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力學時,受力分析是關鍵,掌握了受力分析方法,很多力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常見的力中,摩擦力比較隱蔽,分析判斷比較困難,一般在重力、彈力之后進行分析,需要了解摩擦力產生的條件,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綜合判斷。
1、產生摩擦的條件:
① 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產生的條件:
物體表面粗糙+物體之間互相接觸、擠壓+發生相對運動。
②產生靜摩擦的條件:
物體表面粗糙+物體之間互相接觸、擠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
2.摩擦方向:
它總是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3.注意理解:
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物體實際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或不在同一直線上;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動力。
4、摩擦力大小的測定:初中時通常利用平衡力與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的關系來確定摩擦力的大小。
例1:如圖所示,物體A與物體B相連,物體A靜止在斜面上,求物體A所受的摩擦力?
分析:本題主要考察對物體間運動趨勢的判斷,物體A相對于斜面靜止,可能受到靜摩擦力。
因為物體B的質量未知,所以B對A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我們來討論以下幾種情況:
①若物體B的質量較大沿斜面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嗎,則對A的拉力較大,A有向上滑動的趨勢,同時會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摩擦力向下作用;
②若物體B的質量較小,對A的拉力也較小,A有下滑的趨勢,會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③ 如果物體B的質量合適,物體A受到的拉力剛好能使物體A不滑落,即使沒有摩擦力,物體A相對于斜面也是靜止的。因此,物體A可能不受摩擦力的影響。
例2:在一條水平勻速運動的傳送帶上放置一物體,分析傳送帶對物體施加的摩擦力。
分析:物體被放到傳送帶上后,開始加速運動,當其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同時,物體隨傳送帶勻速運動。
加速階段:當物體剛放到輸送機上時,其速度小于輸送帶速度,兩者之間產生相對滑動,物體將受到與輸送帶運動方向相同的滑動摩擦力,推動物體加速。
勻速階段:物體與傳送帶保持相對靜止,依靠慣性保持勻速運動,直到由于重力和支撐力的作用摩擦力消失。
生活中的摩擦:
(1)摩擦就是動力:沒有摩擦,四輪驅動就不可能實現。摩擦就是讓我前進的動力!
人走路、車行駛,都是靠摩擦力。
(2)摩擦就是阻力:沒有摩擦力,車輛就不能減速或停下來。
(3)靠摩擦力取勝的游戲:拔河,看我們中國隊的節奏,想不贏都難??!
(4)汽車依靠摩擦力轉彎,此時摩擦力的方向指向彎道內側,與汽車運動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主要改變車輛行駛方向(運動方向)。
我用力推,我用力推,我用力推:如果沒有摩擦那該有多好??!
看來摩擦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它有益,我們就應該利用它;如果它有害沿斜面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嗎,我們就應該盡量減少它。你還有什么其他看法?如何增加有益的摩擦?如何減少有害的摩擦?仔細觀察生活,告訴我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