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中學物理教學,除了具有先進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深厚的物理知識和教育理論基礎(chǔ)外,還必須具有相當熟練的教學技能。 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各種基本教學技能的掌握。 中學物理微教學作為一門研究物理教學技能的課程,對于未來的中學物理教師來說無疑非常重要。 讓我們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分析微格教學的必要性,并進一步說明如何開展中學物理微格教學活動。
**微格教學簡介
本節(jié)從微格教學的起源出發(fā),分析其理論基礎(chǔ)和基本模型,幫助讀者理解微格教學的內(nèi)涵。
一、歷史回顧
微格教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 當時高中物理微格教學,國際教育界非常重視課堂教學技能的研究,如:引入某些學科主題的技能、概念教學和常規(guī)教學的技能、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的技能、課堂上提問和提示的技巧,以及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的技巧。 專家們一致認為,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成敗固然與課前教案的設(shè)計有關(guān),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教師的掌握程度。各種基本的教學技能。 這些教學技能需要對師范生和新上崗教師進行培訓。
1963年,以W.艾倫為代表的美國斯坦福大學一批學者首先提出微格教學(),將教學過程中的綜合教學技能分解為各種單一技能高中物理微格教學,培養(yǎng)10名左右的學生。 分成一組,每組在導師的指導下對一到兩項技能進行10到15分鐘的教學和訓練。 首先,一名學員進行講座,其他學員則扮演學生的角色。 講師和學生的行為將通過視頻和回放系統(tǒng)進行現(xiàn)場記錄。 然后導師和學員會反復觀看教學直播視頻并進行討論和點評。 指導老師最后會做出總結(jié),讓組里的每個學生都能接受教學訓練,以提高每個人的基本教學技能。 斯坦福大學艾倫教授試點的微格教學分為六個步驟:設(shè)計(計劃)——教學(teach)——觀察評價(和),再設(shè)計(),再教學()——再觀察()。 一經(jīng)嘗試,很快在西方國家流行并推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