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教學目標:
1、能寫出6個生詞,并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關鍵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 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美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
3、抓住重點段落,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時間的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析課文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并能夠靈活運用。
2、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的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時數(shù):2小時
第一課
教學流程:
1. 對話介紹
(課件展示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 師:請學生安靜地讀這些名言警句,告訴他們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舉手自由回答)曾經(jīng)有一位作家和我們有同樣的感受,所以他寫了散文《快點》。 (板書題目、讀書題目)這位作者是朱自清。 (板書)有同學知道朱自清嗎? 誰能告訴我? (學生簡介作者)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簡潔凝練,文筆清新如水,自然如風,令人回味無窮。 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他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的? 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第一次閱讀課文并學習生詞
1. 老師跟著音樂朗讀課文。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字音的正確性,讀透句子。 標記自然段編號并畫出新單詞。
3、老師指導生詞的發(fā)音和書寫。
(1) 發(fā)音:涔(cén)、游(shān)。
(2)寫法:“藏”字筆畫較多,要注意標準筆順; “正”字是一個上下結構的字。 “艸”、“灬”要寫窄而平,中間的“丞”要寫寬而大。
3.再讀一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理解
1、自由閱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文中先講了一去不復返的日子的特點六下匆匆課文ppt,然后寫了他對八千多天的轉瞬即逝、稍縱即逝的本質的感嘆,最后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嘆。)
2. 每個自然段落都講什么?
(分組討論,總結各自然段落的主要內容。)
3、與全班同學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4.學習第一個自然段落
1.課件顯示第一自然段落。
(1)學生自由閱讀,并分享讀后感想。 (時間一去不復返)
(2)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是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平行、疑問、比較)
(3)使用這樣的表達方式有什么好處? (學生討論交流)
2.思考:文中哪里寫到時間一去不復返了? 查找相關說法。 (詳情留待下一堂課)
5.指導探索并布置作業(yè)
1、想一想: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 你在哪里經(jīng)歷過?
2. 摘錄你最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
教學流程:
1. 審核導入
1.作者如何具體描述日子的來去? 找出文章中的句子,仔細理解。
2、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閱讀課文,感受情感
1. 學習第二自然段落。
(1)閱讀第二個自然段落,說說這個自然段落使用了哪些修辭技巧。
(2)“頭流淚”和“淚流滿面”是什么意思?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3)從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無助、焦慮、害怕)
(4)有感情地讀這段話六下匆匆課文ppt,讀出作者內心復雜的情緒,包括無助、焦慮,甚至還有點害怕和恐懼。
2. 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一段講了什么? (時間不知不覺地從“我”的眼前消失了)
(二)“太陽有腳,它輕輕地、悄悄地走開,我跟著它發(fā)呆?!?這句話與下面的文字有什么關系? 這句話使用了什么技巧?
(3) 日子是怎樣來的又怎樣去的? 作者具體是怎樣講的呢?
(顯示句子:洗手時,白天...吃飯時...沉默時...遮蓋時...天黑時...睜開眼睛,再次看到太陽...遮住臉,然后嘆...)
①日子是怎樣溜走的?
②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③感性地閱讀這段文字,感受作者對時光的懷念和時光流逝時的悲傷。
④你能模仿這個寫法,多寫幾句話嗎? (就在……時間,時間……又溜走了。)
3. 學習第四自然段。
(一)面對如煙似霧的歲月,作者有何感想?
(抓住六個問題“在飛逝的日子里……為什么要白白走這條路?”,體現(xiàn)了作者對過去匆匆度過時間在“流浪”中的不滿和遺憾,而不是只是愿意浪費時間的心情。)
(2)感性地讀這一段,讀出作者的不滿、遺憾、不甘浪費時間的情緒。
(3)請告訴我你對“時間的流動”的感受。
4. 學習第五自然段落。
(出示句子)最后一個問題和開頭有什么關系? 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卻沒有得到解答?
(首尾呼應,加深了主題。也凸顯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不愿浪費時間的心情,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間。)
三、正文概要
作者的八千多天就在不經(jīng)意間溜走了。 你的日子和老師的日子也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想到這些,我們怎能不——(生:頭暈,淚流滿面)? 因為我們不想——(生:這趟旅程白跑了!)而看著這再也回不來的時光,我們該怎么辦? (學生自由回答:珍惜時間,不要讓它白白溜走;我們要好好把握時間,利用時間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多做貢獻,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
教學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