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每年中考數學,熱學、電學實驗是必考重點。如何能夠一舉突破呢?數學好班主任出招啦~
熱學實驗基礎“紙帶”
中學數學幾乎所有的重要熱學實驗都與“紙帶”有關。
其中“逐差法求加速度公式”以及“某一點的瞬時速率公式”學生都早已熟悉彈力大小的實驗報告,而且對公式的理解和運用一定要深刻到位,不能死套公式,要注意以下四點:
(1)單位cm-m
請看里面第四幅圖。
審題時一定要認清楚單位是哪些,估算時要化成國際單位。
(2)距離——必須是真實的位移之差。
請看里面第四幅圖。
題中給的位移是相鄰兩點之間的?
還是從第一個點開始的位移?
(3)時間——是否有四個點未畫出
是0.02s呢?還是0.1s呢?
(4)是否要求保留有效數字。
熱學實驗基礎
熱學實驗兩個選擇:“電路選擇”和“器材選擇”。
熱學實驗是中考的重點和難點,主要突破口包括如下:
1.電路選擇(“分壓式”、“限流式”的選擇):
(1)看滑動變阻器與待測內阻的大小關系:
若R滑《R測,選擇分壓式。否則限流式。
(只有這樣,滑動變阻器的調節作用能夠更大;否則滑片聯通時,電壓和電流幾乎不變,不利于實驗檢測讀數。)
(2)以下三情況必須用分壓式:
(若不采用分壓式,則難以滿足以下三種情況)
①題中要求“U或I必須從零開始”;
②要求“電壓、電流的調節范圍要大”;
③題中有“伏安特點曲線”或要求畫出“伏安特點曲線”。
2.“內接法”、“外接法”的選擇
特指電壓表的內外接,目的是為了讓電表示數更接近真實值。
(1)①若“電壓表”的電阻滿足遠“大”于待測阻值的電阻,則電壓表“外接”;
②若待測阻值的電阻滿足遠“大”于“電流表”的內阻。則電壓表“內接”。(或則簡單來說待測內阻是大內阻,則內接;待測內阻是小阻值,則外接)
(2)比列法:
若“電壓表與待測內阻的電阻之比”大于“待測內阻與電壓表的電阻之比”則電壓表“外接”。
(3)待測點試探法:
電流表的示數變化比較“大”,則電流表就緊靠待測內阻,即電壓表“外接”。
中學方式中彈力大小的實驗報告,比列法最常用、有效、方便。
(“遠小于”是指10倍及以上)
3.器材選擇:
(1)安全性,不能超過各個水表的阻值。
(2)必須使各表的表針指在中央刻度附近。
實驗數據的讀數
一、讀數之游標千分尺
1.結構
二、讀數之螺旋測微器
三、誤差和有效數字
㈠誤差
1.偏差的概念:實驗中得到的檢測值與真實值的差別稱為偏差
2.偏差的種類:根據形成偏差的緣由,偏差可分為系統偏差和碰巧偏差
⑴由于實驗原理不夠健全、實驗方式比較簡略、實驗儀器不夠精確等客觀緣由形成的偏差,稱為系統偏差。
系統偏差的特征是檢測數據和真實值相比較總是偏大或總是偏小。
用多次檢測取平均值的方式不能減少或清除系統偏差。只有通過建立實驗原理、改進實驗技巧、提高儀器精度,能夠降低系統偏差。
⑵各種碰巧誘因(比如氣候、溫度、濕度和實驗者的素養與技能……等等)對檢測儀器、被測對象、實驗人員的影響導致的偏差稱作碰巧偏差。
碰巧偏差的特征是檢測數據與真實值相比較,時而偏大,時而偏小。
可以用多次實驗取平均值的方式減少碰巧偏差。
㈡有效數字:帶有一位不可靠數字的近似數稱為有效數字
注意:
⑴有效數字中只能有一位不可靠數。
⑵小數點旁邊最后一位的零是有意義的不能隨意舍棄和添加,而小數中的第一個非零數字后面的零是拿來表示小數點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數字。
比如:48、4.8、4.80、4.800是不一樣的,它們分別是兩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數字;
3.6、0.36、0.036、0.0036都是兩位有效數字,只是它們的大小不一樣;
45800和4.58×104是不一樣的,后者是五位有效數字,最后一個零是不可靠數字。前者是三位有效數字,其中8是不可靠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