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熔化和融化》教學案例設計思想:1、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課程應改變過于指出知識弘揚的傾向,讓中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式,培養中學生的探求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因而在本課設計時鼓勵中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和從不同的角度探求,發散中學生的思維,拓展中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養中學生的實事求是和敢于探求的精神。2、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中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通過教者的有效指導和中學生的異質互補,可使中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教者重視對中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倡導中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她們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3、關注每一個中學生,關注每一個中學生的情感,在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中,中學生感遭到知識的美好和力量,感遭到老師的誠懇,因而深受鼓舞而信心倍增,使中學生獲得積極、愉快、成功體驗的過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GB2⑴了解二氧化碳、液體和固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2*GB2⑵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可以相互轉化。=3*GB2⑶了解融化和融化的含意,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2、過程與方式:=1*GB2⑴通過探究固體融化時氣溫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
=2*GB2⑵通過探究活動,使中學生了解圖像是一種直觀的表示化學變化的方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迸發中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形成樂于探求自然現象的情感,培養中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實驗改進:本節課要做兩個融化對比實驗,加熱時間長,療效并不太顯著,因此我特意改進了課本的實驗。我把海波和石蠟裝在兩個小試管中之后倒入同一個大燒瓶中同時加熱,這樣除了有利與中學生對比觀察,找出海波與石蠟融化時的不同特征,并且節約了一半時間。教學流程:一、巧設情境,提出問題。1、觀察圖片,冰變水,鐵弄成鐵水。2、引入三態熔化和凝固備課教案,導入熔化和融化。3、提問:關于這兩種變化,你已然曉得了哪些?還想曉得哪些?(中學生紛紛思索回答提出:融化和融化須要哪些條件?融化和融化有哪些聯系?融化和融化與氣溫有哪些關系?)二、科學猜測,思維分散。1、圍繞以上問題請你們大膽推測:(中學生有的說溶化要加熱,融化要吸熱;有的說融化時氣溫下降,融化時氣溫增加;有的說物體融化時氣溫可能在小范圍忽高忽低)2、師語:究竟融化與融化有哪些規律呢?融化與融化與氣溫有哪些關系呢?我們這一堂課通過實驗來探究?!皠撛O情境——提出問題——猜想”這兩步造成中學生極大的興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迫切企盼問題的解決,形成主動探求的動機。
三、設疑集思,設計實驗。1、學生討論:按照以上推測請你們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材料:器材:觀察哪些,檢測哪些?2、介紹水浴法,(把裝有固體的試管置于盛水的燒瓶中隔水加熱)這些加熱法與試管直接置于石棉網上加熱相比,有哪些益處?3、實驗前的交待:(1)、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2)、海波,石蠟置于同一燒瓶中同時加熱,6個朋友一組,報時,記錄,看狀態,攪拌個一人,讀數三人。(3)、溫度升至40攝氏度開始記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氣溫,融化后繼續觀察三分鐘。(4)、介紹記錄數據后描點連線的方式。四、分組實驗,探求研究。在此環節中,中學生以六個人為一個小組,自己分工合作,像科學家那樣興趣盎然地開始按制定的方案實驗,一個人當心的照看器材,一位朋友嚴肅的在報時,兩個朋友分別看著兩個試管里的體溫計,過一分鐘讀一次氣溫,一個朋友不停的比較兩個試管中的狀態,最后一個朋友不停的攪拌兩個試管中的固體讓其充分加熱。班主任巡視,注意她們設計是否合理,儀器使用是否得當,數據記錄是否正確,做某些補習。中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和班主任、教材、同學、教具互相作用,進行信息交流,自我調節,產生了一種和諧親昵、積極參與的教學氛圍,一個思維活躍、鼓勵創新的環境。
中學生的思維在開放、發散中漲落,在求異、探索中又趨向有序;這培養了中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發展了中學生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五、綜合剖析,得出推論。1、請兩位朋友在黑板上畫出了海波和石蠟的融化圖像2、學生討論:(1)、A圖像中各段的狀態和濕度情況如何?(2)、海波熔化是哪一段?(3)、海波,石蠟融化時個有哪些特征?這樣中學生通過自己實驗的數據,進一步通過圖像,通過討論剖析很快就得到了本課的重點:海波融化時即使放熱但氣溫仍然保持不變;石蠟融化時氣溫上升。并且這樣設計既培養了中學生的處理數據和描摹圖像的能力,又培養了中學生通過數據和圖像剖析,比較,因而歸納出相關數學規律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中學生閱讀,中學生討論,中學生回答等以下三步,讓中學生通過動腦集思自己學會了晶體,非晶體,熔點等概念。3、肯定中學生的總結,指導中學生閱讀自學77頁第一段文字,回答下述問題。(1)、晶體和非晶體界定的根據是哪些?(2)、常見的晶體有什么,常見的非晶體有什么?4、閱讀課本熔點表回答問題。(1)、白熾燈發光時氣溫要達到2500攝氏度以上,應選用哪些材料作鎢絲?(2)、古時侯丹藥爐(熔金)的氣溫有現今煉剛的氣溫高嗎?5、有固體融化特性逆推融化特性。
中學生得到晶體融化時氣溫不變,非晶體融化時氣溫驟降。這樣設計融化的特性并不是通過中學生做實驗得到的熔化和凝固備課教案,如中學生做實驗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我們可以通過對比融化的特征反推得出,這除了節省了中學生的時間,并且培養了中學生的逆向思維的能力。6、提問:48攝氏度的海波是在融化還是在融化呢?還是有別的情況嗎?你覺得怎么?中學生互相爭辯,得出推論:融化放熱,融化吸熱。六、課堂教學小結與延伸:1、通過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學到了哪些方式?你還想了解什么有關融化和融化的知識?2、讓中學生回顧本課的探究過程:發覺問題→進行推測→探索研究→得出推論。指明這是研究化學的基本思路?;瘜W教學中應注意滲透科學研究方式,同時也應進行學法指導和辨證唯心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