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以使用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教案應該如何寫?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試講教案模板。 僅供參考。 我希望它可以幫助你。
高中化學試講教案模板1
1、教材分析
本課安排在學完第一本教材的知識后進行。 本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對教材中出現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等環境問題以及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總結。 這是一門歸納復習課。
環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 教材中,環境問題備受關注,出現頻率較高,但知識點分散。 本課不僅總結了全書中的環保知識,還拓展了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清晰、輕松、有針對性。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對環境問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高中物理試講內容,使自己的知識更加全面、系統。
老師經過對教材的認真研究和分析,確定了小組活動的內容——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臥室污染、當地環境情況調查等供學生選擇。 這樣可以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事可做”、“有事可做”、“有事可做”。
環境問題貫穿整個中學化學學習,知識內容可以發展并適用于不同年級。 高中化學教材中有很多與環保知識相關的內容。 例如,高二教材中氮族元素一章介紹了“汽車尾氣”中氮氧化物化合物的污染。 在學習了有機物的初步知識后,介紹了“合成洗滌劑”、“水體污染”、“白色污染”等。初中生即將進入高中,高中生可以繼續探索和拓展對有機物的研究。這個基礎。 學習更多的化學知識后,他們可以對環境問題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也就是說,初中對環境問題有了整體的認識,可以為高中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換句話說,本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學術狀況分析
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半年的化學,對環境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們也明白,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境問題。 但掌握的知識分散,缺乏對知識的整體理解,缺乏理論與實踐聯系的能力。 由于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參加一些與環保相關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和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境衛生。 針對學生缺乏合作意識的情況高中物理試講內容,學生在聽課前被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絡作品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這個過程將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他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部分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高。 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計自己的活動形式。 活動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活躍起來。 在教學中,要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了解防治環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2、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讓學生明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出路。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2、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他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3.學會收集和整理材料,培養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工和整合知識用于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頁的形式產生,讓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通過對環境和環境問題的正確認識,讓我們認識到化學在美化和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影響,認識到事物都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必要性。行為和環境,并鼓勵他們保護自己的家園。 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樹立主人翁的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家庭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的來源、危害和防治,以及當地環境狀況調查分析。
難點:課前材料的收集和組織以及網頁的制作。
課程安排:1學時
5.研究方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主要從污染源、危害、防治三個方面收集相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信息。 在活動過程中,會收集大量的信息,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分散的、無序的。 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和材料進行認真細致的整理,通過小組內的協作學習,達到認知系統化、有序化的目的和目的。
6、教學方法的確定
古老而傳統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否發生取決于老師的教學。 學習過程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 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盡可能多地吸收老師的教學。 知識。 當前的教育理念傾向于將學習視為學生自己的事情。 學習是一個主動的、以目標為導向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對教師提供的信息進行轉化和修改,進而以個人的、有意義的方式建構新的知識。 由于學生對此負責,承擔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老師的一些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模式。
在這個模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老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成若干組。 每個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研究、收集信息、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絡作品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也就是說,教師在本班的“教學”主要是在課外,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留下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7、教學流程設計
1. 提出問題并引入主題
通過五張圖片的對比,提出問題:這四張圖片給我們帶來的感受有何不同?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原因是什么? 學生將思考答案并引出環境污染的話題。
2.學生討論并回答
什么是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哪些類型? 這些污染對人類有哪些危害? 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哪些污染影響我們的生活? 解決辦法有哪些? 我們周圍有哪些環境污染? 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回顧所學知識,根據課前查閱資料所獲得的知識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討論各小組自己的觀點。
3.教師總結、歸納、講解
教師應注意在學生討論時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啟發。 討論發言結束后,對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 然后,按照空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臥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的知識和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績,盡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提高環保意識。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保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4.布置作業
(1)必答題:
A.每位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到了一個與環境污染相關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B. 每個學生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境問題的問題并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環境污染的知識。 還有很多方面我們還沒有涉及到。 請通過各種渠道觀察身邊的現象,寫一篇以《環境與我們的生活》為主題的文章或《邢臺市環境現狀分析》小作文。
其中探索題是為有學習空間的學生準備的。 它們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發表在黑板報上。 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高中化學試講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 理解溶解現象,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形成的兩個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現象。
⑵. 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和關系,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溶劑。
⑶. 了解乳液的形成,知道幾種常見的乳化現象,能夠簡單區分“溶液”與“乳液”、“溶解”與“乳化”現象。
2. 流程與方法
⑴. 通過實驗的介紹和思考,學會簡要描述實驗并進行簡單的分析。
⑵. 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化學與生活、生產之間的密切聯系,體會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了解溶液、溶質和溶劑的概念和關系。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了解溶解現象及其與“乳化”的區別。
課程表:
1課時
教學思路:
1.創設情境并引入新課程
【老師旁白】你們的同學喝過糖水嗎? 嘗過鹽水嗎? 它們味道如何? 為什么它們的味道與普通水不同? 因為糖和鹽分別溶解在糖水和鹽水中。 今天我們來學習“解決方案”。
2. 合作、交流、解讀、研究
1. 溶液的形成
活動一:了解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憶與思考】
生活中大家都喝過糖水。 糖水是怎樣形成的? 您能從微觀角度分析這個過程嗎?
【總結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并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實驗簡單介紹這些實驗。)
活動二:了解解決方案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討論交流】
您認為解決方案在生活和生產中有哪些用途? (化學實驗中溶液中的反應可以加速反應;植物的無土栽培技術;醫療過程中的注射現象;魚池里魚很多時,使用噴泉來增加氧氣含量等)
2、乳液的形成
活動三: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
結合課本上的實驗,回憶生活中使用洗滌劑的過程,討論乳液的形成和乳化現象。
【總結交流】
我們一起總結乳液的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乳化現象。 (使用清潔劑清洗油漬)
活動四:區分“溶液”與“乳液”、“溶解”與“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
根據課本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討論“溶液”和“乳化”、“溶解”和“乳化”有什么區別?
【師生總結】
“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分子或離子擴散到另一種物質的分子中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液”是分散成無數不聚集的小液滴的液體。 通過在水中形成較大油滴而形成的混合物。 “溶解”和“乳化”都是過程,具體區別如上所述。
3.溶解時吸熱和放熱
活動五:探索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實驗設計】
學生根據教材第30頁“活動與探究”的內容設計實驗。
【閱讀教材】
學生閱讀教材第31頁的內容,了解溶解過程中的“擴散”和“水化”過程。
3. 應用遷移、整合和改進
【思維練習】
完成課本第 33 頁的“練習”:問題 1、2、3 和 5。
4.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反思】
學完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擴展信息】
教材第31頁的“信息”內容。
5.布置作業
1、教材第33頁“習題”第4題。
2、教材第32頁“家庭實驗”。
高中化學試講教案模板3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通過金屬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使用等具體事例,了解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物質的用途,但還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價格、資源、回收利用等;
(3)了解合金,重要的合金如生鐵、鋼,合金比純金屬的用途更廣泛。
流程及方法:
(1)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2)學會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獲得的信息進行處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進一步培養探索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欲望,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逐步形成合理利用材料的觀念。
(3)樹??立為社會進步而學習化學的志向。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能。
(2)材料性能與用途的關系。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辨別物質的變化。
教育工具:
投影儀、金屬制品(如回形針、鋁箔、銅線、水龍頭等)、金屬制品掛圖(如飛機、坦克、輪船等)、鐵架(帶鐵環)、鐵片、酒精燈、綠豆大小的焊錫、錫、鉛、火柴等。
教學流程
學習情況:
展示金屬制品(如回形針、鋁箔、銅線、水龍頭等)和金屬制品(如飛機、坦克、輪船等)的圖片。
簡介:以上圖片中的物體或物質均由金屬材料制成。 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及其合金。
問:當你看到這些物體或圖片時,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們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例如:
1、思考金屬與人類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
2、手感金屬在各個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
3.想知道它們是由什么金屬制成的。
4. 想知道用什么金屬來制造不同的東西。
【高中化學試講教案】相關文章:
社會歌劇試聽教案03-25
鼓勵學習試教教案04-11
《快點》試聽教案11-02
秋天的紀念試教計劃03-17
端午節粽子試聽教案06-07
聲音運用試教計劃11-02
物質溶解試驗課程計劃 11-13
教學試教教案模板02-21
試講課程計劃模板物理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