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一節課成敗的關鍵,要根據不同的課題進行靈活的教學設計。 首先,要對每個課題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化學《大氣浮力》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PEP 八年級第 1 卷化學“大氣浮力”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大氣壓力的變化規律;
2.舉例說明大氣壓的應用。
教學難點
重點:用科學的眼光發現大氣浮力存在的實例。
難點:了解大氣浮力的應用及變化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
1.大氣壓力的變化規律
●自備
閱讀課本第41、42頁內容,完成下列填空題:
1、檢測大氣壓力的儀器稱為氣壓計。 常見的氣壓計有金屬盒氣壓計和水銀氣壓計。 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大氣壓的特點:
觀察上圖,總結大氣浮力變化的特點:
(1)特性:空氣內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空氣中一點的大氣浮力在各個方向都相等。 大氣壓力隨著高度的降低而降低,而大氣壓力的大小與溫度的變化有關。 一般來說,陰天的氣壓比晴天的氣壓高,冬天的氣壓比夏天的氣壓高。
(2)大氣壓變化規律研究:海拔3000米以內,大氣壓每升高10米,大約增加100Pa。
●小組討論
1、請仔細觀察第41頁圖9.3-4“無液氣壓計”中的圖A,完成下列問題:
①表盤上兩行數字的單位是什么?
②請讀一下此時的浮力值?
2、海平面附近的氣壓(1個標準氣壓)約為105帕,海拔越高,大氣壓越低。
●教師撥[]
1、天氣和季節的變化也會影響大氣壓力的變化。 夏季氣壓高于冬季,陰天氣壓高于晴天;
2.登山用的高度計本質上也是氣壓計。
●田徑訓練
1.如圖為教材中展示的自制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 A 是氣壓計 B 是溫度計 B. A 是氣壓計 B 是氣壓計
C. A 是溫度計,B 是溫度計 D. A 是溫度計,B 是氣壓計
2、教材第41頁,有一段“大氣浮力隨高度變化”:不同高度的大氣壓力不同,天氣變化也會影響大氣壓力。 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下降10m,氣壓就會下降100Pa。 看來影響大氣壓力的因素有很多。 請課后查閱資料,了解大氣浮力與以下因素的關系。
① 天氣 ② 季節 ③ 一天中的時間 ④ 地理經度 ⑤ 陸地和水域 ⑥ 地形高度 ⑦ 濕度
3、SPA射手在同一高度的不同位置扎12個小孔,在瓶中加入適量的水,從瓶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水噴到的距離。周圍是一樣的,如圖所示,這里的現象表明:在同一深度,水在各個方向的浮力是相等的。 如果此時蓋上瓶蓋并擰緊,水將不再噴出,因為瓶內的氣壓大于(可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氣壓力瓶外壓力。
二、大氣壓力的應用
●自備
閱讀課本第42頁大氣壓強實例分析,完成下列填空題:
(1)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為100℃,水的沸點會隨著大氣壓的降低而升高;
(2)柱塞泵在使用時,如果活塞被抬起,球閥A被大氣壓關閉,活塞下空氣稠密,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所以下部的水被大氣壓力推開,打開球閥B進入缸體;
(3)當活塞下壓時,球閥B被水??壓關閉大氣壓強實例分析,水受阻不能向上流動,于是球閥A打開踏入缸體下部;
(4)當活塞再次抬起時,活塞內的水促使球閥A關閉,水從側管流出。 同時,井內的水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推開球閥B進入氣缸。
●小組討論
1、班主任示范“二次沸騰實驗”。 中學生總結液體的沸點與浮力的關系:所有液體的沸點都隨著液體上方氣壓的降低而降低,隨著液體上方氣壓的降低而降低。 利用這個原理制作高壓鍋。 高原海拔高,空氣升高。 用普通鍋煮飯時,水的沸點大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在壓力鍋的幫助下,可以提高液體表面上方二氧化碳的浮力。 提高水的沸點,以達到快速烘干食物的目的。
2、觀察“活塞泵的步進圖”(對照教案),分析他們的工作哪一部分利用了大氣的浮力?
●老師電話
1、高原反應是急性高原反應。 是人體到達一定高度后,為適應海拔高度引起的氣壓變化、含氧量低、空氣干燥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生理反應。 海拔通常達到2700米左右,就會出現高原反應。
2、泵的原理和波紋管的原理也是用到大氣壓的知識。
●田徑訓練
1、小華制作如圖所示的“自動供水裝置”。 一個裝滿水的塑料杯倒置在盆栽植物中。 瓶口剛好沒入水中。 瓶中的海平面可以低于鍋中的海平面。 因為 (D)
A. 瓶子支撐力的影響 B. 瓶子重力的影響
C. 水壓的影響 D. 大氣壓的影響
2、南宋文豪范成大游武當山時,發現山頂“煮飯不能成飯”。 這是因為山頂 (D)
A.壓力越高,沸點越高 B.壓力越高,沸點越低
C. 低壓高沸點 D. 低壓低沸點
3、60年代,為控制霍亂疫情,曾嘗試將青河豚的水堿液煮沸,然后去水提取抗生素,但提取效果不理想。 她猜測抗生素可能是在低溫下產生的。 被摧毀。 對此,可用的方法是(C)
A.用小火加熱堿液,使堿液沸騰 B.用蔥加熱,縮短沸騰時間
C.降低容器內的氣壓 D.降低容器內的氣壓
大氣浮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大氣壓,并能說出幾個證明大氣壓存在的例子;
2、了解大氣壓力形成的原因,并能解釋相關現象;
3、知道大氣壓的值是托里切利實驗測得的,記住大氣壓的值。
教學難點
重點:用科學的眼光發現大氣浮力存在的實例。
難點:了解大氣浮力的應用及變化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
1.了解大氣壓力
●自備
閱讀教材第39頁,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 大氣浮力確實存在(可選“是”或“否”)。
2、大氣形成的浮力稱為大氣壓,簡稱氣壓,通常用p0表示。
●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實驗:
(1) 如圖所示,將塑料掛鉤的塑料吸盤緊緊貼在墻上,這樣塑料吸盤就可以固定在墻上,不會開裂? 如果在塑料吸盤上戳個小孔,塑料吸盤也能固定在墻上嗎?
(2) 將玻璃管裝滿水,并用一塊硬紙板堵住管口。 再把它倒過來,如圖,玻璃管里的水會流下來嗎? 如果在玻璃管的下端打一個小孔,玻璃管里的水會流下來嗎?
(3)玻璃杯中的啤酒可用吸管吸取。 啤酒杯裝滿啤酒后,再把杯口封上,可以用吸管吸取杯中的啤酒嗎?
●老師電話
1、奧托·格里克設計的馬格德堡半球實驗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大氣壓力的存在。
2、解釋:“大氣壓”與“氣壓”(或二氧化碳的部分浮力)有區別。 例如,高壓鍋內部的壓力是指二氧化碳的部分浮力。 高壓鍋外的壓力稱為大氣壓。
●田徑訓練
1. 在下面的例子中,(C)是由大氣壓作用的
A. 水往下流 B. 醫生用針頭將藥物滴入患者的胸肌
C. 用吸管吸啤酒 D. 深水潛水員必須穿專用抗壓潛水服
2.如圖所示的例子中,是(C)依賴大氣浮力
A.啄木鳥把它細長而堅硬的喙插入樹根
B. 駱駝有粗壯的手臂,不會陷入沙子深處
C.用吸管把啤酒沖到嘴里 D.彈幕設計成下寬上窄
3、如圖,把塑料瓶裝滿水,用一張紙蓋住瓶口,壓緊,倒過來,瓶子里的水和紙都不會掉,因為大氣壓力的影響。 如果此時在瓶底用針扎一個小孔,觀察到的現象就是紙和水掉落。
2、大氣壓力檢測
●自備
大氣壓是多少? 閱讀第 40 頁并回答下列問題:
1.托里切利實驗需要什么設備?
2、請根據內容簡述檢測大氣浮力的步驟。
3、如果吸盤與桌面的接觸面積S為 ,彈簧測力計的示值F為80N,請問吸盤表面的大氣浮力Pa是多少?
●小組討論
為了更準確地測量大氣壓力的值,我們需要進行準確的檢測。 請仔細閱讀教材第40頁的“托里切利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為什么玻璃管里裝的是水銀?
2、玻璃管內外高差是多少? 傾斜玻璃管會怎樣? 將玻璃管向下插入或向上提起,管內水銀柱的高度會發生變化嗎? 水銀柱的高度如何變化?
3、實驗中,玻璃管內水銀表面上方為真空。 有氣壓嗎? 為什么管內水銀柱液面沒有上升到管外相液面? 根據液體浮力的特點,試說明水銀柱形成的浮力等于大氣浮力。
4、請根據液體浮力和密度的相關知識,估算760mm水銀柱形成的浮力有多大?
解:760mm水銀柱形成的浮力p0=ρ 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a。
5. 托里切利第一次更準確地測量了大氣壓力值。 我們定義760mm水銀柱形成的浮力為1個標準大氣浮力,1個標準大氣浮力p0=1.013×105Pa=浮力=浮力。
●老師電話
在解釋水銀柱形成的浮力等于大氣的浮力時,需要注意的是在玻璃管內和管外頁的水平面上有一個輕的物體,推論可以通過分析物體上向下和向上的力來繪制。
●田徑訓練
1、月球表面積約為5.1×,月球表面大氣壓力約為1.0×105Pa,所以月球表面大氣壓力約為5.1×1019N。
2、托里切利實驗中,檢測到的大氣浮力值小于真實值,原因可能是(B)
A. 玻璃管沒有垂直放置 B. 玻璃管內混入少量空氣
C、水銀管內水銀過多 D、玻璃管粗細不均
3. 右圖為托里拆利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多選)(AD)
A. 將玻璃管稍微傾斜,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差保持不變
B. 將玻璃管稍微向下提起但不要離開液面,管內外的水銀液位高度差會變大
C、繼續向罐內注入少量水銀,水銀管內外表面的高度差會變小
D、換成更粗的等長玻璃管,管內外水銀面高度差不變
相關文章:
1.中學數學學科試卷
二、高中數學中流體浮力與流速關系的教學反思
三、九年級數學浮力與流體速度關系的教學反思
4.2017年化學高效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5.化學浮力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