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在日常的學習中,你背了很多知識點,你一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 知識點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點。 相信很多人都被知識點所困擾。 以下是小編收集的中學數學凸透鏡成像定律知識點匯總。 僅供參考。 去看看吧。
高中數學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總結1
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到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幕。
1、調整他們的位置,使他們在同一條直線上(不用光具座);
2、調整它們,使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幕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定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特性及應用
u>2ffu直立放大實像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法口頭決策記憶法
判斷一:“一焦點(點)分虛實,二焦點(距離)分大小;實像在同側正立;虛像在對側倒置,遠處物體的圖像變小了。”
口頭決定二:
遠物的虛像小而近,近物的虛像大而遠。
如果將物體放在焦點上,則圖像將通過垂直放大來實現;
幻燈片放映看起來很大,對象也很清晰,
單反讓你變小,物距是焦距的兩倍。
口頭決定三:
凸透鏡,功能強大,拍照、幻燈片、放大;
bokeh其實更小, focus其實更大;
如果將物體放在焦點上,則與物體同側的實像較大;
記住一個規則,物體的近圖像和遠圖像變大。
注意事項1:為使屏幕上的圖像“直立”(直立),應將幻像板倒置插入。
注2: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黑匣子里的膠卷相當于光幕。 我們調整變焦環,不是調整焦距,而是調整鏡頭到膠卷的距離。 物體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該越近。 鏡片。
高中數學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總結2
本知識點的重點知識是: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和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的原理。
我們可以這樣記住這個規律:“一焦不成像,虛實界限分明;二倍焦的物像等等,外小內大虛圖像,物體的近像變大,物體的遠像變小;虛像倒置,實像正立。照片、投影、放大對應明亮
常見做法
本知識主要通過實驗探索考察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題目難度較大; 照相機、幻燈機和放大鏡的原理通常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
錯誤提示
正確區分虛像和實像
物體可以通過透鏡形成虛像或實像。 虛像和實像有什么區別?
(1)成像原理不同。 物體發出的光經過光學元件會聚成的像為虛像,光線經過光學元件后發散,反向延伸相交產生的像稱為實像。
(2)成像性質的區別,虛像倒置凸透鏡成像規律中考題匯編,實像正立。
(3)接收方式的區別:虛像可以用耳朵聽到,光屏可以接收到,而實像只能用耳朵聽到,光屏不能接收。
【典型案例】
實例分析:如果將物體放置在距離凸透鏡中心50cm處,得到的是縮小的倒置虛像,則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
A.50cm B.40cm C.30cm D.20cm
解析:
這個問題描述了凸透鏡成像的一種現象。 所采用的成像規律是: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2倍焦距時,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可得到倒置縮小的虛像。 把這個規律放在這道題中可以逆向分析,從而得到凸透鏡焦距的取值范圍。
由此判斷50cm的距離小于焦距的2倍,即:50cm>2f,解為f
答案:D
中學數學凸透鏡成像定律知識點總結3
【實驗器材】f=12cm(最好在10~20cm之間)的凸透鏡一個,蠟燭一根,黑色硬紙做的光屏等。
【設計實驗】
①將蠟燭放遠,使物距u>2f,調整光屏倒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火焰在屏上形成清晰的虛像。 觀察虛像的大小和上下顛倒。 檢測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② 將蠟燭移近凸透鏡,重復上述操作,直到屏幕上看不到蠟燭的影像為止。
【結論】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如下(第一條規律不是本實驗推導出來的):
【進一步了解規則】
形成虛像時,物近物遠,像變大。 一切虛像都是倒置的,一切倒像都是虛的。
形成虛像時,u+v≥4f(當u=2f時u+v=4f)
形成實像時,物體越近,像越近,像越小。
u=f 是成像上下顛倒,物像在同側和對側的分界點。
u=2f 就像放大和縮小之間的分界點。
當像距小于物距時,就成為放大的像,當像距大于物距時,就成為倒置縮小的虛像。
【防范措施】
蠟燭火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應位于同一高度,這樣蠟燭火焰的圖像才能在光屏的中心形成。
當u>f時,凸透鏡應放在蠟燭和光幕之間。
當光屏上蠟燭火焰的像在上時,可以通過將光屏或蠟燭向下連接,或將凸透鏡向上連接來進行調整。
如果在實驗中無論怎樣連接光屏,光屏上都無法獲取圖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蠟燭在焦點內;
②蠟燭火焰在焦點;
③蠟燭火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幕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略小于焦距,在較遠的地方成像,光具座的光屏不能移到這個位置。
在凸透鏡旁邊放一個斜視鏡(凹透鏡)。 如果圖像清晰,需要將遮光板遠離鏡頭,或將物體靠近鏡頭;
在凸透鏡旁邊放一個近視鏡(凸透鏡)。 如果圖像清晰,光幕需要靠近鏡頭,或者讓物體遠離鏡頭。
中學數學凸透鏡成像定律知識點總結4
1.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作用在質點上的合外力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與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一定時(大小和方向一定),物體作勻速曲線運動,如平拋。
當物體所受合力的大小一定且方向始終垂直于速度方向時,物體將做勻速圓周運動。 子力——帶電粒子在均勻磁場中的偏轉,彈力——用繩子拴著的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繞繩子的一端旋轉,重力和彈力的合力——錐擺,靜摩擦力—在水平轉盤物體上等)
如果物體受到約束,它只能沿方形軌道運動,但速度是不斷變化的——例如,一個球被繩子或桿子約束在垂直平面內運動,這是一種變速的圓周運動. 合力的方向并不總是垂直于速度的方向。
2、曲線運動的特點:曲線運動的速度和方向必須改變,所以是變速運動。 有兩種情況需要掌握:一種是勻速勻變速曲線運動,如平拋運動;另一種是勻速勻變速曲線運動,如勻速圓周運動運動。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 由已知分量運動計算運動稱為運動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 因為它們都是向量,所以它們遵循平行四邊形規則。 重點是判斷 和sub-,這里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研究對象被另一個運動對象牽扯進來。 這種涉入是指互動的涉入,如舟行水,水亦流。 船對地運動是船對靜水運動和水對地運動的綜合運動。 通常,物體的實際運動是關節運動。
第二種情況是物體之間不涉及相互排斥力,但是運動合成的問題是參考物體的變換引起的。 比如兩輛車的運動,A車以v A = 8m/s的速度向東行駛,B車以v B = 8m/s的速度向西行駛。 求 A 車相對于 B 車的移動速度 v A 到 B。
2. 尋找已知運動的子運動稱為運動分解。 求解問題時,應按實際“效果”進行分解,或正交分解。
3、組合運動與單獨運動的特點:
①等時性:組合運動所需時間等于每一分鐘對應的運動時間
②獨立性:一個物體可以同時參與幾個不同的子運動,每個子運動都是獨立進行的,互不影響。
4、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初速度狀態(v0)和受力狀態(F共同決定)。 這是處理復雜運動的力和運動的觀點。 這個想法是:
(1)中間涉及到參照物的問題:如果人在手動電梯上行走,人對地面的運動可以轉化為人對梯子和梯子對地兩個獨立的運動地面。
(2)勻速曲線運動問題:可以根據初速度(v0)和受力情況構建直角坐標系,將復雜運動轉化為坐標軸上的簡單運動進行處理。 例如平拋運動,帶電粒子在均勻電場中的偏轉,帶電粒子在引力場和電場中的彎曲運動,都可以用這些方法處理。
5.運動的性質和軌跡
物體運動的性質由加速度決定(當加速度為零時,物體靜止或勻速運動;當加速度恒定時,物體勻速運動;當加速度為變化,物體以可變速度運動)。
物體運動的軌跡(直線或曲線)由物體的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的關系決定(當速度與加速度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直線運動直線;當速度與加速度方向成一定角度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如何理解數學定律
1.明確法律產生的依據、方法和過程。 這除了幫助我們感受人類科學發展的規律外,對于我們生成合理的知識體系也極為重要。
2. 闡明規律的數學意義和描述。 包括:定律在數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闡明定律所反映的化學本質,闡明定律表達中的關鍵詞,闡明定律物理公式的數學意義等。
3.明確法律的適用范圍和條件。 任何數學規律總是在一定范圍內被發現,或在一定條件下推導出來,并在有限的領域內得到檢驗。 因此,一個數學定律總是有它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的。
4.明確本法與相關法律的區別和聯系。
比如研究庫侖定理,要知道發現過程是用庫侖扭秤用庫侖的實驗事實總結出來的。
數學公式百科全書:功與能
1、功:W=Fscosα(定義){W:功(J),F:恒力(N),s:位移(m),α:F與s之間的傾角}
2、重力功:wab=mghab{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的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所做的功:Wab=qUab{q:電量(C),Uab:a、b間的電位差(V),即Uab=φa-φb}
4、電功率:W=UIt(通用){U:電流(V),I:電壓(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P:功率[瓦特(W)],W:在t時間內所做的功(J),t:用于做功的時間(s)}
6、車輛牽引功率:P=Fv; Pping= {P:瞬時功率,Pping:平均功率}
7、車輛恒功率起步,恒加速度起步,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量/f)
8、電功率:P=UI(通用){U:電路電流(V),I:電路電壓(A)}
9、焦耳定理:Q=I2Rt{Q:電熱(J),I:電壓硬度(A),R:內阻(Ω),t:通電時間(s)}
10、在純內阻電路中,I=U/R; P=UI=U2/R=I2R; 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EP: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垂直高度(m)(距零勢能面)}
13、電勢能:EA=qφA{EA:帶電體在A點的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
14、動能定律(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減小):
W組合=mvt2/2-mvo2/2或W組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引力功與引力勢能的變化(引力功等于物體引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筆記
:(1)功率的大小表示做功的快慢,做功的多少表示轉換的能量的多少;
(2) O0≤α
(3)重力(彈性力、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則重力(彈性力、電場力、分子力)勢能減小
(4) 引力功和電場力功都與路徑無關(見兩個公式2和3); (5) 機械能守恒的成立條件:除
除重力(彈力)外的其他力不做功,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 (6)其他能量單位換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_ (7) 彈簧彈性勢能E=kx2/2與剛度系數和變形有關。
高中數學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總結5
聲學現象
1、聲音的產生:由物體振動形成。 震動停止了,聲音也停止了。
2、聲音的傳播:聲音是通過介質傳播的。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通常,我們看到的聲音來自空氣。
3、波速: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快,而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又比在空氣中快。
4.回波可測距離:S=1/2vt
5、音樂的三個特征: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與發聲體的頻率有關。 (2)音高:指聲音的大小,與發聲體的振幅、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
6、降低噪聲的方法:(1)在聲源處降低; (2) 傳輸過程中減少; (3)降低在人耳處。
7、可聽聲音:頻率在20赫茲之間的聲波和超聲波:頻率較低的聲波; 次聲波:頻率高于20赫茲的聲波。
熱的
1、電荷定向連接產生電壓(金屬導體中自由電子的方向與電壓方向相反),正電荷定向連接的方向定義為電壓方向。
2、電壓表不能直接接電源。
3、電流是電壓的原因,安全電流不應低于36V,家用電路電流為220V。
4、金屬導體的內阻隨溫度下降而減小(玻璃溫度越高,內阻越小)。
5、能導電的物體是導體凸透鏡成像規律中考題匯編,不能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條件下,導體和絕緣體可以相互轉化。
7、影響內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截面積、溫度(有時不考慮體溫)。
8、滑動變阻器和內電阻箱都是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粗細來改變阻值的。
狀態改變
(1) 融化:固體→液體,放熱(冰雪融化)
(2) 熔化:液體→固體,吸熱(水結冰)
(3)氣化:液體→氣體,放熱(濕褲干)
(4)液化:氣體→液體,吸熱(液化氣體)
(5) 升華:固體→氣體,放熱(硫小球變小)
(6) 升華:氣體→凝固,吸熱(結霜)
中學數學凸透鏡成像定律知識點總結6
光學部分主要介紹光的特性和透鏡的應用。 必須掌握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基本知識,還要掌握光的這一特性所產生的日全食、月食、影子等現象的原理;
有些透鏡在光線通過時會發生發散和會聚,如凸透鏡、凹透鏡、放大鏡等,這個應用的數學原理也要清楚; 掌握這一化學現象的圖形表示和數學應用,能讀懂題目中圖表所代表的化學現象,并能根據化學現象快速畫圖。
電磁學的部分也是一個很大的內容,包括熱和磁的部分; 熱部分要精通電流、電流、電阻的概念及其檢測和估算,歐姆定律的內容和應用; 磁學部分應熟悉磁場的產生、電生磁、磁生電的條件和性能。 對于這塊內容,安全用電的基本知識也必須了解,才能解釋生活中的用電現象。
【初中數學凸透鏡成像法知識點匯總】相關文章:
凸透鏡成像定律的數學知識點01-27
凸透鏡成像定律高考數學知識點匯總06-27
《凸透鏡成像法》物理知識點整理01-26
高考數學知識點:凸透鏡成像定律06-27
凸透鏡成像法高考數學知識點06-27
高考數學知識點:凸透鏡成像定律07-02
凸透鏡成像規律初中數學知識匯總11-04
高考數學通識備考知識點: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07-02
最新小學數學知識點匯總:凸透鏡成像與應用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