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以下是2023年高考數學實驗——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
(1) 為使凸透鏡成象位于光屏中心,應將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和光屏中心調整到大致同一高度。 本實驗在暗光下進行(選擇“亮”或“暗”),在更容易觀察的環境下更容易觀察。 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越來越短,光屏上的圖像會向下連(填“上”或“下”)。 為使圖像回到光屏中心,凸透鏡(可選填“燭光”、“凸透鏡”或“光屏”)向上調整;
(2)由于凸透鏡的焦距未知,他將凸透鏡放在距光具座50cm處,用平行光源代替蠟燭,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照射凸透鏡。 當光屏接在光具座60cm刻度線上時凸透鏡成像規律中考題匯編,在光屏上聽到最小最亮的光點,則凸透鏡的焦距為10.0cm;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更換平行光源凸透鏡成像規律中考題匯編,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光具座20cm刻度線處。 此時應將光屏60cm刻度線處的光屏連接到右側(可選“左”或“右”),這樣光屏上就會得到倒置縮小的虛像。此時交換光屏和蠟燭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置放大的虛像。
(4) 如果光屏上出現清晰的蠟燭火焰圖像,此時如果鏡頭下半部分用紙蓋住,則光屏上可以顯示出完整的圖像(選擇“可以”或“ "), 圖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圖像色溫變暗;
(5)如果保持燭光,則鏡頭位置不變,換用焦距較小的鏡頭。 如果光屏上的圖像仍然清晰,則光屏應靠近凸透鏡(填寫“近”或“遠”) 如果不連接光屏,光屏上仍然有清晰的圖像,可以在透鏡和蠟燭之間放一個凹透鏡(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則此時的成像情況相當于斜視眼(可選填“近視”或“遠視”) ;
(6)組內同事發現蠟燭色溫不高,圖像不穩定,于是選擇LED光源代替蠟燭進行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