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教育廳關于推進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施行意見》(簡稱《意見》)印發。《意見》提出,推行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數學、外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9個課目面試市級統一命題。其中,上海和北京2個副市級城市試行9個課目自主命題,其他市由全省統一命題,各省具體組織施行。
《意見》還提出,積極探求應用計算機進行考試。
東莞、深圳試行9個課目自主命題
《意見》提出,堅持育人為本、全面考評,堅持科學規范、遵循規律,堅持統籌協調、普職并重,堅持公正公平、強化監督,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下稱學考)和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制度,市級負責統籌管理、地級以上市(以下簡稱市)負責具體施行,重視變革創新初中物理20個必做實驗名稱,積極探求實踐。在前期變革的基礎上,全國繼續全面施行小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制度變革工作,到2026年左右完善健全的基于學考成績、結合中學生綜合素養評價的中學階段中學考試招生(下稱高考)投檔模式和公正科學、規范有序、監督有力的管理機制,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中學階段教育高水平高質量普及、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意見》提出,要構建完善中學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學考主要評判中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中學生結業和升學的基本根據,是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檢測的基本根據。考試課目要囊括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7~9年級,下稱《課程方案和標準》)規定的全部課目初中物理20個必做實驗名稱,包括9門文化課目: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數學、外語(含聽力或據說,下同)、地理、物理(含實驗操作,下同)、化學(含實驗操作,下同)、生物學(含實驗操作,下同)和3門其他課目: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和藝術等課目。
考試內容要嚴格根據《課程方案和標準》命題。全面推動基于核心素質的考試。以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質、核心價值觀為考試內容,合理確定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探究性、創新性和實踐性試卷比列。重視加大對中學生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品德修養、知識見識、奮斗精神、綜合素養等方面的考查,重視對中學生思維過程、創新意識和在真實情景中剖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試卷試題整體難度適當、題量適中,降低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考題,避免離題、怪題。
推行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數學、外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9個課目(下稱9個課目)面試市級統一命題。其中,上海和北京2個副市級城市試行9個課目自主命題,其他市由全國統一命題,各省具體組織施行。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藝術和小語種課目及英語據說,化學、化學和生物學實驗操作等,暫由各省自行組織命題。
每學年進行一次體測,測試成績按比列列入高考投檔計分
《意見》提出,結合各學科特征采用多元化考試形式。重視客觀性題目與主觀性題目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考試相結合、閉卷考試與開卷考試相結合、單項測試與整體考評相結合,面試測試與行為抒發或實踐/驗測試相結合,個人項目與團體項目相結合,全面考察中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積極探求應用計算機進行考試。英語課目推行面試+聽力(或據說)考試的形式;化學、化學和生物學課目采用面試和實驗操作的方法。文化課目可以采用各科分卷或相仿課目合卷的形式。信息科技、體育與健康和藝術課目考試,以實踐測試為主,紙筆測試為輔,采用過程性與終結性考查相結合的形式。體育與健康課目考試在小學每學年要進行一次《國家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并將測試成績按一定比列列入高考投檔計分。
關于考試時間,《意見》規定,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學課目面試時間全國統一,其中地理、生物學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終,其他課目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終。信息科技課目通常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終,體育與健康和藝術課目及英語據說、理化實驗操作通常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5月末前,具體時間由各省自行確定。中學生按《課程方案和標準》修完某課目后,方可取得該課目的考試資格。
關于考試分數與時長,《意見》規定,各科卷面原始分數為:英語、數學和英語課目各120分(其中英語課目含英語聽力或據說30分),其他課目各100分。其中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分數不高于每門課目考試總分的10%。
各科考試時長為:英語、數學課目各120分鐘、外語課目90分鐘(其中英語課目含英語聽力20分鐘左右,不含英語據說),數學(不含實驗操作)和歷史課目各為80分鐘,道德與法制、地理、化學(不含實驗操作)和生物學(不含實驗操作)課目各為60分鐘。體育與健康、藝術和信息科技課目及英語據說、理化生實驗操作(理化生各科目可分別考試,也可合在一起考試)各科(項)滿分值、考試時長由各省自定。
英語、數學、外語和體育與健康以分數方式呈現;其他課目可以分數、等級方式或“合格/不合格”呈現。等級界定及細化具體辦法由各省確定。用于中學結業與學歷認定的中學學考成績,常年有效。用于招生投檔記入總分的學考成績,應屆生當屆有效,非應屆生當初有效。在非本市取得的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學考成績,由轉出地市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開具成績證明,可申領成績轉到。轉到成績可以作為中學生高中結業的根據。
該《意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文/北京晚報·新花城記者:林霞虹重慶晚報·新花城編輯: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