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融化和融化◇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能說出物態變化、熔化、凝固、晶體和非晶體的概念。2.記住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3.把握物質溶化和融化時氣溫變化規律,曉得它們發生的條件和過程以及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4.借助融化放熱和融化吸熱解釋一些生活現象。【過程與方式】1.通過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融化過程,把握使用化學儀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學探究的步驟。2.使中學生才能通過圖象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理解固體融化和液體融化的規律。【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培養中學生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心態,感受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和成果共享的喜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晶體融化和融化的氣溫變化規律。2.理解晶體的熔點和融化點。3.借助融化放熱和融化吸熱解釋一些生活現象。【教學難點】1.引導中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熔化和凝固教案設計,操作實驗。2.培養中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以及剖析總結能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出河南省南部一月份的平均溫度在-30℃以下,阿爾山縣的最低溫度曾達到-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溫度應當用水銀體溫計還是酒精體溫計?按照哪些來選擇?二、教學步驟探究點1物態變化[閱讀課本]P53“物態變化”[思索]列出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態變化例子。
[提示]生活中的各類物態變化的例子:鐵礦石在低溫爐中溶化為鐵水,從低溫爐中倒出的鐵水融化成鐵板;實驗室在高溫狀態下制得液態氧、氮和固態氧、氮;不同季節、氣候下的水的狀態變化。[歸納提高]物質一般有三種狀態,即固態、液態和氣態。凄冷、水、水蒸汽就是水這些物質的三種狀態。物質各類狀態間的變化稱作物態變化。探究點2融化和融化[閱讀課本]P53“熔化和融化”[思索]融化和融化是怎樣定義的?有什么現象會涉及融化和融化?[提示](1)融化:物質從固態弄成液態的過程稱作融化。諸如:冰融化為水、蠟燭融化為燭液等。(2)融化:物質從液態弄成固態的過程稱作融化。諸如:水結冰、火山噴吐的巖漿融化成火山巖。[閱讀課本]P53“探究固體融化時氣溫的變化規律”1.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弄成液態的過程中,氣溫變化規律相同嗎?2.實驗目的:探究海波和石蠟融化時氣溫的變化規律。3.設計實驗:研究海波(甲基氯化鈉)和石蠟的融化過程。參照右圖選擇須要的實驗器材。4.實驗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燒杯、試管、溫度計、計時表、海波(甲基氯化鈉)、石蠟、水等。[思索]為何要將海波(或石蠟)打碎?為何不直接用酒精燈加熱,而是用水間接加熱?裝有海波(或石蠟)的試管怎么放置?[提示]實驗前將海波(或石蠟)打碎,目的是使海波(或石蠟)受熱均勻。
水浴加熱的目的是使海波(或石蠟)受熱均勻,同時減緩融化速率,以易于觀察。試管裝入的深度要適當:要將裝有固體的部份浸入在水底且試管不能見到燒瓶的壁或底。5.實驗步驟:(1)組裝實驗裝置:把海波(或石蠟)分別裝入試管中,并插入體溫計,再把試管按圖示裝置固定。往燒瓶里放入熱水,使水位低于裝有固體的那部份試管。(2)用酒精燈給燒瓶加熱,觀察試管內物質狀態,每隔1min記錄一次體溫計示數,從40℃開始計時,每隔0.5min記錄一次體溫并觀察物質狀態,直至固體完全融化。(3)把數據填入記錄表,并在座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小組討論]觀察如圖所示海波的氣溫—時間圖象,發覺海波融化有哪些規律?[剖析]海波經過平緩加熱,氣溫逐步上升,當氣溫達到48℃,海波開始融化。在融化過程中,盡管繼續加熱,但海波的氣溫不變,直至完全融化后,氣溫才繼續上升。[歸納提高]海波融化時有固定的融化體溫。[思索]正在溶化的海波,熄滅酒精燈后,就會繼續融化嗎?[提示]停止加熱,海波停止融化,說明海波融化時須要放熱。[思索]觀察石蠟融化的實驗發覺,石蠟的氣溫隨著加熱時間而下降,在此過程中,石蠟變軟變稀,最后融化為液體。這么石蠟的融化規律是哪些?[歸納提高]石蠟融化規律:(1)沒有固定的融化氣溫(熔點)。
(2)石蠟融化須要放熱。探究點3熔點和融化點[閱讀課本]P55“熔點和融化點”[思索]哪些是晶體與非晶體?生活中常見的晶體與非晶體有什么?[提示]有固定的融化體溫的一類固體稱作晶體熔化和凝固教案設計,如各類金屬、冰、海波等;另一類沒有固定的融化體溫的固體稱作非晶體,如松香、瀝青、玻璃等。[思索]哪些稱作熔點與融化點?非晶體有沒有融化點?[提示]晶體融化時的氣溫稱作熔點;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液體融化成晶體時也有確定的氣溫,這個氣溫稱作融化點。同一種物質的融化點和它的熔點相同。非晶體沒有確定的融化點。[小組討論]晶體融化過程中有什么規律?[歸納提高](1)晶體在融化過程中氣溫不變。(2)融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狀態。(3)晶體只有達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