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靜脈留置針既能減少反復穿刺給病人帶來的痛楚,又能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因此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兒童因為自身特性,穿刺困難,但是在穿刺后不易固定。為延長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增加打針風險,減少患者父母的疑慮,護理人員一般會在穿刺成功后對留置針進行外固定。
但固定不當發生的意外仍在發生,下邊分享一例因彈力布條加固留置針而引起的患者皮膚損傷風波。
案例回顧
患兒女,7歲,以「咳嗽8天」為納差住院。
病人住院前8天出現陣發性腹瀉,有痰不易咳出,伴有啼哭、拒食,間斷出現吸氣性喉鳴,呼吸困難顯著,無發熱,無顯著敗血癥,出院后三天病況加重入住監護室。
查體:溫度:36.2℃,心跳:98次/分,呼吸:26次1分,體重:14kg。發育落后,不能坐、站立以及行走醫用彈力繃帶綁法視頻,全身肌張力高,不能自主活動。
確診:1、社區獲得性腦炎,危重;2、重度營養不良伴浮腫;3、大腦性截癱;4、鵝濕疹;5、先天性腎臟病術后。
護理人員為其扎上靜脈留置針后,患者自行拔針。為防止意外再度發生,護理人員再度穿刺成功后不僅用3M透明敷貼固定外,又在留置針外邊用彈力布條加固。
各班護士在巡視時,看見留置針固定良好,就沒有打開觀察皮膚,次晨,晚班護士打針沖管時發覺導管阻塞,取下布條時發覺病患手指有一不規則皮膚損傷,損傷皮膚表面呈白色,周圍充溢米粒樣水皰,雙腳皮膚發白。
圖源:作者提供
圖源:作者提供
在工作中我遇見過幾例因留置針外固定而發生的壓力性損傷,最常見的為留置針針座及肝素帽處損傷。但因布條固定留置針而導致這樣面積大的損傷還是第一次遇見,這也提示護理工作無小事,稍一疏漏就可出現問題。
好在,經過及時減壓,患者損傷的皮膚很快恢復醫用彈力繃帶綁法視頻,但此次風波也給護理人員一個警示,彈力布條好用也要慎重,一旦應用,就要做好觀察及處理。
案例剖析
彈力布條具有自黏性、易撕脫、柔軟舒適、價格低廉等特性,患者及家屬比較容易接受。因而,兒科護理人員也較為青睞這些布條。
但凡事有兩面性,彈力布條使用好,可以有效固定留置針,延長使用時間,使用不好也可引起不良風波。
意外風波的發生提示工作中出現了漏洞,這時,既不能置之不管,也不能掉以輕心,而應從中剖析緣由,提出防范舉措,防止之后再發生。
圖源:站酷海洛
下邊先來瞧瞧使用彈力布條有沒有循證根據,因此,我查看了日本護理學會更新后的2021版《靜脈打針醫治實踐標準》,這是全球靜脈打針醫治的綱領性指導。
標準第38條強調,不要使用帶有或不具有彈性特點的卷帶作為VAD固定的主要方式,理由是它們不能充分保護VAD,是不恰當的固定方式,遮擋了需接受評估和使用的穿刺點,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并制約打針流量。
標準中又強調,倘若須要額外固定,最好采用易于取下的簡單袖套,以保證穿刺點的觀察并非布條卷。當病人未能采用其它固定方法時,可選擇棒狀紗布網而非布條卷和彈性袖帶。
標準中第40.1強調現場保護和/或化學固定裝置(比如,清晰的VAD蓋和手套)用于保護VAD或VAD部位,進而保持打針醫治和設備功能。
在實踐建議手指出,使用現場保護和/或化學固定裝置的為特定的患者群體,包括兒科,老年人,或這些有認知功能障礙的人,由于這類人群VAD容易被意外地移除或移除。
從靜脈打針醫治實踐標準來看,其并沒有強烈推薦不能使用彈力布條,另外,每位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公民的認知也不同,故引起對醫治的依從性也不一樣。
為此,筆者覺得,在沒有其它好的固定留置針的方式時,彈力布條還是可以使用的,但前提須要妥善固定及密切關注。
總結改進
通過對這一風波的梳理,為了避免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我們制訂了如下防范舉措。
對固定方式進行改進:
護理工作繁雜繁雜,但件件關乎病人安全,容不得一點點疏漏。但失敗又是成功之母,認真對待每一次的不良風波,總結緣由,擬定防范舉措,將會使護理工作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