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下載!
[!--downpath--]高中數學“兩力平衡”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兩力平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目標:
1. 知道什么是力量平衡和條件。
2. 能結合條件分析解決簡單問題。
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仔細觀察什么是力的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時的平衡; 觀察物體受到兩個力時力的特性。
2、培養中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引導中學生分析誘導物體平衡必須滿足的條件。
3、注重中學生邏輯能力的發展。
在用條件解釋現象時,往往會同時使用相斥知識,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中學生的邏輯能力。
情感目標:
這些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中學生樹立用實驗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對待實驗。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科書首先從生活中的靜止和勻速運動現象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沒有解決的問題: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進而構建了平衡狀態和平衡力的概念; 并進一步強調,最簡單的外力平衡情況是通過實驗分析總結出來的情況。 得到條件后,利用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組合知識,得到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為零。 從理論上提高中學生的認識,同時初步建立平衡力合力為零的印象。 然后結合具體實例,讓中學生分析應用情況,培養中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過“思考與討論”使中學生進一步建立“運動與力的關系”的知識體系。
情境是數學教學的重點。 本節的重點是研究和總結物體平衡的規律。 法學教學首先要通過觀察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實驗研究問題,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得出規律。 做好本次實驗是本課的重點和關鍵。
回教教義忠告
1. 本節旨在進一步加深對牛頓第一定理的理解,充分論證其在數學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從牛頓第一定理“無外力作用”這一特殊現象出發,針對已建構的規律,激發中學生探索自然規律,培養中學生善于探索的良好品質。勤于思考和探究。
2. 求平衡條件是本節的重點知識。 不僅要指出推理,還要加強過程教學。 情境實驗是使中學生掌握知識的關鍵。 為了更容易從實驗中得到平衡條件下的二次力的共線性推論,可采用圖9-3-1所示的實驗裝置。 取一塊薄木板,在邊緣打幾個小孔,用細線系住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越過工作臺滑輪吊鉤碼的邊緣。
3、平衡條件的運用是教學的考驗,是培養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必要條件。
4、在最后的總結中,中學生要進一步補充牛頓第一定理,使其更加完備。
教學設計實例
教學重點:中學生認知結構的條件建構過程; 應用條件來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條件的應用
教具:滑輪、掛鉤、繩子、木板
教學過程:
一、簡介
方式一:問題介紹
什么是牛頓定理?
有沒有可能只有沒有力的物體才能保持靜止并以勻速直線運動? 請舉個例子。
指導意見: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也可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引入均衡狀態概念,開展新課教學。
方法二:現象介紹
演示:桌上靜止的物體,勻速行駛的電動車
或視頻片段:在直線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勻速行走的中學生,靜止在地面上的車輛
試問:上述保持靜止并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是否有外力作用? 請再列舉幾個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并分析它們所受的力。
引入均衡狀態概念,開展新課教學。
2.新課教學
1.平衡狀態
均衡狀態是通過前面中學生舉的例子來定義的。 強調作用于物體上的幾種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療效相互平衡,或者幾種力相互平衡。 當一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最簡單的情況是兩個力作用在它上面。
: 物體受力時必須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保持平衡?
二、條件
方式一:通過示范實驗獲得的條件。
引入如圖9-3-1所示的實驗裝置。 用一根細線在木板上任意兩個孔系上,然后從線的兩端各掛一個質量相同的鉤子套在桌子邊上的滑輪上。
引導中學生觀察思考以下問題。
董事會在休息嗎? 木板靜止時,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方向之間有什么關系?
如果木板是扭曲的,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木板能靜止嗎? 再平衡后,兩股力量的走向有何特點?
如果在一根細線的兩端掛上質量不同的鉤子,那木板能不動嗎?
可選擇對其他兩個孔重復上述實驗。
引導中學生根據觀察進行自己的推理。 它可以在幾個互補的同事的指導下建立。
方法二:中學生探究(中學生分組實驗、研究條件)。
班主任如上介紹了實驗裝置。
班主任明確實驗目的:觀察、分析、總結木板靜止要滿足什么條件?
中學生探究性實驗
中學生討論總結。
班主任指導:根據合力的知識,兩個平衡力的合力是多少?
三、申請條件
方法一:通過練習讓中學生掌握條件的應用
請中學生畫出圖9-3-2中物體受力示意圖,分析物體是否受到平衡力,是哪一對力。
1)靜態吊燈。
2) 放在桌子上的茶壺。
3) 拖車以恒定速度行駛。
方法二:對于基礎較好的中學生,中學生可以自己舉例分析受力情況。
應用條件求解,首先要判斷被研究的物體是處于靜止狀態還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只有當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才能應用該條件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對于一個可以使用條件的對象,需要分析它作用的力有多少二力平衡物理大師二力平衡物理大師,方向是什么。 例如,當掛車在水平面上以勻速直線運動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兩個力也處于平衡狀態。 在對中學生的分析中,要注意糾正中學生認知的單一化和片面性。
1.鞏固練習
1. 作用在水平桌子上的一本書上的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A、書本對桌面的壓力和書本的重力;
B、書對桌的壓力和桌對書的支撐;
C、書本的重力和臺面對書本的支撐力;
D、書對桌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和桌對書的支撐力。
2、吊車的鋼絲繩用于起吊重物。 比較重物靜止時、重物勻速上升時、重物勻速下滑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則()
A、重物勻速上升時,拉力最大
B、重物靜止時,拉力最大
C、重物勻速下滑時,拉力最大
D、以上三種情況,拉力相同
2.總結與拓展
讓中學生對課本《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進行討論,總結力與運動的關系,使中學生進一步了解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
基礎比較好的朋友,在總結完運動和力的關系后,讓中學生分析一對平衡力和相互斥力的區別。
3.分配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習題。
排版設計
詢價活動
【題目】實驗分析條件
【組織方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問問題; 猜測和假設; 制定計劃和設計實驗; 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 分析論證; 評估; 溝通與合作。
【參考方案】教師提供實驗工具、實驗分析條件,并思考其應用。
【評論】
1. 撰寫研究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初中數學“兩力平衡”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班主任學期工作計劃實例03-14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范例03-22
高中語文教學計劃03-19
高中音樂教案實例03-21
高中數學優秀教案設計三篇03-16
初中語文教案實例03-22
初中語文2冊教案03-22
中學政治學教學工作計劃03-13
第二學期教研室工作計劃03-13
初中語文2冊教案范例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