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地址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本地下載
資源介紹
實驗一 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注意事項
1.平行:紙帶、細繩要和長木板平行.
2.靠近:釋放小車前,應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的位置.
3.一先一后: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后釋放小車;實驗后先斷開電源,后取下紙帶.
4.減小誤差:小車另一端掛的鉤碼個數要適當,避免速度過大而使紙帶上打的點太少,或者速度太小,使紙帶上打的點過于密集.
5.紙帶選?。哼x擇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舍棄點密集部分,適當選取計數點.
6.準確作圖:在坐標紙上,縱、橫軸選取合適的單位,仔細描點連線,不能連成折線,應作一條直線.
●誤差分析
1.使用刻度尺測計數點的距離時有誤差.
2.作v-t圖象時出現作圖誤差.
3.電源頻率不穩定,造成打點的時間間隔不完全相同.
實驗二 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注意事項
1.不要超過彈性限度
實驗中彈簧下端掛的鉤碼不要太多,以免超出彈簧的彈性限度.
2.盡量多測幾組數據
要使用輕質彈簧,且要盡量多測幾組數據.
3.觀察所描點的走向,不要畫折線.
●誤差分析
1.產生原因
(1)鉤碼標值不準確.
(2)彈簧長度測量不準確.
(3)描點、作圖不準確.
2.減小方法
(1)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通過懸掛鉤碼來充當對彈簧的拉力,待穩定后再讀數.
(2)固定刻度尺,多測幾次.
(3)坐標軸的標度盡量大一些,描線時讓盡量多的點落在線上或均勻分布于線的兩側.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注意事項
1.位置不變
同一次實驗中橡皮條拉長后的結點O必須保持不變.
2.拉力
(1)細繩應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細繩方向畫直線,應在細繩兩端畫兩個射影點,去掉細繩后,連直線確定力的方向.
(2)應盡量使橡皮條、彈簧測力計和細繩套位于與紙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內.
(3)彈簧測力計數據盡量大些,讀數時眼睛要正視,要按有效數字正確讀數和記錄.
3.作圖
(1)在同一次實驗中,選定的比例要相同.
(2)兩分力夾角不能太大或太小,作圖時兩力與對邊一定要平行.
●誤差分析
產生原因 減小方法
偶然
誤差 讀數
誤差 彈簧測力計數據在允許的條件下盡量大些,讀數時眼睛要正視
作圖誤差 兩分力夾角不能太大或太小,作圖時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
系統
誤差 彈簧測力計
本身的誤差 選較精確的彈簧測力計
實驗四 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注意事項
1.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2.平衡摩擦力:不懸掛小盤,但小車連著紙帶.
3.不重復:不重復平衡摩擦力.
4.實驗條件:M?m.小盤和砝碼的總重力才可視為小車受到的拉力.
5.一先一后一按住:先接通電源,后放小車,且在小車到達滑輪前按住小車.
6.作圖:作圖時兩軸標度比例要適當,各量須采用國際單位.
●誤差分析
1.因實驗原理不完善引起的誤差:本實驗用小盤和砝碼的總重力mg代替小車的拉力,而實際上小車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盤和砝碼的總重力.
2.摩擦力平衡不準確、質量測量不準確、計數點間距測量不準確、紙帶和細繩不嚴格與木板平行都會引起誤差.
實驗五 探究動能定理
●誤差分析
1.誤差的主要來源是橡皮筋的長度、粗細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與橡皮筋的條數不成正比.
2.沒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也會造成誤差.
3.利用打上點的紙帶計算小車的速度時,測量不準帶來誤差.
●注意事項
1.平衡摩擦力:將木板一端墊高,使小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與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輕推小車,由打點計時器打在紙帶上的點的均勻程度判斷小車是否勻速運動,找到木板一個合適的傾角.
2.選點測速:測小車速度時,紙帶上的點應選均勻部分的,也就是選小車做勻速運動狀態的.
3.橡皮筋的選擇:橡皮筋規格相同時,力對小車做的功以一條橡皮筋做的功為單位即可,不必計算出具體數值.
實驗六 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誤差分析
1.偶然誤差
產生原因 紙帶長度測量有誤差
減小方法 (1)測下落距離時都從0點量起,一次將各打點對應下落高度測量完;
(2)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2.系統誤差
產生原因 存在空氣阻力和摩擦阻力,導致ΔEk<ΔEp
減小方法 (1)使打點計時器兩限位孔在同一豎直線上;
(2)選用質量大、體積小的物體作重物.
●注意事項
1.打點計時器要豎直:安裝打點計時器時要豎直架穩,使其兩限位孔在同一豎直平面內以減少摩擦阻力.
2.重物密度要大:重物應選用質量大、體積小、密度大的材料.
3.一先一后:應先接通電源,讓打點計時器正常工作,后松開紙帶讓重物下落.
4.測長度,算速度:某時刻的瞬時速度的計算應用vn=(h_(n+1) 〖-h〗_(n-1))/2T,不能用vn=√(2gh_n )或vn=gt來計算.
實驗七 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利用氣墊導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①測質量:用天平測出兩滑塊的質量.
②安裝:正確安裝好氣墊導軌.
③測速:測出兩滑塊碰撞前、后的速度.
【用兩擺球碰撞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①測質量:用天平測出兩球的質量.
②安裝:把兩個等大的小球用等長懸線懸掛起來.
③實驗:一個小球靜止,拉起另一個小球,然后松手,兩球相碰.
④測速:測碰撞后小球擺起的角度,算出對應的小球速度.
【利用打點計時器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①測質量:用天平測出兩小車的質量.
②安裝: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光滑桌面的一端,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在小車A的后面,在兩小車的碰撞端分別裝上撞針和橡皮泥.
③實驗:接通電源,讓小車A運動,小車B靜止,兩車碰撞時撞針插入橡皮泥中,把兩小車連接成整體,隨后兩車一起運動.
④測速:通過紙帶上兩計數點間的距離及打下兩計數點的時間,由v=(△x)/(△t)算出兩車碰撞前后的速度.
【利用斜槽上滾下的小球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①測質量:用天平測出兩小球的質量,且m入射>m被碰.
②安裝:調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③鋪紙:白紙在下,復寫紙在上且在適當位置鋪放好.記下重垂線所指的位置O.
④找平均位置點:每次讓入射小球從斜槽上某固定高度處自由滾下,小球滾下10次,用圓規畫盡量小的圓把所有的小球落點圈在里面,找圓心;再將被碰小球放在圖示位置處使其被入射小球碰撞后落下(入射小球的起始位置始終不變),經過10次碰撞后,用同樣的方法找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落點所在最小圓的圓心.
⑤測距離:用刻度尺量出O到所找圓心的距離.
●誤差分析
1.系統誤差:主要來源于實驗器材及實驗操作等.
(1)碰撞是否為一維.
(2)氣墊導軌是否完全水平,擺球受到空氣阻力,小車受到長木板的摩擦力,入射小球的釋放高度存在差異.
2.偶然誤差:主要來源于質量m1、m2和碰撞前后速度(或水平射程)的測量.
●注意事項
1.前提條件:碰撞的兩物體應保證“水平”和“正碰”.
2.方案提醒
(1)若利用氣墊導軌進行驗證,給滑塊的初速度應沿著導軌的方向.
(2)若利用擺球進行驗證,實驗前兩擺球應剛好接觸且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將擺球拉起后,兩擺線應在同一豎直面內.
(3)若利用兩小車相碰進行驗證,要注意平衡摩擦力.
(4)若利用平拋運動規律進行驗證,安裝實驗裝置時,應注意調整斜槽,使斜槽末端水平,且選質量較大的小球為入射小球.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