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位移是肯定存在的,位移肯定是相對的,但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指定它是相對于哪一點,那么位移就是相對于初始位置的位移。 如果沒有,將指定一個特定點。 那么此時的相對位移就是一條特定點指向物體終點位置的有向線段。
希望這可以幫助。
1. 位移不一定是一種運動。 例如,如果有兩個點A和B,那么B相對于A的位移就是從A到B的有向線段。借用運動問題,它是一條初始位置指向最終位置的有向線段,初始位置是運動開始的位置。 當然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我們也可以說“相對位移”,比如相對于A點的位移,這是第二個定義。
2、點的位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例如,要計算角運動,我們需要一個中心點,計算時會考慮這個中心點的位移。 或者說最簡單的計算杠桿扭矩的方法,我們需要先計算受力到支撐點的位移(不知道你是高中還是本科,高中時我們計算的是距離,但是其實這里應該計算位移,包括方向,而力矩是一個向量),那么M=FS。其實我們經常使用這個概念,但是它太明顯了,所以我們沒有關注它。
3. 你很了不起,確實可以這樣定義。 比如龜兔賽跑,如果我們問兔子跑了多遠,它就是一個普通位移的概念,就是從初始位置到最終位置。 如果我們問兔子領先烏龜多少,那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烏龜所在點的位移。
其實定義1可以概括為定義2。我們運動學中狹義的位移是針對點的位移,而這個點就是初始位置,是針對點的位移的特例。
關于轉入高中物理
你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代表空間坐標的點;
位移:從起點到終點的有向線段,是一個向量。
距離:物體軌跡的長度,是一個標量。
注意:位移和距離的區別。
位移只關心起止位置的變化,與過程無關。 簡單來說,如果你在賽道上跑了10圈或者20圈,你的位移就是0。因為你又回到了剛才的位置。 你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你一天可能去了很多地方,但是你的位移是0。因為你從床上醒來,又回到床上睡覺。 如果一個人從北京坐飛機到南昌再回來,位移大小當然也是0。。
如果一個小球從離地面3米的位置垂直向上拋出,上升5米然后回落,最后到達地面,如果以地面為原點,整個過程的總位移為-3米。 (以垂直向上為正方向)這里解釋一下,位移就是從起點到終點畫一條有向線段。 和原點在哪里沒有關系。
這位同學,我想你是一個剛升入高中的學生。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概念和特殊方法值得你注意。 有的初中教材只要求初步了解,只進行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入了解。 對于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通用性大大增強。 位移和距離是一對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如果說我們的學習比作一艘船,那么勤奮就是這艘船的發動機;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船的方向盤和航線。 讓我們乘著希望這艘船航行,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讓這艘船載著我們。 讓我們一起航行到美麗的地方吧!
高中物理中關于位移的問題
首先,你的表達方式是錯誤的。 動能的變化是速度平方的變化,而不是速度變化的平方。
關于你的問題,你只需要記住絕對位移(即垂直位移)用于找到物體動能的變化,相對位移用于找到摩擦產生的熱量。 高考就夠了。
也許你和老師說的不是同一件事。
高中物理位移知識
我覺得理解位移的內容更重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位移代表什么,即明確一個概念:位移是描述粒子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等于從起點到終點的直線距離。 它的大小與路徑無關。 方向是從起點到終點。 它是一個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位移公式:s=v0t+a(t^2)/2 vt^2-v0^2=2as
v0 指初速度 vt 指終速度
“他告訴我們,在速度圖像中,圖上的線(時間圖像上的線)和時間軸圍成的面積代表了位移的大小。”
“他給了我們一個求直線某一時刻速度的公式:V=V0+at(V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大家都知道T是時間)”
V=V0+at是Vt坐標圖上的斜率(V為縱坐標,t為橫坐標),該斜率與兩條直線t=0和t=t1形成直角梯形。
這個直角梯形的高是t1,一個是V0,另一個是底V1=V0+at1
梯形面積=(上底+下底)*高/2
位移就是這個直角梯形的面積,所以:
S=(V0+V1)*t1/2=(V0+V0+at1)*t1/2=VOt1+1/2at1^2
高中物理位移
37度
這是一道物理題。 你需要畫一幅畫,不能使用電腦。
位移:是連接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的線加上方向箭頭(從開始到結束),即AD。 本題位移方向為:東南。
位移大小:連接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的線的長度。 這題是AD的長度,弦長=√2*R。
距離:所有行駛距離的總和。 這題是四分之三圓O的周長(A到C的半圓+A到D的四分之一弧)+以R為直徑的圓的周長。 長(CO+OA軌跡長度)=2πR×3/4+2π(1/2)R=(5/2)*πR。
物體從靜止狀態開始沿勻加速直線運動。 將第一個位移設置為分為三個1秒,位移分別為x4,x5,x6,則x1:x2:x3:x4:x5:x6=1:3:5:7:9:11,所以x1:(x2 +x3):(x4+x5+x6)=1:8:27 答案 A 正確
答案B,因為v=at,所以v1:v2:v3=1:(1+2):(1+2+3)=1:3:6 錯誤
答案c:平均速度=位移/時間=(1/1):(8/2):(27/3)=1:4:9
高中物理,關于位移方向?
理解B為參考系的條件。 即從B出發高中物理的位移公式,畫一條直線到A
這會將其繪制在第三象限西南方向。
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解釋。 不懂的話可以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