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已獲批準的“第四批基礎教育教學項目”的科研質量,市
市教育培訓研究中心對所有批準項目按學科進行歸類,聘請相關專家牽頭統籌規劃。
2014年11月18日上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
“學習素養實踐研究”項目安排在第二中學開展,項目全體成員參與
開幕式由市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書記劉學科主持。
1. 課題簡介
我們小組根據調查觀察,確定的課題是“培育
研究團隊由劉志軍(市物理研究員)帶領
組長包括李明(二中物理教研組長)、楊子勇(惠中物理老師)、
課題組長)、馬建平、張惠紅(特長教師)、魏克讓、龍勝(四中物理教師)
劉志軍負責制定該方案、組織調研組。
成員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定期召開研究小組成員會議,總結材料,撰寫短文。
馬建平、李明、楊子勇、張慧紅、魏克讓按分主題
針對各自學校的研究對象進行個人研究,收集數據,進行訪談、調查初中物理創新實驗獲獎,
觀察、分析、記錄總結,記錄重大事件,定期向研究團隊匯報初中物理創新實驗獲獎,交流研究成果
進度。
研究團隊各成員均有各自的子項目,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支軍、李明、麥金麗三位負責人分別負責“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
思維能力”;魏克讓、楊子勇、張慧紅負責子課題“實驗教學中的教師
如何將科學方法教育融入學習?馬建平、龍勝是“實驗
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項目組織與管理
1.參加研究項目的全體成員應當認真學習、研究理論,了解學術情況。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提出具體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究。
2. 研究組成員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科學素養,研究團隊
對此,要大力開展宣傳工作。
3.研究團隊定期召開會議,提出問題,進行認真的討論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調整流程。每期至少召開三次會議:初次會議,安排本期的研究工作任務,
目的:中期會議,進行討論交流,探討和反思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此次會議的目的是收集成員的中期成果和工作總結。
對這段時間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
4、項目負責人經常到各個學校聽課、調查、討論、測試。
測試、檢查實施情況;科研人員與教師互相學習,合作教學科研,共同努力。
相互滲透、相互融合。
5. 在研究項目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主動向相關業務部門反映并
請教專家,了解研究動態,積極邀請各級教學、科研部門來訪
學校指導項目工作。
6. 各成員按照計劃不斷產出階段性成果,如設計教案、制作
課件、微課、教具、開展公開課教學、撰寫論文、發表文章等。
學生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學習成果,如論文、實驗報告、小制作、小發明、
獲獎證書等
7.各子項目組積極爭取學校為本項目研究提供條件,各學校保證
項目組獲準優先使用學校的教學和科研設施。
準備。
8.研究小組應認真做好研究檔案工作。
規劃、實施方案、各項成果統計分析、評估報告、驗收評定等材料。
3. 研究進展
按照我們課題組既定的計劃,我們各自承擔各個子課題的研究任務。
各位老師在各自的學校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
雖然存在困難,但總體進展順利,各課題組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2015年3月,學期開始后,各子項目組老師及時進行各自課題的討論。
在自己的學校內展開討論,通過討論細化研究的內容和方向。
“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一課題,重點關注學生的
淺談實驗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操作技能與動手能力
設計調查問卷,考察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總結能力。
共調查學生268人,調查結束后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總結,梳理了學生和教師中存在的問題。
研究目標、具體內容及具體措施
完善措施,明確任務要求。
2、各子項目組將研究目標融入學?!叭n”活動之中。
負責子課題研究的教師將子課題與各學院教學科研總體安排相結合。
提前準備好小課題,積極參加學校的“三課”活動,利用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
參與該項研究的老師是該校今年“三課”活動的負責人。
3.研究人員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加跨?;蚩绲貐^的活動
教師交流、參與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2015年4月,馬建平、李明老師參加了全國
教育資源公共平臺課堂分享活動;馬建平老師參加2015年9月銀川
物理、化學、生物教師教學競賽,10月份榮獲銀川市教學技能二等獎、銀川市
教育系統技能標兵稱號;12月22日參加中國技能大賽區域支教比賽
在教育階段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榮獲中學組全區教育系統技術標兵榮譽稱號
劉志軍老師參加2015年度五區中學物理創新實驗設計并獲得一等獎。
二等獎。
4.課堂研究成員認真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總結項目研究經驗。
例如馬建平的論文《如何打造高效的物理實驗探究課堂》和李明的論文《
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龍勝的論文《初二物理學習方法探討
劉志軍的論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初步研究》等論文得到了積極的反饋。
參加銀川市第二十屆論文大賽劉志軍論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中學科學方法教育初探》刊登在《中學物理》雜志2016年第4期上。
四、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1.學生科學素養得到提高
1. 學生對科學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學生積累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對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基本了解。
學生自覺學習科學知識的意識逐漸增強,逐步樹立科學觀。
概念和意識,并能用更多的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生活和自然現象。
食物》、《海市蜃樓》等
2、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方式和方法發生了變化。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它改變了過去只注重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加強了與學生生活和經歷的聯系。
現代社會與科技發展的聯系。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加工
內容也以“童心”和“童趣”為主題,內容呈現得生動活潑,使教材
知識變得生動、可見、有形,讓學生感到親近。
同時,學習方式也由單一走向多元化,學生通過閱讀、游戲、做等形式進行學習。
通過聆聽學習,通過思考學習,通過游戲學習,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理解
并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
此外,我們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習
個性化方法,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去學習吧。
3. 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得到提高
(1)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圍繞一個問題或一個主題,學生會收集各種相關信息。
學習不再局限于書本,而是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學世界和
在網絡世界的每個角落,學生們不再只是聽、說、做練習,他們還學習
采訪、調查、收集各種信息,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
(2)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現代教育提倡合作學習。
鼓勵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活動進行學習。
在課堂上,老師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實驗教師反映:“實驗班學生的‘說話’能力普遍提高了。
更高。”
(3)學生的提問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我們提倡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
通過探究活動進行學習,從而突出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知活動。
讓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思考、質疑、批判、發現、驗證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揮,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得到增強。
用實驗班老師的話說:“現在我上課經常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
這些學生真是太棒了。”
(4)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動手實踐課程——實踐活動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積極創造條件,
盡量給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自己體驗、自己學習
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學生學會了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創新能力。
能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用文字、圖表和科學語言表達出來。
描述相關信息,并初步學會使用比較、分類、概括等方法分析所獲得的信息。
處理;能從變化、聯系的角度分析物理、化學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
解決物理、化學等實際問題,能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表達清晰
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探究,問題意識初步形成和發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學生不僅會提出問題,而且會解決問題,這已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
學生根據常識或查閱資料做出假設。
實驗探索的好奇心和興奮感轉化為仔細的觀察、記錄、分析、討論和
得到結論。
5、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上帝。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傳遞僅限于教師與學生之間。
這是一個單向的過程,信息傳遞大多以師生之間的問答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沒有討論。
學生之間缺乏橫向的交流,缺少自我調整、自我糾正的機會。
因此,不可能揭露學生思考的“過程”。
研究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發揮了以下作用:
一是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優等生幫助差等生;二是增加學生發言的機會,培養學生的
第三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辯論,鍛煉他們的
思維敏捷;第四,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總之,通過三年多的研究,我??茖W素養實驗班的學生已經
學習,養成獨立、科學學習的習慣;初步掌握科學探究,
獨立探究的方法,提高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溝通、表達的能力。
動手實驗能力、提問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具備初步的創新能力;
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 教師正在改變
研究項目的實施有效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1.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總認為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
分數轉了,所以班級容量大,課后作業量大,一切都是為了分數,只要分數
最好的辦法就是取得高分。
課題組教師通過研究、實踐、反思,逐步建立了科學的
教育理念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群體為重點,
同時,我們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可以放下“教師尊嚴”,注重創造力和
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發展。
2.形成了師生溝通、主動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理念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深刻認識,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學習;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結合教材,增加演示實驗,豐富學習內容
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鼓勵學生探索學習,自主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開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的活動課,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教學方法的改進留學之路,促進了學生學習方法的發展。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注重知識性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注重綜合能力的探索性學習。
習慣。
3.改變了傳統教育中教師的角色
研究課題改變了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角色。
傳授知識的角色已經轉變為教育促進者的角色。
當我們學習的時候,我們積極地觀察和傾聽,并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感受他們在做什么。
想老師之所想;同時給予學生心理支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性。②
教師成為教育研究者,在實施研究項目的過程中,課堂不僅僅是一門課程
這也是我們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地方。教師成為教學
③課程設計者和開發者。在實施研究項目的過程中,我們總結出
結合學校傳統與優勢、學生興趣與需要,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
開發適合學生的課程。 ④ 教師是研究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開展研究項目
研究,廣泛開展師生間、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
一個具有主觀性、開放性的合作型教師群體。
4.優秀教師不斷涌現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不斷提高:
例如2015年9月,馬建平老師參加銀川地區物理、化學、生物教師教學競賽,
12月,榮獲銀川市教學技能二等獎、銀川市教育系統技術標兵稱號;
本月22日,我參加了中國技能大賽區域義務教育教師教學技能競賽。
榮獲區教育系統中學組技術示范點榮譽稱號。
第五屆全區初中物理創新實驗設計大賽獲一等獎。劉志軍論文《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初步研究》發表于《中學物理》2016年第4期
發布。
5.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支撐仍然不足,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知識水平還比較差。
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開展研究非常重要。
科學需要走很多彎路,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從知識層面上看,我們對研究課題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阻礙了該課題的研究。
我們缺乏研究經驗,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在摸索中。
結果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但距離項目之初定下的目標和期望還是有差距的,需要專家的專業指導。
對我們的課題做出及時的評價,為我們的研究指明方向。
2. 參與研究項目的教師一般教學任務較重,
其他活動的影響,存在研究計劃與活動相沖突的情況。
3.主題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各子專題研究工作需扎實深入。
4.對科研項目缺乏信心??傮w來說,教師還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礎。
由于缺乏基礎知識和理論指導,不能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往往不佳。
教師參與科研項目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發。
部分工作稍有延遲。
5、收集的數據量很大,不易總結和改進。
積累的經驗有限,卻缺乏高質量的理論總結。
6.改進措施:
1.通過各級各類培訓,提高現有教師科研水平。鼓勵教師不
不斷學習,把最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經驗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
2.積極創造條件,邀請教育研究專家為我們的研究項目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各子項目組根據階段計劃,及時對研究工作進行總結。
學??蒲袌F隊定期與專家組聯系,及時向專家匯報項目進展情況。
獲得專家的及時指導。
3.繼續結合學校及上級部門的教研活動,以及教師報告課、公開演講等
班級、“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師一優班一課一師”、“課堂教學
開展“大競賽”等主題研究活動。
4.繼續豐富和完善研究材料,收集和整理案例分析和教學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