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方法
即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來表達抽象的物理現象,例如用太陽系模型來表示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來表示杠桿等。
疊加法
在物理學中初中物理實驗轉換法,經常把同類的微小且難測量的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后求平均值的方法通常被稱為“疊加法”。
控制變量法自然界中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錯綜復雜,決定某種現象發生和變化的因素往往有很多。為了找出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就必須設法用人為的方法控制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使它們保持不變初中物理實驗轉換法,然后再比較研究另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采用這種方法。例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導體的電阻R和其兩端電壓U的影響。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實驗+推理
有些物理現象受限于實驗條件,無法直接驗證,需要先做實驗,再進行合理推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也是常用的科學方法。比如,把鬧鐘放在一個密封的玻璃罩里,當把罩內的空氣抽出來時,鬧鐘的聲音就會變小,由此可以推斷出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
換算方法
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很難直接理解,所以我們常常根據它們表現出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來間接地理解它們,例如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理解電流的大小,根據磁場對磁鐵的強大作用來理解磁場。
等效方法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物理資源網,有時為了簡化問題,常用一個物理量代替其它所有物理量,但這并不改變物理效果,例如用合力代替各分力,用總阻力代替各分阻力,用浮力代替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描述法: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常用線條等方法來描述各種看不見的現象,例如用射線來描述光,用磁力線來描述磁場,用力圖來描述力等。
我們在理解一些物理概念的時候,常常會把它和生活中熟悉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現象進行對比,以幫助我們理解。比如,我們理解電流的大小時,會用水流來類比。我們理解電壓時,會用水壓來類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