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初中物理公式匯編
【力
學
部
分】
1
、速度:
V=S/t
S ----
路程
-----m
km
t ----
時間
-----s
h
v ---
速度
----- m/s
km
/
h
2
、重力:
G=mg
m ----
質量
----kg-
g ----
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9
、
8N
/kg
G -----
重力
-----N
3
、密度:
ρ
=m/V
m ----
質量
----kg
g
v-----
體積
m
3
cm
3
ρ
---
密度
----kg/m
3
g/cm
3
4
、壓強:
p=F/S
F- ---
壓力
----N
s----
受力面積
-----m
2
p ----
壓強
----pa
或
N/m
2
5
、液體壓強:
p=
ρ
gh
ρ
-----
液體密度
-----kg/m
3
g ----- -9.8N/kg
或
10N/kg
初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h-----
深度
-----m
P----
液體壓強
------pa
6
、浮力:
(
1
)
、
F
浮
=
F
向上
-
F
向下
(
壓力差
)
(
2
)
、
F
浮
=
G
-
F
(物體在液體里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
3
)
、
F
浮
=
G (
漂浮、懸浮
)
(
4
)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G
排
=
ρ
液
gV
排
ρ
液
-----
密度
----kg/m
3
v-----
體積
-----m
3
g ----
重力與質量的比值
-----9.8N
/kg
G
排
----
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N
F
浮
---
浮力
-----N
7
、杠桿平衡條件:
F
1
L
1
=
F
2
L
2
F
1
-----
動力
------N
F
2
-----
阻力
-----N
L
1
----
動力臂
-----m
L
2
----
阻力臂
-----m
8
、理想斜面:
F/G
=
h/L
F----
拉力
-----N
G----
物重
-----N
h----
斜面高
-----m
L----
斜面長
-----m
9
、理想滑輪:
F=G/n
s=nh
v
繩
=nv
物
F ----
拉力
----N
G ----
物重
----N
n----
吊著動滑輪的繩子段數
s----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
------m
h---
物體移動的距離
------m
v
繩
------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
----m/s
v
物
-----
物體移動的速度
-----m/s
10
、實際滑輪:
F
=
(G
+
G
動
)/ n (
豎直方向
)
11
、功:
W
=
FS
=
Gh (
把物體舉高
)
F----
拉力
------N
s----
在拉力方向移動的距離
-------m
G----
物重
-----N
h---
高
----m
w----
功
----J
12
、功率:
P
=
W/t
=
FV
w-----
功
-----J
kw
?
h
t-----
時間
-----s
h
F-----
力
-- ----N
V
-----
速度
-----m/s
p-----
功率
---w
kw
13
、功的原理:
W
手
=
W
機
14
、實際機械:
W
總
=
W
有
+
W
額外
15
、機械效率:
η
=
W
有
/W
總
16
、滑輪組效率:
(
1
)
、
η
=
G/ nF(
豎直方向
)
(
2
)
、
η
=
G/(G
+
G
動
) (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
(
3
)
、
η
=
f / nF (
水平方向
)
【熱
學
部
分】
1
、吸熱:
Q
吸=
Cm(t
-
t0)
=
Cm
Δ
t
C----
比熱容
-------J/(kg
?℃
)
m----
質量
----kg
t----
末溫
-----
℃
t
0
---
初溫
---
℃
Δ
t-----
溫度變化量
----
℃
2
、放熱:
Q
放=
Cm(t0
-
t)
=
Cm
Δ
t
3
、熱值:
q
=
Q/m
Q----
熱量
-----J
m----
質量
-----kg
q----
熱值
------J/kg
4
、爐子和熱機的效率:
η
=
Q
(有效利用)
/Q
燃料
5
、熱平衡方程:
Q
放=
Q
吸
6
、熱力學溫度:
T
=
t
+
273K
【電
學
部
分】
U----
電壓
---- v
I ----
電流
----A
R----
電阻
-----
Ω
Q----
電功或電熱
----J
P-----
電功率
----w
t
---
時間
-----s
1
、電流強度:
I
=
Q(
電量
)/t
2
、電阻:
R=
ρ
L/S
3
、歐姆定律:
I
=
U/R
4
、焦耳定律:
(
1
)
、
Q
=
I
2
Rt
普適公式
)
(
2
)
、
Q
=
UIt
=
Pt
=
UQ(
電量
)
=
U
2
t/R (
純電阻公式
)
5
、串聯電路:
(
1
)
、
I
=
I
1
=
I
2
(
2
)
、
U
=
U
1
+
U
2
(
3
)
、
R
=
R
1
+
R
2
(4)
、
R
1
/R
2
=U
1
/U
2
(分壓公式)
(5).R
1
/R
2
=P
1
/P
2
=W
1
/W
2
6
、并聯電路:
(
1
)
、
I
=
I
1
+
I
2
(
2
)
、
U
=
U
1
=
U
2
(
3
)
、
1/R
=
1/R
1
+
1/R
2
[ R
=
R
1
R
2
/(R
1
+
R
2
)]
(
4
)
、
I
1
/I
2
=
R
2
/R
1
(
分流公式
)
(
5
)
、
P
1
/P
2
=
R
2
/R
1
8
電功:
(
1
)
、
W
=
UIt
=
Pt
=
UQ (
普適公式
)
(
2
)
、
W
=
I
2
Rt
=
U
2
t/R (
純電阻公式
)
9
電功率:
(
1
)
、
P
=
W/t
=
UI (
普適公式
)
(
2
)
、
P
=
I
2
R
=
U
2
/R (
純電阻公式
)
波速
V=
λ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