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推進/減少俯臥撐的具體原則和方法。
說到俯臥撐,有些朋友可能會覺得無趣。
“俯臥撐有什么意義?人人都會做,而且網上有很多關于俯臥撐的文章!”
沒錯杠桿原理法,“俯臥撐”連三歲的孩子都會做,而且大多數男孩都能做。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背后的高級原理和方法,大多數公眾號文章也沒有提及。
因此,今天我就來分析一下俯臥撐背后的高級原理和方法。 我相信它會對你有所啟發。
(接下來的內容會有點像上物理課,但是不要害怕,我會盡力向大家解釋。)
1. 動作分析
這就涉及到初中物理知識——杠桿原理。
在俯臥撐動作中,如果我們用軀干作為杠桿,
那么支點就在我們的腳后跟,重心大致就在我們的小腹上。 (如下所示)
通過重心,可以畫出重心線(垂直向下)。
通過肩部和手臂的延長線,可以畫出推力作用線。
其中,重力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要克服的阻力,推力是我們人體主動提供的動力。
然后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
(注:力臂是指支點到力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到作用點的距離,所以必須做垂直線)
顯然,動力臂>阻力臂
根據杠桿原理,力量×力量臂=阻力×阻力臂,可以得出力量<阻力,所以這是一個省力的杠桿。
也就是說,在俯臥撐動作中,我們人體所施加的推力(也等于其承受的阻力)小于我們自身的體重。
有的小伙伴會認為這是胡說八道,“我自己做就能感覺到了!”
然而,這并不是“吃飽”。
只有這些分析,才能為后續的進退方法提供思路。
如何調整動作難度
① 提高重心,縮短阻力臂
也就是說變成了上斜俯臥撐(手放得越高動作越容易)
(動力臂的長度保持不變或僅略微縮短,具體取決于推力方向的變化,因此最終功率變小。)
②改變支點
支點從腳后跟改為膝蓋,不僅縮短了阻力臂,還減輕了一些重量(小腿部分)。
跪姿俯臥撐
2.如何增加難度
① 改為下斜俯臥撐(與上述思路相反)
建議不要把腿抬得太高,否則會極大地改變你的身體姿勢,變成低水平倒立,而不是常規的俯臥撐。
②增加抵抗力
您可以將杠鈴片放在上背部(記住將它們放在上背部,而不是腰部)
或者讓伙伴仰臥在你身上
(過程中不要讓伴侶的屁股碰到你,否則會對你的核心提出很大的要求)
由于動畫中的小伙子體重太重杠桿原理法,所以他的動作并不是很標準。 請大家不要模仿他。 一定要注意強度(一開始就叫一個重量較輕的伙伴),然后逐漸提高。
好了,今天的進階俯臥撐原理和方法就分享到這里了。
看完這篇,你對未來的俯臥撐訓練是不是有了更清晰的想法了呢? ^_^
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或疑問物理資源網,可以在文章下方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