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国产精品入口福利,97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蜜臀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當前位置首頁 > 高中物理 > 試卷中心

2022高中物理第一章運動的描述一輪復習專題強化一 運動圖象問題

更新時間:2021-11-22 文件大小: 528.23 KB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運行環境: /WinNT/2000/XP 授權方式: 免費資源 下載次數:

下載地址

先選擇下載地址,再點擊下載,若為站外鏈接的下載地址,則所需的“提取碼”統一在”資源介紹“的文末!

本地下載

資源介紹

專題強化一 運動圖象問題
目標要求  1.知道幾種運動圖象的物理意義.2.會由圖象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3.能根據圖象判斷或求解圖象以外的物理量.4.能夠把一種運動圖象轉化為另一種運動圖象.
題型一 x-t圖象
基礎回扣
1.圖象的意義:x-t圖象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x-t圖象中的“交點”“斜率”“截距”的意義
(1)交點:兩圖線有交點,說明兩物體相遇.
(2)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3)截距:縱軸截距表示t=0時刻的初始位置,橫軸截距表示位移為零的時刻.
例1  (多選)(2018·全國卷Ⅲ·18)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運動,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車的位置x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
A.在t1時刻兩車速度相等
B.從0到t1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
C.從t1到t2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時間內的某時刻,兩車速度相等
答案 CD
解析 x-t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則可知t1時刻乙車速度大于甲車速度,A項錯誤;由兩圖線的縱截距知,出發時甲在乙前面,t1時刻圖線相交表示兩車相遇,可得0到t1時間內乙車比甲車多走了一段距離,B項錯誤;t1和t2時刻兩圖線都相交,表明兩車在兩個時刻均在同一位置,從t1到t2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在t1到t2時間內,兩圖線有斜率相等的一個時刻,該時刻兩車速度相等,C、D項正確.


1.(x-t圖象的理解)(多選)如圖2所示是某質點做直線運動的x-t圖象,由圖象可知(  )

圖2
A.質點一直處于運動狀態
B.質點第3 s內的位移是2 m
C.質點前4 s內的位移是2 m
D.質點前6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為1 m/s
答案 CD
解析 位移—時間圖象表示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而不是質點運動的軌跡,從圖象可以看出,2 s末到4 s末質點處于靜止狀態,第3 s內質點的位移為零,選項A、B錯誤;前4 s內質點的位移為2 m,選項C正確;前6 s內質點的位移為6 m,由平均速度定義可知:v=ΔxΔt=66 m/s=1 m/s,選項D正確.
2.(x-t圖象的應用)(2020·合肥市第九中學高三月考)甲、乙兩車在同一條直道上行駛,它們運動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3所示,已知乙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圖線與t軸相切于10 s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3
A.甲車的初速度為零
B.乙車的初位置在x0=60 m處
C.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6 m/s2
D.5 s時兩車相遇,此時甲車速度較大
答案 C
解析 位移-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則知甲車的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初速度不為零,故A錯誤;甲車的速度為v甲=xt=205 m/s=4 m/s,乙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圖線與t軸相切于10 s處,則在t=10 s時,乙車的速度為零,反過來看成乙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x=12at2,根據圖象可知,x0=12a·102,20=12a·52,解得乙車的加速度大小a=1.6 m/s2,x0=80 m,故B錯誤,C正確;5 s時兩車相遇,此時乙車的速度為v乙=at=1.6×5 m/s=8 m/s,乙車的速度較大,故D錯誤.
題型二 v-t圖象
基礎回扣
1.圖象的意義:v-t圖象反映了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它只能描述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
2.圖象的斜率:v-t圖線(或切線)的斜率表示物體的加速度.
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為正表示加速度沿規定的正方向,但物體不一定做加速運動;斜率為負,則加速度沿負方向,物體不一定做減速運動.
3.v-t圖線與t軸所圍“面積”表示這段時間內物體的位移.
t軸上方的“面積”表示位移沿正方向,t軸下方的“面積”表示位移沿負方向,如果上方與下方的“面積”大小相等,說明物體恰好回到出發點.
例2  (2020·廣西桂林市、賀州市、崇左市3月聯合調研)甲、乙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在t=0時刻兩車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時間(0~t2)內兩車速度—時間圖象(v-t圖象)如圖4所示,則在0~t2這段時間內有關兩車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4
A.甲、乙兩輛車運動方向相反
B.在t1時刻甲、乙兩車再次相遇
C.乙車在0~t2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2
D.在t1~t2時間內乙車在甲車前方
答案 C
解析 由題圖可知,甲、乙兩輛車速度均為正值,即二者均向正方向運動,故甲、乙兩輛車運動方向相同,故選項A錯誤;由題圖可知,在0~t1時間內,二者位移不相等,即在t1時刻甲、乙兩車沒有相遇,在該時刻二者速度相等,二者之間的距離是最大的,故選項B錯誤;若乙車在0~t2時間內做勻變速運動,則平均速度為v1+v22,如圖所示,由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勻變速運動的位移較大,故乙車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2,故選項C正確;由于甲車的初速度大于乙車的初速度,所以開始時甲車在乙車前面,由v-t圖象中圖線與t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在0~t2時間內甲車的位移大于乙車的位移,故整個過程中甲車一直在乙車前面,故選項D錯誤.

例3  (多選)(2020·山東濟南市高三二模)雨雪天氣時路面濕滑,汽車在緊急剎車時的剎車距離會明顯增加.如圖5所示為駕駛員駕駛同一輛汽車在兩種路面緊急剎車時的v-t圖象,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1 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5
A.從t=0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B.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C.從t=0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行駛距離比在干燥路面的行駛距離多15 m
D.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
答案 CD
解析 從t=0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位移為x1=30×1 m+4×302 m=90 m
平均速度為v1=905 m/s=18 m/s
從t=0到停下,汽車在干燥路面的位移為x2=30×1 m+3×302 m=75 m
平均速度為v2=754 m/s=18.75 m/s,
x1-x2=15 m,故A錯誤,C正確;
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平均速度v1′=302 m/s=15 m/s,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v2′=302 m/s=15 m/s,故B錯誤;
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1=304 m/s2=7.5 m/s2,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2=303 m/s2=10 m/s2,則從t=1 s到停下,汽車在濕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故D正確.

3.(v-t圖象的理解)(2020·山東青島市高三二模)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運動的v-t圖象是一段拋物線,如圖6所示,關于0~t1和t1~t2兩段時間內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6
A.兩段時間內的速度方向相同
B.兩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兩段時間內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0~t1內加速度逐漸減小,t1~t2內加速度逐漸增大
答案 C
解析 0~t1時間內的速度為正,t1~t2時間內的速度為負,故A錯誤;若0~t1時間內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運動的位移大小為x,則平均速度大小等于v12,根據速度-時間圖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可知,0~t1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大于x,所以0~t1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于v12,同理可知t1~t2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大小小于v12,故B錯誤;根據速度-時間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t1時間內,圖線的斜率為負;t1~t2時間內,圖線的斜率為負,所以兩段時間內的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正確;0~t1內、t1~t2內加速度均逐漸增大,故D錯誤.
題型三 函數與圖象
1.a-t圖象
由Δv=aΔt可知,圖象中圖線與橫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Δv,如圖7甲所示.

圖7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xt-t圖象
由x=v0t+12at2可得xt=v0+12at,由此知xt-t圖象的斜率為12a,縱軸截距為v0,如圖乙所示.
3.v2-x圖象
由v2-v02=2ax可知v2=v02+2ax,故v2-x圖象斜率為2a,縱軸截距為v02.
例4  (多選)(2020·山東臨沂市期末聯考)某質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運動時間為t,位移為x,該質點的xt-t圖象如圖8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8
A.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2cb
B.t=0時,質點的初速度大小為c
C.t=0到t=b這段時間質點的平均速度為0
D.t=0到t=b這段時間質點的路程為bc4
答案 ABC
解析 由x=v0t+12at2得xt=v0+12at,可知xt-t圖象的斜率為12a,根據數學知識可得:12a=
-cb,加速度大小為2cb,初速度為v0=c,故A、B正確;從t=0到t=b這段時間,質點的位移為x=v0t+12at2=cb+12·(-2cb)b2=0,則質點的平均速度為零,故C正確;因為從t=0到t=b這段時間內質點的位移為零,即質點做往返運動,根據運動的對稱性可知整個過程中的路程為從t=0到t=b2內位移大小的2倍,所以s=2[c·b2+12·(-2cb)·(b2)2]=bc2,D錯誤.

4.(a-t圖象)(2020·河南信陽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測)在如圖9所示的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a-t”圖象中,引入“加速度的變化率”描述加速度變化的快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9
A.2 s內物體的速度越來越小
B.t=1 s時,“加速度的變化率”為2 m/s2
C.0~2 s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4 m/s
D.2 s時加速度為0,物體的速度也一定為0
答案 C
解析 由于不知道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所以無法確定速度是增大還是減小,故A錯誤;由a-t圖線知,物體加速度的變化率不變,大小為ΔaΔt=42 m/s3=2 m/s3,該選項單位錯誤,故B錯誤;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速度的變化量,則0~2 s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Δv=12×4×2 m/s=4 m/s,故C正確;2 s時加速度為零,但是速度不一定為零,故D錯誤.
5.(v2-x圖象)如圖10所示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2-x圖象(其中v為速度,x為位置坐標),下列關于物體從x=0處運動至x=x0處的過程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

圖10
A.該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該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v02x0
C.當該物體的速度大小為12v0時,位移大小為34x0
D.當該物體的位移大小為12x0時,速度大小為12v0
答案 C
解析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關系式v2-v02=2ax可得v2=2ax+v02,可知物體的加速度恒定不變,由于物體的速度減小,故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選項A錯誤;由v2=2ax+v02知,v2-x圖象的斜率等于2a,由題圖可得2a=-v02x0,則得物體的加速度為a=-v022x0,加速度大小為v022x0,選項B錯誤;當該物體速度大小為12v0時,v2=14v02,可得x=3x04,選項C正確;當該物體位移大小為12x0時,可得v2=12v02,速度大小為22v0,選項D錯誤.
題型四 圖象法解決動力學問題                   
在物理中,有些動力學問題根據運動學公式進行計算比較繁瑣,我們可以利用圖象法使問題直觀明了,從而迅速解決問題.
例5  如圖11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小球,從光滑的a管和b管由靜止下滑,管徑略大于小球直徑,設轉彎處無能量損失,B、D在同一水平面,ABCD為長方形,兩球落到C處的時間分別為Ta、Tb,則(  )

圖11
A.Ta>Tb
B.Ta C.Ta=Tb
D.無法確定
答案 A
解析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兩球從A點滑到底端C時,速度大小相等,由題意可知,兩球路程相等,沿a管滑下的小球,在AB段加速度比BC段加速度小,則在v-t圖象中AB段圖線的斜率比BC段圖線斜率小,沿b滑下的小球的v-t圖象在AD段斜率比DC段斜率大,且kAD=kBC,kAB=kDC,如圖所示,若要保證兩球的路程相等,即圖象中圖線與橫軸所圍的面積相等,則有:Ta>Tb,故A正確,B、C、D錯誤.

例6  一靜止在光滑水平面的物體從t=0時刻加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12所示,a隨t做周期性變化,求t=0到t=32 s內物體的位移大小.

圖12
答案 32 m
解析 根據題意作出物體的v-t圖象,

由v-t圖象可知0~3 s內位移Δx1=12×3×2 m=3 m
0~30 s內位移為10Δx1=30 m
30~32 s內位移為Δx2=12×2×2 m=2 m
故0~32 s內物體位移為x=10Δx1+Δx2=32 m.
課時精練

1.(2020·浙江高三月考)2020年1月,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使全國人民猝不及防,專家們也對疫情的擴散模型不斷進行修正,來預測“拐點”出現的時間.“拐點”之前每日新增病例成增加的趨勢,“拐點”之后每日新增病例成減少的趨勢.若將總病例數量類比成直線運動學中的位移,則下列類比關系正確的是(  )
A.每日新增病例數量可類比成加速度
B.“拐點”可類比成加速度為零時的點
C.“拐點”可類比成速度為零時的點
D.“拐點”可類比成位移為零時的點
答案 B
解析 若將總病例數量類比成直線運動學中的位移,則每日新增病例數量可類比成速度,而 “拐點”可類比成加速度為零時的點,故選B.
2.(2019·貴州部分重點中學質量評測卷(四))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沿同一直線運動,它們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1所示,則(  )

圖1
A.前3 s內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B.3 s末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同
C.前3 s內甲、乙的運動方向始終相同
D.前3 s內甲、乙兩物體的最大距離為1 m
答案 A
解析 因為乙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是過坐標原點的直線,所以乙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甲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是曲線,所以甲物體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因為兩物體同時同地出發,開始時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在第3 s末兩圖線相交,則位移相等,所以前3 s內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確;由題圖可知,3 s末甲、乙兩物體的速度方向相反,故B錯誤;由題圖可知,甲在位移達到3 m時速度減小為零,然后反方向運動,故C錯誤;由題圖可知,前3 s內甲、乙兩物體的最大距離大于1 m,故D錯誤.
3.(2021·廣東深圳市第一次調研)如圖2所示為甲、乙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x-t圖象,對于0~t1時間內兩物體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2
A.甲物體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
B.乙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
C.甲物體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體的平均速度
D.乙物體位移變小,速度變大
答案 B
解析 x-t圖象的斜率表示速度,0~t1時間內甲物體速度減小,做減速運動,所以甲物體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反,故A錯誤;0~t1時間內乙物體速度減小,做減速運動,所以乙物體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正確,D錯誤;由于在0~t1時間內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它們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C錯誤.



4.(多選)(2020·黑龍江鶴崗一中高三月考)如圖3是某質點運動的速度時間圖象,由圖象得到的正確結果是(  )

圖3
A.0~1 s內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內的位移大小是3 m
C.0~1 s內的加速度小于2~4 s內的加速度
D.0~1 s內的運動方向與2~4 s內的運動方向相同
答案 BD
解析 v-t圖象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則0~1 s的位移為x1=2×12 m=1 m,0~1 s內的平均速度v=x1t1=11 m/s=1 m/s,故A錯誤;0~2 s內的位移大小為x2=1+22×2 m=3 m,故B正確;v-t圖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則0~1 s內的加速度大小為a1=21 m/s2=2 m/s2,2~4 s內的加速度大小為a2=22 m/s2=1 m/s2,故C錯誤;0~1 s、2~4 s兩個時間段內速度均為正,表明速度都為正方向,運動方向相同,故D正確.
5.(2019·江西臨川第二中學高三月考)如圖4所示為某運動員(可視為質點)參加跳板跳水比賽時,其豎直方向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以他離開跳板時為計時起點,不計空氣阻力,則(  )

圖4
A.t1時刻開始進入水中
B.t2時刻開始進入水中
C.t2時刻達到最高點
D.t1~t2時間內速度方向豎直向上
答案 B
解析 運動員起跳時的速度方向向上,t1時刻速度變為零,t1時刻后速度方向向下,則t1時刻達到最高點,故A、C、D錯誤;0~t2時間內v-t圖象為直線,加速度不變,所以在0~t2時間內運動員在空中,t2時刻后進入水中,故B正確.
6.(2019·安徽合肥市第一次質檢)甲、乙兩物體由同一點沿同一條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5所示,則在0~4 s內(  )

圖5
A.兩物體始終同向運動
B.2 s末兩物體相距最遠
C.兩物體平均速度相等
D.4 s末兩物體相遇
答案 A
解析 0~4 s內,甲、乙兩物體的v-t圖象均在橫軸的上方,速度均為正,故兩物體始終同向運動,A正確;由題意可知,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沿同一方向開始運動,在0~4 s內,甲在前,乙在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兩物體距離越來越大,在4 s時速度相同,此時兩物體相距最遠,B、D錯誤;0~4 s內,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即x甲>x乙,根據v=xt,可知兩物體的平均速度v甲>v乙,故C錯誤.
7.(多選)a、b、c三個物體在同一條直線上運動,三個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6所示,c的圖象是拋物線的一部分,坐標原點是拋物線的頂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6
A.a、b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個物體的速度相同
B.a、b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兩個物體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0~5 s的時間內,t=5 s時,a、b兩個物體相距最遠
D.物體c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為0.2 m/s2
答案 BCD
解析 a、b兩物體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速度大小均為2 m/s,速度的方向相反,故A錯誤,B正確;由題圖圖象可知,0~5 s內,在t=5 s時,a、b位置坐標之差最大,知兩物體相距最遠,故C正確;c的圖象為拋物線的一部分,根據x=kt2知,k=0.1,根據x=12at2可得加速度a=0.2 m/s2,故D正確.
8.一枚火箭由地面豎直向上發射,其速度—時間圖象如圖7所示,由圖象可知(  )

圖7
A.0~t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段火箭的加速度
B.0~tb段火箭是上升過程,tb~tc段火箭是下落過程
C.tb時刻火箭離地面最遠
D.tc時刻火箭回到地面
答案 A
解析 結合題干和題圖圖象可知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則0~ta段火箭勻加速向上運動,ta~tb段火箭勻加速向上運動,且加速度比0~ta段大,故A正確;tb~tc段火箭速度仍大于0,即火箭仍向上運動,而加速度為負值,即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反,火箭做減速運動,故B錯誤;到tc時刻火箭速度為0,此時到達最高點,故C、D錯誤.

9.(2019·山東日照市上學期期末)一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象如圖8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8
A.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是4 m/s
B.t=4 s時物體回到出發點
C.t=4 s時物體開始反向運動
D.t=1 s時和t=3 s時物體的瞬時速度相同
答案 D
解析 a-t圖象中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由題圖可知,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為vmax=12×2×2 m/s=2 m/s,A錯誤;0~1 s物體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運動,1~2 s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2~3 s物體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3~4 s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根據對稱性可知,物體在4 s末時速度減為零,4 s后物體又重復前面的運動,故B、C錯誤;由B、C項分析可知,t=1 s時和t=3 s時物體的瞬時速度相同,故D正確.
10.(多選)兩輛完全相同的汽車正準備從車站向同一方向發車,已知汽車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都為a,經時間t0達到速度v0后勻速行駛,后一輛車在前一輛車剛達到勻速時開始啟動,則兩車都勻速行駛時兩車的距離是(  )
A.12at02 B.at02
C.12v0t0 D.v0t0
答案 BD
解析 根據題意,作出兩車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兩車都勻速運動時,兩車間的距離等于v-t圖線與t軸所圍的面積差,即Δx=v0t0=at02,故B、D正確,A、C錯誤.

11.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a-t圖象如圖9所示.下列v-t圖象中,可能正確描述此物體運動的是(  )

圖9


答案 D
12.(多選)(2019·黑龍江大慶四中高三月考)一質點沿x軸正方向做直線運動,通過坐標原點時開始計時,其xt-t圖象如圖10所示,則(  )

圖10
A.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0.5 m/s
B.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0.5 m/s2
C.質點在1 s末速度為2 m/s
D.質點在第1 s內的平均速度為1.5 m/s
答案 CD
解析 由題圖可知xt=1+0.5t,結合函數表達式xt=v0+12at可知,v0=1 m/s,加速度為a=
1 m/s2;即質點的加速度不變,做加速度為1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故A、B錯誤;質點的初速度v0=1 m/s,在1 s末速度為v1=v0+at1=1 m/s+1 m/s=2 m/s,故C正確;質點在第
1 s內的位移為x=v0+v12t1=1+22×1 m=1.5 m,則第1 s內的平均速度為1.5 m/s,D正確.
13.(多選)(2020·湖南3月模擬)近年來,我國的高速鐵路網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高鐵技術正走出國門.在一次高鐵技術測試中,機車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測試段內機車速度的二次方v2與對應位移x的關系圖象如圖11所示.在該測試段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1
A.機車的加速度越來越大
B.機車的加速度越來越小
C.機車的平均速度大于v02
D.機車的平均速度小于v02
答案 BC
解析 由v2=2ax可知,機車的加速度逐漸減小,故A錯誤,B正確;由于機車做加速度減小的變加速直線運動,故在該測試段內,其v-t圖象如圖所示,可知機車的平均速度大于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v02,故C正確,D錯誤.





14.某質點做直線運動,運動速率的倒數1v與位移x的關系如圖12所示,關于質點的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12
A.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B.四邊形BB′C′C面積可表示質點運動時間
C.四邊形面積ABB′A′表示質點運動時間
D.1v-x圖線斜率表示質點運動的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 質點的速度和位移關系不滿足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系,所以質點做的不是勻加速直線運動,A錯誤;質點在很短的一段位移內,認為是勻速直線運動,t=xv,所以在1v-x圖象中,圖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質點運動時間,B正確,C錯誤;該圖象斜率k=1Δv·Δx,不表示質點的加速度,D錯誤.

發表評論

最新列表

最熱列表

統計代碼放這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黑水县| 卫辉市| 固镇县| 深圳市| 北川| 司法| 翁源县| 黔西县| 醴陵市| 双城市| 恭城| 黔西县| 普兰店市| 皮山县| 茌平县| 兴义市| 新丰县| 广河县| 江川县| 孟连| 洛扎县| 万宁市| 温宿县| 合山市| 闽侯县| 松江区| 永宁县| 吐鲁番市| 湛江市| 讷河市| 盈江县| 长岭县| 霸州市| 桑植县| 文安县| 房产| 农安县| 石林| 甘泉县| 灵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