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報記者?劉霞
據化學學家組織網22晚報道,法國日內瓦學院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儲存在一個晶體內,持續時間歷時20微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出長距離量子通訊網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技術早已成為增強通訊安全的重要基石。當信息(量子比特,量子估算和量子信息的基本單元)通過光纖中的一個光子在兩個對話者之間傳輸時,量子理論可以確保量子比特的真實性和保密性。但構建遠程量子通訊系統存在一個主要障礙:傳輸幾百公里后量子通訊儲存,光子會遺失,訊號也因而消失,因此,基于量子儲存器的“中繼器”由此而生,為使中繼器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須要讓存儲量子信息的時間持續長一點。
2015年,日內瓦學院米凱爾·阿夫澤利烏斯領導的團隊成功將由一個光子攜帶的量子比特在晶體(儲存器)內貯存0.5微秒。在此過程中,光子在消失之前可將其量子態轉移到晶體的原子上,但這一持續時長不足以建立更大的儲存網路,而前者是研制遠程量子通訊的先決條件。
最新研究中,在法國量子旗艦計劃框架內,米凱爾·阿夫澤利烏斯團隊成功將一個量子比特儲存了20納秒。因此,她們使用了摻有銪的晶體,這些晶體才能先吸收光再發光。
團隊稱:“我們在晶體上施加了千分之一特斯拉的小磁場,并使用了動態前饋方式,包括向晶體發送強烈的射頻,借以讓稀土離子脫離環境擾動,并將儲存性能提升近40倍。”
阿夫澤利烏斯表示:“這是基于固態系統(晶體)的量子儲存器的世界紀錄,在保真度略有損失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讓時長達到100納秒,這是遠程量子通訊網路領域的重大進展。”
雖然這么,她們仍有不少問題須要解決量子通訊儲存,例如進一步延長儲存時間,在確保不失真的情況下,讓儲存持續時長超過100納秒。據悉,她們還必須設計出一次能儲存超過一個光子(使光子發生“糾纏”)的新型儲存器,“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一個在所有那些方面都表現良好的系統,并于六年內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