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我的孩子適合比賽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從2019年開始,很多傳統學科競賽被教育部逐步取消,比如“中華杯”、“全國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大同杯”物理競賽等等,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
在教育部公布的白名單競賽中,真正屬于物理的競賽只有一個,即五大學科競賽之一的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CPhO)。該競賽面向高中生開放(初中生也可參加),競賽內容為整個高中物理競賽內容,復賽會涉及部分大學物理內容。
那么什么樣的孩子適合參加物理競賽呢?
第一、對物理有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競賽的好處,能夠學好物理、參加比賽的學生,一定是對這門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從而擁有持久而強大的內在動力。
但要注意,這里的學習興趣不是對一些物理實驗或者有趣現象的興趣,大部分孩子都有這種表面的興趣,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勇于解決物理問題,享受解決難題的樂趣,簡單來說就是用腦子的樂趣。
孩子參加物理競賽最基本的前提是能夠輕松掌握學業,并且能夠獨自爭取勝利。
很多人誤以為物理競賽就是考“科普”,學得早、懂物理多的孩子會更有優勢。其實不然。物理的學習,從最初的興趣知識、實驗,逐漸演變成數學證明,計算量會恐怖,難度也會超出常人的想象。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能明白這一點。
要想學好物理,數學也要學好。要想參加物理競賽,數學水平必須比普通人高很多。比如高中物理競賽很多題目都需要微積分來解,但對于普通學生來說,正規的微積分都是在大學里學的。很多人高中數理都不懂,就不用考慮競賽了。
北京大學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說過這樣的話:對于智商沒有110的孩子來說,努力考取北大、清華是沒有意義的!
這也適用于比賽的選擇。
三、勤奮、堅持、自律、自立
很多執教過科學競賽的教練都感嘆,自己身邊有這么多有天賦的孩子,對他們來說,努力有時候比天賦更重要。
任何項目物理競賽的好處,只要和競賽有關,就很容易變得枯燥。學習科學競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有好的大腦,還需要經過長時間枯燥的訓練(甚至停下學校的學習),這考驗人的耐心和意志,所以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及時調整心態的能力。
很多人都練習過比賽,但得過獎的卻寥寥無幾。如果你的孩子很聰明,思維活躍,領悟能力強,有毅力,可以考慮參加比賽。但家長一定要想清楚,比賽制度和中考制度有很大不同,盲目選擇參加比賽甚至可能對學校學習產生負面影響。記住這個原則:不是孩子學習比賽導致在學校成績好,而是在學校成績已經到達天花板,感到無比孤獨的時候才去參加比賽。
No.4. 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溝通能力
就像爬山一樣,爬得越高,遇到的人就越少。備戰比賽的學生需要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因為他們經常需要從書本和在線視頻中學習知識,這會讓人感到孤獨和無聊。
對于很多天才兒童來說,他們在數理競賽的道路上,最痛苦的不是自己不夠聰明、意志薄弱,而是缺少專業、系統的競賽環境,包括競賽教練、一起學習、一起比賽的同學。在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幾乎都來自名校。
↑↑↑學校入圍202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市省級一等獎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單靠個人能力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太難了。更多的比賽種子需要相互交流和學習。如果你身邊有同場競技的人,溝通能力很重要。你可以傲慢,但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謙虛。山高水遠。
在對話的最后,你可能還想問:你的孩子應該什么時候開始準備物理競賽?
大家可能聽過“某人五年級就學完了初中物理”、“某人初中就開始準備物理競賽”這樣的故事。的確,越早準備高中物理競賽(CPhO),優勢就越大。比較通俗的說法是:在高一開學前(最遲高二暑假)學完高中物理和高中數學,然后才能真正進入競賽體系。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很可能就是亞軍。
高中前的物理競賽課程分為兩種:一種是提前學初高中物理,一種是培養物理思維和計算能力。但有一句話家長要明白:競賽成績好的學生一定是提前學過物理,但并不是因為提前學了物理才獲得了競賽競爭力。
物理學碩士
自 2017.3.21 起
●學而思S級教師王其磊個人公眾號
● 北京化工大學碩士,4篇SCI論文第一作者
● 激發興趣,玩物理,熱情學習
● 掃描二維碼添加作者微信,咨詢相關課程
▼
其他亮點
▼
喜歡的話就點擊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