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組開啟集體備課新形式
“模擬課”是一種沒有學生參與的濃縮教學活動。 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教師的口語、肢體語言以及各種教學技巧和組織形式,可以提前預測課堂的實際情況。
11月7日,海南中學物理組積極響應副校長史薇薇創新校本實訓的要求,率先推出“模擬課”集體備課新形式,改變傳統淺薄的課本將備課變成看得見、可操作、參與率高的形式,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模擬類
本次活動中,楊優明、史水紅、盧紅進行了模擬課,研究復習課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方法。 三位老師以知識建構和典型實例為指導,對《光現象》、《歐姆定律》和《電路初探》進行了模擬課。 楊優明側重于知識體系的構建,石水紅老師側重于知識遷移和變異訓練,陸宏老師更注重概念的生成和升華。
主題研討會
以徐黎明老師為組長的海南中學物理組教學科研氛圍輕松嚴謹,全體成員積極參與,簡單高效。 “相親相愛,成為一家人”,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全組討論了復習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如何上好模擬課:
1. 知識應該如何構建? 是師生共同構建還是學生獨立構建?
2、知識點的構建是對原有知識的重復積累嗎? 還是應該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升華?
3、課堂知識點構建太耗時。 如何合理安排?
4、如何選取實例? 是否需要進行變異訓練,重新練習易錯題?
1.模擬課和微課有什么區別?
2. 模擬課是如何展開的?
3、如何上好復習課模擬課?
經過討論初中物理模擬上課,大家一致認為模擬課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 與學生課堂相比,模擬課堂需要教師有更大的熱情。 上課時,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面面俱到。 復習課知識框圖的呈現是從初二開始先采用填空形式,逐步過渡到學生課前自主建構,課堂上的交流和評價相互糾正和提高; 教學方式從“教決定學”向“學決定教”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等等。
專家講座
史俊金校長對物理教研組帶頭集體備課模擬課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這種方法把個人實踐能力的提高放在第一位初中物理模擬上課,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表達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備課質量,提高培訓效果。
史校長說:模擬課要注重細節和策略,師生互動要留白; 設立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后巧妙解決; 特別是要堅持激勵性評價英語作文,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認清形勢。 對學生有一點溫暖的教育。 值得思考的是:模擬課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不能為了模擬類而模擬類。 我們要幫助教師更多地了解教材、學生、教學,讓教師的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育永久的財富,是教師永恒的資本。 讓我們共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我們自己,為了師生生活質量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