域的研究成果再度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
當地時間10月7日,日本化學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學院陸朝陽院長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估算獎(RolfandH.Awardin),以嘉獎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非常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型傳態和光量子估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該獎項由意大利數學學會于2015年籌建,部份由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捐助,借以嘉獎蘭道爾以及本內特兩位先驅科學家在信息與數學領域基礎性發覺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其中蘭道爾提出了蘭道爾原理——擦除一個比特所需最小能量,而本內特首次提出可逆估算思想、和科研伙伴一起提出量子秘鑰分發和量子隱型傳態方案。
具體而言,該獎項致力嘉獎這些在量子信息科學方面具有杰出貢獻的人,非常是在借助量子效應實現精典方式難以完成的任務方面作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獎項每年頒授一次,包括5000美金獎金和一份證明得獎者所作貢獻的證書,并在得獎者參加APS大會發放獎項和應邀講演時提供旅費津貼。
據悉,該獎項致力推選出一位完成博士學業12年內、并在過去10年中在量子估算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學家。得獎研究既可以是一項單獨的工作,也可以是往年貢獻的總和,重點是要推動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理論理解和技術現況的發展。倘若被提名人早已獲得過APS獎項,則該獎項授予的研究必須與原本獎項認可的工作完全不同(或則起碼有實質性進展)。
該獎項自2015年籌建以來,已有四位得獎人,她們分別來自英國麻省理工大學、加州理工大學、瑞士伯爾尼聯邦理工大學和美國新南威爾士學院。陸朝陽院士也成為了國外首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
80后院士陸朝陽:旨在于量子研究、屢獲國際佳績
陸朝陽1982年出生于安徽東陽,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學院院長和博士生導師。自中學生時代起,陸朝陽便始終旨在于量子方面的研究,并相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也為自己博得了眾多榮譽。
陸朝陽于2000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專科結業后,他被保送至南京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教授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從此開啟了他的量子研究生涯。
陸朝陽院士和潘建偉教授。
2007年,還在讀碩士的陸朝陽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的操縱,制備了「薛定諤貓態」和「簇態」,刷新了當時兩項世界紀錄。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2007年2月份的《自然·物理學》雜志上,但是入圍了兩院教授評比的年度中國科技十大進展新聞。
同年,陸朝陽在國際上首次用光子比特演示了量子信息領域最重要的算法:肖爾大數分解算法。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德國數學學會的專題報導,并榮獲了教育部推選的年度中國高等中學十大科技進展。
2008年,陸朝陽以全額獎學金步入劍橋學院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開啟了他的海外求學生涯。博士期間,陸朝陽以第一作者首次觀測到單電子載流子的實時量子躍遷和非破壞性檢測,為固態量子估算解決了一個基礎性困局,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雜志上發表。2011年初,在攻讀博士學位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量子通訊潘,他順利地完成了博士論文和答辯量子通訊潘,并榮獲了劍橋學院丘吉爾大學的。
完成博士答辯后,陸朝陽選擇了歸國,以期為祖國的量子研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8歲時,陸朝陽成為了中國科學技術學院最年青的院士。據悉,他還與潘建偉教授團隊保持密切科研合作,并率領幾名年青的中學生成立了固態量子光源新實驗室,并先后在量子估算、量子通訊、多光子糾纏和光子操控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陸朝陽及其團隊成員。圖中外國人為他的博士導師Mete,當時為陸朝陽團隊的CAS客座院士。
2012年,在多光子糾纏和光學量子估算領域,團隊打破之前的六光子記錄,首次實現八光子糾纏,繼續在多光子糾纏領域保持國際領先。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光子學》雜志上發表。
在可擴充固態量子估算方面,陸朝陽等首創脈沖共振螢光技術,克服了十多年來制約單光子源品質的困局問題,實現了國際上最高品質的高效率單光子源。
2017年,借助自主發展上去的高性能單光子源,陸朝陽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趕超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和晶體管計算機的量子模擬靶機。光量子計算機靶機在「玻色采樣」速度方面比國際同行推進起碼24000倍,和精典算法比較,也比人類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臺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率快10倍至100倍。該研究成果同樣在當初的《自然·光子學》雜志上發表,并榮獲了新西蘭光學學會評出的「年度國際光學重大進展」。
自中學生時代以來,陸朝陽已在《自然》及其子刊、《近代數學評論》、《美國科大學院刊》、《物理評論快報》這些國際頂尖學術刊物發表了40余篇論文,堪稱碩果累累。那些研究成果也為他帶來了眾多榮譽。
2015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銀獎;2016年榮獲美國光學學會會士;2017年獲得了法國數學學會頒授的「菲涅爾獎」;2019年獲得了「仁科芳雄歐洲獎」,以嘉獎他在「基于單光子的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杰出貢獻」;2020年獲得了德國光學學會阿道夫隆獎狀,明年是該獎狀籌建80華誕以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的研究工作首次獲得該獎。
參考鏈接:
%E9%99%86%E6%9C%9D%E9%98%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