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1. 難度
測試共有4個空白,每個空白2分,共8分:
1到3個空白:簡單問題(6分)
第四格:較難(2分)
2. 涉及的實驗
1.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2.測量水平運動物體的滑動摩擦力
3.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4.探究壓力與什么誘因相關
5.探索杠桿的均衡條件
6.探索兩種力平衡的條件
7、探索動能相關激勵
*三項測試中的七項
三、典型事例
1.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在小王“測量卡車平均速度”的實驗中,他已經從實驗室借來的實驗設備有:小車、秒表、長木板、小鐵塊。
(1)為了完成實驗,他還需要實驗設備。
(2)為了方便計時,應將斜率做成斜率(可選“更大”或“更小”)
(3)經測試,S1=0.9m,S2=0.4m,小車從靜止狀態從坡頂下降時,秒表記錄如圖所示,
那么卡車在S3上的平均速度為m/s。
2.測量水平運動物體的滑動摩擦力
小明想要探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誘因有關”,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選取三塊相同的鐵塊,將它們放在不同的接觸面上,其中A、B的接觸面是同一塊木板,C的接觸面是亞麻布。
實驗中,小明要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在接觸面上移動。 據了解,木塊上的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如果小明想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度之間的關系,他應該選擇兩張圖片進行實驗。
小明推測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有關。 他把鐵塊切掉一半,重復B的操作過程,如圖D所示。他對比了B和D的實驗結果,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你認為他的推理可靠嗎? 解釋為什么。 。
3.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示例1:在“測量物質的密度”實驗中:
(1) 用調好的天平測量金屬塊的質量。 天平平衡時,秤上的砝碼和浮碼的位置如圖A所示,金屬塊的質量m為g。
(2) 用細線將金屬塊系緊,放入盛有 20mL 水的燒杯中。 水面如圖B所示,則金屬塊的體積V為cm3。
(3)計算金屬塊的密度ρ=g/cm3。
(4)實驗中使用的細絲會導致檢測結果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測量的密度值(偏大/偏小)。
(5)根據內部實驗,利用彈簧測力計和金屬塊測量圖C中燒瓶中鹽水的密度,只需減少一個操作步驟,增加的步驟為: 。 鹽水密度表達式ρbrine=(選擇被測物理量的符號來表示)。
例2:物理研究組檢測某種液體的密度。 他們的實驗設備包括:托盤天平(帶有砝碼和相機)、一塊玻璃、一根細金屬絲以及一個體積為10cm3、密度為7.9g/cm3塊的固體。 請完成以下問題:
(1)將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浮標置于秤上端零刻度線處,靜止時天平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A所示,應轉動橫梁上的平衡螺母(選擇填“左”或“右”)調整至平衡。
(2)將適量液體放入玻璃杯中,置于天平左盤中,用右盤加減砝碼,調節游動重量直至橫梁恢復平衡,測量總重量玻璃和液體的質量m1=102.4g。
(3) 用細線抓住石頭并將其浸入液體中。 鐵塊不接觸玻璃,液體不溢出。 然后再次測量。 測量數據如圖B所示,測量值m2=g。
(4)計算液體的密度ρ=kg/m3。
4.探究壓力與什么誘因相關
在探索“影響壓力的激勵因素”時,小紅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跟隨她的實驗調查并回答以下問題:
(1) 比較圖B和圖C可以看出,物體所受的壓力與液體的位移有關。
(2) 比較圖C和E,我們可以看出物體所受的壓力與液體的壓力有關。
(3)比較圖C和C可以看出,浮力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無關。
(4) 圖E中壓縮對象的大小為 。
(5)比較圖C和圖E彈簧測力計 二力平衡,可以看出水在杯頂的浮力(選擇“大于”、“小于”或“等于”)和酒精在杯頂的浮力。
5.探索杠桿的均衡條件
在探索杠桿均衡條件的實驗中
(1)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于或勻速旋轉的狀態。 實驗前無鉤碼時,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平衡于水平位置。
(2)實驗中,采用裝置A掛鉤的方法,杠桿也可以水平平衡(杠桿上的每一格都是等距的),但老師建議朋友們不要使用這些方法。 該方法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個人不能獨立經營
B.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C、勢力和兵種太多,不好下結論
D. 杠桿力不平衡
(3)若用裝置B進行實驗,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____N; 沿實線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仍使杠桿平衡在原位置彈簧測力計 二力平衡,此時拉力的力臂將為_____,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為____(選擇“增加”) ”、“減少”或“不變”)。
6.探索兩種力平衡的條件
在探索“兩種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小明使用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實驗過程中,當小明在左板和右板同時添加質量相等的重物時,木塊兩側的拉力(選擇“相等”或“不等”),木塊處于靜止狀態。 當小明把右邊板上的重物換成更大的重物時,他發現鐵塊已經處于靜止狀態。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所以他用卡車代替了鐵塊,并選擇了更重的重量。 (可選填“光滑”或“粗糙”)實驗桌面,繼續完成實驗。
(2)在左右托盤上放置等質量的重物,調平車輛,松開后觀察車輛的運動狀態。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探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能否平衡。
(3)小明用一塊輕質的紙板代替了圖中的鐵塊。 當兩端的小板加上相同質量的重物時,紙板保持靜止。 用剪刀從中間剪掉紙板。 紙板朝相反方向移動。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力平衡的另一個條件:。
7、探索動能相關激勵
下圖A是研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什么誘導力有關”的實驗裝置。 實驗中,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上不同高度的靜止位置滾下,撞擊同一個鐵塊。 下圖B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 實驗中,同一個鋼球從靜止狀態從同一高度在斜坡上滾下,并在不同粗糙度的平面上運動。 請回答以下問題:
(1)設計A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鋼球動能大小的關系,設計B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運動鋼球的減速速度與運動速度的關系關系。
(2)實驗A根據鐵塊被推動的大小,表明鋼球對鐵塊做功的大小,從而確定鋼球動能的大小; 實驗B根據鋼球在不同粗糙度平面上運動的距離,推理得出,在理想情況下,如果運動物體為 ,它總是以勻速直線運動。
(3)兩個實驗都涉及相同的化學方法,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