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數學八年級卷2第五章第三節凸透鏡成像定律專題第五章第三章凸透鏡成像定律教材解析1、體驗和發現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 2.了解并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 學業狀況分析 中學生八年級正處于體質、智力、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 他們愿意動手動腦參與學習,但缺乏科學的思維方式,需要指導。 對于如何完成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動缺乏經驗,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 傳授客觀知識和能力:只有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才能正確操作實驗。 過程與方法:掌握觀察、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組織中學生逐步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 教學難點:從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凸透鏡成像規律。 情感心態和價值觀:培養中學生敢于批評、樂于探索的精神。 提高中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介紹班主任活動、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主題觀察放大鏡成像,引出主題中學生觀察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總結,討論并提出與中學生心理需求和生活現實密切相關的問題,激發中學生的探索欲望。 新課中,班主任活動、學生活動探索 1.什么情況下凸透鏡可以變成放大的圖像? 當物體在凸透鏡的背面時,可以放大嗎? 當物體非常接近凸透鏡時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總結,它會放大。 1、觀察物體時的物距可以清晰放大。 2.標出其在光具座上位置的變化范圍。 3、注意是直立還是倒立。 如何探索2如何使凸透鏡變成縮小像? 當物體遠離凸透鏡時,能看到縮小的圖像嗎? 當物體遠離凸透鏡時,就會變成縮小的圖像。 1、觀察物體縮小時物距的大小。 2、利用光幕呈現最清晰的圖像。 3. 記錄物距和像距的范圍。 咨詢3 如何在光幕上得到放大的圖像? 由遠到近,光滑相連的物體在光幕上經歷一個倒立、縮小的虛像,但當超過一定位置時,圖像又會變大。 當觀察光幕上清晰放大的圖像時,記錄并記錄物體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 歸納與總結 從成像定律推導出焦點、焦距課堂總結 物距成像特性 像距應用 u>2f 倒立,縮小虛像 2f>v>f 相機 u=2f 倒立,等大小虛像 v=2f 求焦點2f>u >f 倒立、放大的虛像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無圖像 那么凸透鏡的一部分形成的圖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