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網9月28日訊日前,第37屆全省學生數學大賽(廣東賽區)決賽落下序幕,大賽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份。全國約1800余名中學生出席理論考試,約110余名中學生進行實驗考試。記者了解到,經過三天激烈爭奪,南京一中參賽朋友在此次大賽中榮獲殊榮,其中溫章、紀乃文、尚子衍(交換生)、王敬華(交換生)四名同事獲廣東賽區銀獎。南京一中被評為全國數學大賽金牌校區。
上海分校老師告訴記者,第37屆數學大賽前夕,來自廣東省各地市的15名朋友在上海初中出席了賽前冬訓,最終有10名同事獲得廣東賽區銀獎。
這種大賽生為什么慕名來到上海分校?上海分校在數學大賽培訓方面有何優勢?三分之二的大賽生脫穎而出的秘密是哪些?明天,半島網記者來到南京一中,探尋這所“寶藏”學校。
金牌教練團隊領航既專業又貼心
此外,第37屆全省學生數學大賽是上海分校自2017年招生以來出席的全省大賽“首秀”,但是第一次現身就取得這么驕人的成績,這離不開上海分校以及金牌班主任團隊的專業指導。
上海分校首席化學班主任張立彬作為基地中學的首席教練員,有近十二年的大賽指導經驗。據介紹,張立彬是全省學生數學大賽金牌教練,遼寧省化學大賽主教練、領隊,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優秀班主任、十佳青年班主任,新鄉市中學數學學科帶頭人。翻看張立彬指導大賽的經歷,滿滿都是卓越的教學成果:2015-2019年所教中學生共有48名同事獲全省銀獎,占全國(共371人)八分之一,其中有16人步入校隊,占山東省(共54人)近三分之一,入圍校隊人數連續5年名列江蘇省第一名。這其中有3人獲得全省金牌,4人獲得全省銅牌,9人獲得全省獎牌,且有十幾名同事通過數學大賽保送、降分步入北大清華深造……青島二中的金牌班主任團隊不僅經驗甚多、在大賽領域精耕多年的資深教練高中物理競賽,也有專科結業于北大的青年教練,還有清華博士和中科院博士后的堅強后盾。
冬訓時,張立彬老師三天工作15小時,不僅專業上的指導,還要命制試卷、心理疏導……可以說是全天候陪伴中學生,“看她們狀態不對的時侯,我就與她們聊天,讓中學生的得失觀念不要太重。有時我還請來了曾經帶的大賽生——他們的學長學姐,來到中學,給她們分享經驗、調整態度、專業指導,讓同齡人之間交流,療效會更好。”可以說,在專業學習、心態調整上,張立彬面面俱到,真正考慮到了每一位中學生的體味。
以中學生興趣和能力為出發點分層教學精細化課程
上海分校仍然視課程為中學的核心產品,以中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中學生自主選課,舉辦分層教學,這也是有諸多優秀學子涌現的重要誘因。以數學學科為例,分為數學I、II、III、IV四個等級,張立彬向記者介紹:“物理I主要滿足出席合格性學業水平考試中學生的需求;數學II是完成小學數學選修和必修的內容,滿足等級考試的難度要求;熱愛基礎學科,計劃出席強基計劃、綜合評價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考試的朋友可以選擇數學III;化學IV主要滿足計劃出席化學大賽、強基計劃、綜合評價招生等特殊類型招生考試和學院先修課考試的要求。”張立彬指出,中學生可以按照自身能力選擇適宜的等級,在選擇數學III、物理IV時,須要參考學前確診建議。
與化學學科相同,其他學科方面,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的課目與等級來學習。同時,必修課程每學期滾動開辦,中學生可依照自己的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段學習,“一生一課表”,上海分校在對中學生個性化培養方面堪稱是下足了工夫。
“我覺得學習大賽不只是為了拿獎,一紙證書定義不了大賽。大賽學習更多的是對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大賽經歷的中學生在中考學習中常常更有沖勁。另外,現今的強基計劃校測試題的難度接近大賽的難度,大賽生更能獲得優勢”,張立彬說。
采訪大賽生:大賽后回歸中考備考效率有所提高
記者專訪了這次在大賽中獲得銀獎的紀乃文和溫章,盡管兩名同事都選擇了數學大賽,并且兩人對之后的發展有著不同的目標。這一方面也彰顯了上海分校堅持的“每個中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各不相同,確保每位兒子全面發展,同時又富于個性”的理念,迎合每一個小孩的天性,用個性化的培養模式迸發出她們的精彩人生。
紀乃文告訴記者,自己現階段似乎對化學感興趣,并且之后想走醫學這條路,也暫時可能不會考慮強基計劃。9月24日是出席完大賽、回歸到正常備考的第三天,紀乃文說:“在課堂上,覺得自己的理解和節奏會比周圍的朋友要快一些,學習效率也增強了。”
而另一名獲得銀獎的溫章朋友告訴記者:“選擇數學大賽仍然是基于自己的興趣,同時,由于母親也是一名數學班主任,對自己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之后還是會選擇數學專業。”他表示,自己的目標是清北的化學專業,也會考慮強基計劃,選擇中科大的化學專業。“競賽的態度很重要,也對我們的毅力、體力、內心磨練方面考驗巨大。”
“參加過數學大賽后,自己在學習上會愈加堅持,愈發迎難而上。同時,大賽對我的細節考慮、思維形式的轉變、做事的品質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溫章說。
“物理學科基地中學”落戶青中為有志學子提供教育平臺
記者了解到,近期,上海市推動“強基計劃”基地中學項目——“物理學科基地中學”落戶上海分校,這除了得益于中學數學學科強悍的師資隊伍,并且離不開學校仍然以來注重中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理念。“物理學科基地中學”的落戶,讓上海分校在“強基”計劃領域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上海分校將懷著“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平臺思維,為每一位有志學子提供教育機會,不求所有,只求所教”的愿景,為上海市的廣大中學數學大賽中學生提供學習平臺。
小學部學部部長王東剛介紹,成為“強基”計劃基地校后,中學將從三個方面舉辦工作,借以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養優秀和基礎學科拔尖的中學生。首先,上海分校與生源校合作成立導師團隊,強化學員綜合素養培養,即上海分校教練作為學員的主要指導班主任,生源校還要為學員搭配一名助教;其次,上海分校會采取“集訓+協同”方式強化學員的化學學科特長培養,即“集訓”是學員在假期和周末集體在上海分校進行培訓,“協同”則是在周日至周四的日常教學中為了這些不能來到青中的學員提供遠程教學,通過實時網路通信與本校中學生同步上課;除此之外,上海分校都會完善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普通中學生若果在中途加入強基和大賽課程學習,在考評合格后即可加入。其實,上海分校將利用這個平臺,更好地服務于上海市其他中學分校的優秀學子。
上海分校永遠把中學生成長置于第一位高中物理競賽,組織所有可能的資源為中學生成長服務,旨在于為島城學子提供優質平臺等教育資源。上海分校為“強基”計劃添上勇試先行的一筆,成為上海學子的夢想加速器、改革試驗田,也力爭為島城教育持續優質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半島全媒體記者于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