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自己在講這節前先講大氣運動的受力分析(三力的作用),然后假設地球為理想狀況,先從最簡單氣壓剃度力入手,做出熱力環流(單圈環流),然后再加上地轉偏向力,推出三圈環流,再分季節,做出熱帶季風。
課前直接復習進入,不用導課。不知這樣你是否滿意~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高中地理書上講到過,地球分為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高中的書上肯定有這個圖。
由于地球的公轉運動,引起太陽直射點隨季節而南北移動,導致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隨太陽直射點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
隨著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移動,氣壓帶風帶也發生相應的移動,太陽直射點在夏至6.22的時候,也就是直射北回歸線時,位于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的東北信風帶也隨著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因而位于北半球副熱帶的地區在夏季就受東北信風和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形成的氣候有熱帶草原氣候等等。
因為這種氣候由于有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而形成,所以成因說為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還有地中海氣候也是由于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夏季副熱帶高氣壓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也向高緯地區移動。
還有一個說明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形成氣候的典型例子就是我國西南地區及印度一帶的西南季風,書上就是舉得這個例子,這個西南季風就是由于在夏季,全球的氣壓帶風帶都向北移動,而位于南半球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的東南信風也向被移動,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地轉偏向力影響下向右偏轉,影響我國的西南地區的氣候。
海路熱力性質差異:水的比熱容比陸地要大,所以夏季陸地溫度升高比海洋快,海洋溫度比陸地低,氣壓比陸地高,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夏季風。
由于陸地比熱容小,所以熱量流失的速度比海洋快。秋冬季,陸地溫度比海洋低,氣壓比海洋高,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風。
熱容就是物體吸收、存儲熱量的能力。
高中書上舉得例子是我國的東南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形成是因為面朝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最顯著,夏季由于受到來自海上的夏季風的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冬季由于受到陸地上強大的蒙古高壓的影響,冬季溫和少雨。
最后再幫你總結下:
由于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形成的氣候有: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的氣候有: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