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說明:
《最全平面鏡成像實驗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可在線免費閱讀。 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資訊-天天庫。
一、平面鏡成像實驗題(一)成像特點:①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實像。 ② 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與物的大小相等④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2)“正立”、“等長”、“虛像”、“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功能:成像,改變光學1. 在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實驗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板的透明特性,從而___;(2)如果有兩塊厚度為3mm和厚度為2mm的玻璃板,應選擇厚玻璃板作為實驗解決方案:在詢問平面
2、在鏡面成像特性實驗中,我們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為了便于觀察和確定像的位置。 選用的玻璃板要薄些,應選用2mm厚的玻璃板。 2、實驗選擇的兩支蠟燭有什么要求? 為什么? 答案:實驗中應選取兩根相同的蠟燭,一根點燃,一根不點燃,將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 這樣選擇的目的是方便比較圖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 3、實驗中使用的秤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實驗中,用一個標尺來比較圖像到鏡子的距離與物體到鏡子的距離之間的關系。 4.實驗中以蠟燭為研究對象。 實驗裝置放在明亮的地方好還是暗的地方好?答:因為蠟燭火焰是夜光的,所以最好把實驗放在暗處
3. 5. 實驗中,如果用兩個相同的棋子代替蠟燭,發現棋子的圖像不清晰,怎么辦? 答:棋子圖像不清晰,可以用手探照燈照棋子。 6、圖1為某組“探索平面鏡的成像特性”的情況:直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放置直尺,直尺垂直于玻璃板; 兩根相同的蠟燭A和B站在玻璃板外的尺子上,以蠟燭A為成像對象,點燃蠟燭A。 (1)小明小心翼翼地將蠟燭B接起來,發現可以與蠟燭A的影像重合,“巧合”是指; 當蠟燭B的圖像與蠟燭A重合時,觀察蠟燭A、B在尺子上的位置,發現圖像與物體的連線與玻璃板、圖像與物體的距離與玻璃盤__
4. _____。 (2) 您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哪些行動來否定上述成像特征是否可靠? () A。 保持A、B兩根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盤的位置,觀察B。保持玻璃盤的位置不變平面鏡成像原理實驗平面鏡成像原理實驗,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操作同上以上(2)。 (3)小明在實驗中采用了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 答案:(1)蠟燭B和蠟燭A的影像重合,即平面鏡所成的像等于物體。 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連線垂直于玻璃板,像與物的距離等于玻璃板。 (2)要獲得平面鏡的成像特性,需要多次改變物體對平面鏡的位置進行實驗。 選項B。 (3) 實驗中使用的研究數學
5.題目的方法是等價的方法。 練習提高 1、小紅在做“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放在尺子前,然后取兩根相同的蠟燭A、B豎直放在尺子上一個接一個地點燃玻璃杯。 觀察棋盤前的蠟燭 A,如圖 3-7 所示。 在本實驗中:(1)尺子的作用是比較圖像與物體的關系; (2)兩根相同的蠟燭,用于比較物象關系; (3)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4)選擇薄玻璃板的目的是。 (5) 實驗中無論怎么移動另一支蠟燭都難以與圖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 (6) 實驗中,以一支點燃的蠟燭A為研究對象,另一支蠟燭B的作用為; 一位同事發現
6. 看到蠟燭A的影像不清晰,又點燃了蠟燭B,降低影像的照度。 他這樣做(填寫“可以”或“不能”)是為了讓畫面更清晰。 (7) 如果用棋子代替蠟燭,找不到象的位置,怎么辦? (8) 取下旁邊的蠟燭B,在其位置放上光幕,光幕接收蠟燭火焰的光。 喜歡(可選的“可以”或“不能”)。 (9) 為便于觀察,最好在環境中進行實驗(填寫“較亮”或“較暗”); (10)如果選擇象棋而不是蠟燭,找不到象的位置怎么辦? (11) 如果將蠟燭 A 靠近玻璃板,圖像的尺寸會變小。 (12) 蠟燭A的形象是由于光
7.當它打到玻璃表面時(填寫“反射”或“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