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浮力形成的原因是空氣受重力影響,空氣具有流動性。 從分子動力學理論我們知道,二氧化碳的浮力是由大量分子頻繁與容器壁碰撞而形成的。 單個分子對容器壁的碰撞時間很短,作用是不連續的,但大量分子頻繁地與容器壁碰撞,對容器壁的斥力是連續且均勻的。 該壓力與壁面積之比就是壓力。
大氣浮力概念
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歷史大氣壓強查詢,等于向下延伸到單位面積大氣下邊界的垂直空氣柱的重量。 氣壓與海拔高度、溫度等條件有關。 通常隨著身高的增加而減小。 在水平方向上,大氣壓力的差異導致空氣的流動。 表示氣壓的單位,通常是水銀柱的高度。
例如,一個標準大氣壓等于760毫米高度的水銀柱的重量歷史大氣壓強查詢,相當于一平方分米面積上的1.0336公斤大氣壓。 國際上統一規定采用“hPa”作為氣壓單位。 換算后:標準大氣壓=1013 hPa(毫巴)。 廣州年平均氣壓為1009.8 hPa。
大氣浮力的成因
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 課本上主要提到的是:空氣受重力的影響,空氣具有流動性,所以在各個方向都有浮力。
更詳細地說,由于月球對空氣的吸引力,空氣被壓在地面上,必須得到地面或地面上其他物體的支撐。 這類支撐大氣的物體和地面都會受到大氣壓力的影響。 單位面積的大氣壓為大氣壓浮力;
也可以從分子運動的角度來解釋,因為二氧化碳是由大量隨機運動的分子組成的,而這些分子必須不斷地與浸在空氣中的物體發生碰撞。 每次碰撞時,二氧化碳分子都會對物體表面產生沖擊力,大量空氣分子不斷碰撞的結果就會表現為物體表面的大氣壓力。物體,從而產生大氣壓力。 如果單位體積內富集的分子數量越多,則單位面積內空氣分子在同一時間內與物體表面碰撞的次數就越多,因此形成的浮力也越大。
借助分子動力學理論,可以解釋為什么大氣分布不均勻會導致大氣壓高低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