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1個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1個標準大氣壓=10.339m火柱。
標準大氣壓是標準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 它是由化學家托里拆利于1644年提出的。它的值為101。它是浮力的單位,記錄為atm。
在物理學中,標準溫度和壓力(STP)曾經被定義為0°C(273.15K)和101.(1atm),但自1982年以來,IUPAC將“標準壓力”重新定義為。
1個標準大氣壓=760mm水銀柱=76cm水銀柱=1.01325×10^5Pa=10.339m火柱。
擴展信息:
大氣壓力隨海拔高度變化。 大氣壓是由重力對大氣的作用而形成的。 距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層就越稀薄,那里的大氣壓就越小。
然而,由于與大氣所受重力有關的空氣密度并不隨高度均勻變化,因此大氣壓隨高度的降低也不均勻。 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大氣浮力隨海拔高度而減小。
大氣壓的變化也與天氣有關。 不同時間,同一地點的大氣壓強并不完全相同。 我們知道水蒸氣的密度小于空氣的密度。 當空氣中富含水蒸氣時,空氣的密度變小大氣壓強怎么測量,大氣壓相應增大。
托里拆利測試:
1641年左右,著名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貝爾蒂用一根10多米長的鉛管做了真空實驗。 托里拆利受到這個實驗的啟發,想到用更高密度的海水、蜂蜜、汞等做實驗,他選擇的汞實驗取得了最成功的結果。
他在一根寬1米的玻璃管里裝滿了水銀,然后用右手握住管口,倒插到裝滿水銀的水銀罐中。 當他松開手腕后,管子頂部的水銀已經落下大氣壓強怎么測量,留下了空間,而下部仍然充滿了水銀。 為了進一步證明管內水銀下部確實是真空,托里拆利改進了實驗。
他將水銀罐注滿水銀液面以上,直到罐口充滿干凈的水,然后慢慢地將玻璃管向下提起。 當玻璃管口被舉到水銀和水的界面之上時,管內的水銀很快地傾瀉而下,同時水突然順著管子流下來,直到到達頂部。 可以看出,原管中水銀柱上方的部分確實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