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3、小麗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薄型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探索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時保持透鏡處于50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燈臺上35cm刻度線處,將光幕與82cm刻度線連接,蠟燭火焰就會在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圖像,如圖所示。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圖中所示的實驗現象可以解釋投影儀的成像特性
B、如果想在光幕上獲得更大更清晰的圖像,則應將蠟燭連接到右側,將光幕連接到左側
C、將點燃的蠟燭置于光具座上10cm刻度線上,通過聯通光幕,光幕上可呈現清晰的蠟燭火焰倒置縮小虛像
D、蠟燭燃燒較短后,為了保持圖像靜止在光幕中央,應將光幕向下調整
10.它是一種三維電影投影技術,與imax巨幕結合,可以形成逼真、令人驚嘆的全視角三維效果。 放映時凸透鏡成像規律應用題,兩臺投影機在比普通影院屏幕更大的巨幕上呈現出兩幅略有不同的圖像。 佩戴特制太陽鏡后,觀看者能形成強烈的“身臨其境”的感覺。 關于這部電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投影時,膠片到投影機鏡頭的距離應小于鏡頭焦距的2倍
B.觀看電影時,真實而令人驚嘆的聲音通過空氣傳輸到人耳
C. 巨型屏幕通常被制成粗糙的藍色平面,以便讓光線在屏幕上擴散
D.觀眾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身臨其境”的畫面是一個顛倒的放大的虛擬圖像
10、利用蠟燭、凸透鏡、光幕等設備,做“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1)將蠟燭、凸透鏡、光幕依次放在燈臺上。 點燃蠟燭后,無論如何也無法在光幕上成像。 請強調可能的原因之一:;
(2)調整完畢后,將蠟燭和光幕調整到圖A所示位置,光幕上就會形成一個大小相等的倒立虛像。 分析實驗成像情況,可知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
(3)當點燃的蠟燭從圖A所示的位置向左移動到光具座20cm刻度時凸透鏡成像規律應用題,如圖B所示,當光幕調整到光具座60cm刻度時,圖像模糊清晰,向(選擇“左”或“右”)連接光幕方向將得到一個倒置的、(選擇“縮小”或“放大”)清晰的虛像。 如果蠟燭遠離鏡頭,光幕上仍能獲得清晰的圖像,光幕應與鏡頭方向連接(選擇“較近”或“較遠”);
(4)小麗的耳部影像如圖C所示,應佩戴深色鏡片的太陽鏡矯正視力(“凸鏡片”或“凹鏡片”均可選擇)。
2、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所示,此時光屏上正好得到蠟燭火焰的清晰圖像,蠟燭在光屏上變成一個倒置的虛像(選擇“放大”、“縮小”)或“同等大小”);
(2)凸透鏡的位置保持不變。 將蠟燭移至10cm刻度線處,將光幕連接至適當位置(填寫“左”或“右”)。 此時,蠟燭火焰(填寫“放大”、“縮小”或“等大小”)、生活(填寫“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所形成的圖像與這一原則的幫助;
(3)實驗中,將一副太陽鏡放在蠟燭火焰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幕上的圖像由清晰變為模糊。 將光幕向靠近凸透鏡的方向連接適當距離后,光幕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圖像,則太陽鏡的鏡框為(填寫“凸透鏡”或“凹透鏡”)并可用于矯正(填寫“近視”或“遠視”);
(4) 蠟燭燃燒時越來越短。 為了使圖像保持在光幕的中心,需要(填寫“向上”或“向下”)與光幕連接。
3、如圖A所示,是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裝置。 圖B是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 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1)在探索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中,將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玻璃板后面,將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B垂直放置在玻璃板前面,并不斷相應調整位置,直至,從而確定圖像的位置。 在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蠟燭火焰距離凸透鏡30cm時,聯通凸透鏡左側的圖像直至倒立在光幕上(選擇“縮小”)而“放大”)最清晰,因此確定了圖像的位置;
(2)蠟燭A透過玻璃板形成的圖像應在圖A的一側觀察(可選填“A”或“B”)。 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為5cm時,為了觀察透鏡的成像特性,應從圖B中凸透鏡的一側(選擇“左”或“右”)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