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學習案例-----虛像與實像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凸透鏡形成虛像和實像的原理,知道虛像和實像的動機。
2、流程與技巧
1、熟悉相機、幻燈機、投影儀、針孔成像成虛擬圖像的原理。
3. 能簡要描述虛像與實像的主要區別。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擁有對科學知識的渴望,愿意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原理。
教學要點及難點
凸透鏡形成的虛像和實像的主要區別和動機指導中學生如何區分其他光學元件形成的虛像和實像。
教輔計劃:
班主任演示設備:模擬相機、放大鏡、小孔成像器、平面鏡、白紙。
教學流程:
1.微講座
我們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的圖像都可以在光幕上顯示出來,我們稱之為虛像。 放大鏡形成的圖像無法呈現在光幕上,只能用耳朵聽到。 我們稱之為真實圖像。 接下來我們來解釋一下虛像和實像的原理。
我們先來看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相機。 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鏡頭后,會聚在膠片或感光元件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物體縮小后的虛像。 (顯示相機型號,前屏即可看到圖像)
在幻燈機中,來自魔術KT板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后也會聚集在屏幕上,得到放大的虛像(播放電影)
投影機利用凸透鏡和平面鏡的組合將光線會聚到屏幕上,以獲得投影膠片的放大虛像。
還有我們上面學過的小孔成像。 物體發出的光線穿過小孔后,在光屏上得到虛像。 (做一個實驗)
上面的例子都是虛像,請思考一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這個樣子是怎么來的? (停頓幾秒)
虛像:能出現在光屏上,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移開光幕,將耳朵移至光線會聚的位置,也能看到虛像。 (結合講義中的光路圖)
物體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會聚。 光線匯聚的地方就是虛像的位置。 將光幕放在這個位置,通過漫反射幫助我們看到這個圖像。 如果不放光幕,站在光線匯聚的位置就可以看到圖像。
我們再來看另一種情況:放大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水下物體成像。 這種圖像無法呈現在光幕上,只能用耳朵聽到,稱為實像。 (使用白紙作為光幕演示圖像無法在光幕上呈現)
問:朋友們,想一想真實的形象是如何產生的?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如放大鏡成像,物體發出的光經過凸透鏡后發生折射,折射后的光是發散的。 (結合講義中的光路圖)
平面鏡成像:物體發出的光到達平面鏡后發生反射。 反射光是發散的。 嘴巴可以在反射光的映襯下看到真實的圖像。 實像是反射光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插入水底的牙簽看起來是向上彎曲的,因為水下牙簽光進入海面時會發生折射,根據折射定理,折射光是發散的光的折射是實像還是虛像,耳朵看到的是真實的圖像水下牙簽對著折射光,這就是折射光線相對延長線的交點的實像。
現在,你能說出現實的原因嗎?
真實圖像:
它不能呈現在光屏上,而是由折射或反射光線的相對延長線相交而產生。 只有在折射或反射光下,耳朵才能看到真實的圖像。
接下來我們就上去回顧一下剛才學了什么?
成像原理可以呈現在光屏上光的折射是實像還是虛像,用耳朵可以直接看到。 應用實例
現實
將物體發出的光通過光學元件會聚而成的圖像能量相機
投影儀
幻燈機
針孔成像
假想
圖像通過光學元件后,光線發散,反向延伸交叉產生的圖像無法被放大鏡使用
平面鏡
見底部
物體的圖像
接下來,看看你明白了嗎?
2.微練習
1. 以下哪項陳述是正確的? ( )
A.耳朵不能直接看到真實圖像
B、耳朵不能直接看到虛像
C. 光幕所能拍攝到的圖像可能是真實圖像
D、光幕所能拍攝到的圖像必須是虛像
2、下列情況下,虛像是:()
A. 孩子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微笑著
B.小明在水底看到魚和云
C.爺爺用放大鏡看報紙上的字
D. 上課時,在投影屏幕上看老師講義
3、下列條件形成的像是虛像 () 是虛像: ()
A. 放大鏡的圖像 B. 相機的圖像 C. 鉛筆錯位現象 D. 鏡子中的圖像
E、投影儀的圖像 F、小孔的圖像 G、水中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