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浮力
kk.ppt的教案設計簡單,組織清晰,講解分析詳細,講授與實踐相結合。
.doc
《大氣浮力》課程計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大氣壓是客觀存在的。
(3)了解大氣浮力的數值和大氣浮力的單位。
(4)了解柱塞泵和離心油泵的工作過程。
(5)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大氣壓的例子。
(6)了解水溫一定時浮力與二氧化碳體積的關系,了解大氣的浮力隨著高度的降低而減小
2、流程與技巧
(1)通過觀察一些實驗現象來感知大氣浮力的客觀存在。
(2)通過一些實驗,感覺大氣浮力的值非常大。
(3)感知人類對大氣浮力的幫助。
3、情感心態和價值觀
(一)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心態。
(2)通過認識大氣壓的應用,使中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通過對大氣浮力的認識,讓中學生展現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2、教學重點
大氣浮力的存在和大氣壓力的確定
3、教學難點
大氣浮力的測定
4. 教學儀器
一套抽水管實驗設備,一個水槽當前大氣壓強查詢,兩個量筒,上面鋪有細沙的塑料瓶等。
五、教學方法
引導分析、實驗探索、討論互動
6. 課程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實驗介紹:
我們可以用氣泵給氣球吹氣,那么,氣球可以用氣泵吹起來嗎? 讓我們嘗試一下。 (展示并介紹實驗設備)
中學生觀察:氣球也可以用氣泵吹起來。
其原因何在? 讓我把這個問題帶到明天的學習中。
我們居住的月球周圍環繞著由空氣層組成的大氣層(顯示:大氣圖像)
關于二氧化碳的制備知識:像液體一樣,它受到重力的影響當前大氣壓強查詢,但它是流體。
問:那么,大氣內部是否也像液體一樣有浮力呢?
中學生實驗探索:大氣有浮力嗎?
實驗1、將點燃的酒精棉放入塑料瓶中,然后用手將瓶口封緊。 觀察現象。
中學生表達實驗現象
班主任問:誰把塑料瓶壓碎了?
中學生回答:空氣。
實驗2. 將收集筒裝滿水,用一塊紙板緊緊蓋住瓶口,并將收集筒倒置。 觀察現象。
中學生表達實驗現象
班主任問:誰扶著那張紙不讓它掉出來?
中學生回答:空氣。
實驗證明,大氣中確實存在浮力。
引出大氣浮力(PPT)的概念: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具有各個方向的浮力。 我們將這種浮力稱為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力。
大氣壓產生的原因:大氣是由重力造成的,具有流動性。
班主任:17世紀時,人們普遍懷疑大氣壓的存在。 這就需要強有力的實驗來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格德堡半球實驗。首先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