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在月球表面,有一層厚厚的由空氣組成的大氣層。 大氣中的物體受到空氣分子撞擊形成的壓力,稱為大氣壓力。 大氣壓力也可以這樣想,因為大氣中的物體會受到大氣本身的引力作用,從而對物體產生壓力。
由于重力作用,靠近月球表面的地方對月球有很強的吸引力,空氣分子密度高,撞擊物體表面的頻率高,所以形成的大氣壓力高; 遠離月球表面的地方 在其他地方,月球的引力小,空氣分子濃度低,撞擊物體表面的頻率也低在大氣層內大氣壓強,所以形成的大氣壓力小。 因此,月球上不同高度的大氣壓力是不同的,位置越高,大氣壓力越小。 據悉,空氣的濕度和溫度也會對大氣壓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月亮
在數學中,我們常將經度45度(即海拔高度為零)海平面的長期平均大氣壓定義為1個標準大氣壓(atm)。 這個標準大氣壓是一定的值。 一般情況下,1個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1.033工程大氣壓=1.=0。
成因
大氣壓力是由月球的引力產生的。 由于月球的引力,大氣被“吸”向月球,從而產生壓力,靠近地面的大氣壓力最高。 但氣象學中的氣壓是指大氣柱對單位面積的重量(大氣浮力)在大氣層內大氣壓強,也就是說大氣柱對單位面積施加的壓力。
在數學上,氣壓的單位可分為毫米和毫巴。 一種是以水銀柱高度表示氣壓高度的單位,單位為毫米(mm)。 例如,氣壓為760毫米,表示此時大氣的浮力等于水銀柱在760毫米高度形成的浮力。 另一個是經常在天氣廣播中聽到的毫巴 (mb)。 是用單位面積上大氣柱壓的大小來表示氣壓高低的單位。 1 毫巴 = 1000 達因/平方分米(1 巴 = 1000 毫巴)。 因此,1 毫巴代表 1000 達因的力作用于 1 平方分米的面積上。 這樣,當氣壓為760毫米時,單位面積的壓力就相當于1013.25毫巴。 因此,人們就把這個大氣壓值稱為標準大氣壓。
變化規律
大氣中的氣壓隨高度而變化。 海拔越高,氣壓越低; 如果兩地之間的高度差越大,氣壓差就越大。
大氣柱的重量也受空氣密度變化的影響。 空氣的密度越大,單位體積的空氣質量越大,形成的大氣壓就越大。
我們都知道,氣團離地面越近,空氣越稠密,海拔越高,空氣越粘稠。 因此,氣壓隨高度而變化,越靠近地面,氣壓越大。 例如,在較低的高度,每上升100米,氣壓下降約10毫巴; 在5至6公里的高度,每上升100米氣壓增加約7毫巴; 上升100米,氣壓增加約5毫巴。
可以看出氣壓一直在變化。 一般情況下,每天晚上氣壓在下午升高,晚上才會升高; 每年夏季氣壓最高,每年夏季氣壓最低。 但有時,由于大雨的影響,氣壓會下降得非常快。 而且,一旦冷空氣通過,氣壓就會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