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高中科學備考課常常出現“炒冷飯”的現象,提出了以思維導圖為載體的教學策略,并闡述它在備考課中的應用模式。[關鍵詞]思維導圖科學備考課教學模式
高中生在科學學習中普遍存在此類現象:一聽就懂,一看都會,一做就錯。時常有中學生反映做題時想不到用某甲知識或定理,考試前頭腦一片空白等。這些現象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中學生學到的科學知識比較零散,知識間邏輯關系不清晰,沒有良好的認知結構;二是思維能力較差,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
在科學教學中,新講課與習題課是以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鞏固具體的知識點為主要任務的課型,是從微觀上進行教學;而備考課是以鞏固、梳理已學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任務,并推動知識系統化,增強解決問題能力,使中學生從宏觀上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及其內在規律,提升中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的課型。通過備考課,幫助中學生對早已學過的知識重新回顧、梳理綜合、結構重組,建立知識體系,產生正確的認知結構。
但中學科學備考課的教學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一是因為科學備考課時較少,班主任疏于新講課與習題課的教學,甚少進行備考課的教學;二是因為備考課所圍繞的教學內容是中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程度相差很大,有的中學生已完全把握,沒有新奇感,容易低沉、枯燥,而有的中學生對概念規律還沒完全理解。采用傳統的“灌輸式”復習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各層次中學生的需求,備考教學效率低下。
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在備考課教學中引導學生理清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自主建構有機的知識體系,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并使各層次的中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發展呢?即采取何種教學策略建立備考課教學模式,以提升備考可教學的效率呢?
一、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
1.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家托尼?布贊(Tony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圖解方式的記筆記的方式。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方法,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互相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下來,將主題關鍵詞與圖象、顏色等完善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借助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進而開啟人類腦部的無限潛能。它是將人類腦部的自然思索形式轉化為放射性思索、可視化的圖形思維工具。它既可呈現知識網路,是組織陳述性知識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現思維過程,是組織程序性知識的良好工具。因而,它的應用領域十分廣。如:企業管理、項目計劃、商業活動、教育教學等。我們常見的知識網路圖、流程圖、解析圖等都屬于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工具和基于思維可視化原理的理念引入到教育領域以來,早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基于思維導圖的學習過程挺好地彰顯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理念。美國對于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早已比較成熟,它已成為中高中教學中很常用的一個方式,有著挺好的教學療效。并且目前思維導圖在國外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2.思維導圖中蘊涵的教學策略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可以引導中學生以畫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新課的預習、概念間的對比、知識的歸納總結、科學專題研究等。常年運用這些學習策略,可以挺好地推動知識的結構化,使知識的獲取、存貯、提取更方便高效,進而培養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中學生學會學習。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評價手段,班主任可以從中學生畫的思維導圖中判定中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把握情況、學生的認知結構情況以及數學學習的思維情況并及時給以評價、指導。
思維導圖教學策略的運用除了促使中學生的發展,同樣可以促使班主任的發展。班主任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與傳統的教學設計詳案相比,思維導隱喻的教學設計使教學的思路可視化,有利于班主任從整體上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因而依據教學過程的須要而作具體合理的調整,使整個教學過程的流程設計更科學、有效。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備考課教學模式
1.備考課教學模式
在多次備考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探求出一種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即:明晰教學目標→獲取課程資源→細化知識內容→形成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評價思維導圖→反饋與修正。
(1)明晰教學目標。將本章或本節的教學目標明晰化,中學生應清楚曉得本章或本節教學要求的重點、難點所在,便于在知識文本化為思維導圖,乃至提高自身能力過程中有明晰的方向。諸如班主任在備考課開始前將章節內容以PPT或板書方式給出,供給中學生進行備考參考。
(2)獲取課程資源。從教材、參考資料、網絡中獲取建立思維導圖所須要的相關知識。諸如,中學生獲取課程資源形式多樣,可以看書、報紙、參考書目,或則從網路中獲取自己須要的知識。
(3)細化知識內容。將知識內容細化為一個個關聯的知識點。諸如,將章節內容細化為幾個重要知識點。如科學九年級第一冊第一章物質的性質,可將知識細化為酸、堿、鹽三點。之后,酸可以繼續細化為三大弱酸、酸的性質;酸的性質可以繼續細化為與指示劑反應、與金屬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堿反應、與鹽反應;與指示劑反應可以繼續細化為與石蕊試劑反應、與碘化鉀試劑反應等等,這么一次細化下去。
(4)產生思維導圖。將知識產生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要注意:1、節點為主,章節重點知識內容為節;2、多級分支、節以后可以條狀發散,產生知識網;3、內容為主,知識內容構成導圖主線;4、兼顧實例,可以將典型實例附于內容以后;5、布局合理,合理考慮思維導圖布局;6、顏色運用,可采用多種顏色并用,有利左腦思維鍛練。諸如,科學九年級第一冊第一章物質的性質,物質為中心節點,支節點為酸、堿、鹽三點,酸之下支節點為三大弱酸與酸的性質。依次多級、多層分支。以研究物質為中心內容,可列舉常見實例,如兩酸兩堿四鹽、酸除銹斑銹斑、堿除污垢、常見的五大紅色物質、常見堿液離子的顏色、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實驗設計實例等等。其次,布局上要兼職視覺思維習慣,以方框、橢圓、線段、曲線、括號等為思維導圖的組織手段。最后要注意字體顏色的多樣性,由于正常人的思維、記憶一般為右腦思維,而顏色、邏輯等為左腦思維,合理運用多種顏色可以開發中學生腦部思維水平。
(5)建立知識體系。借助思維導圖將章節知識聯系上去,產生能力。
(6)評價思維導圖。對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可讓中學生自己展示,之后集體幫助修正。諸如,中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后初中物理各章節知識梳理思維導圖,可以用投影儀展示下來,在講解完后,其他朋友可以對其思維導圖進行更改和增刪,進一步健全思維導圖。
(7)反饋與修正。再度對思維導圖進行更改,產生完圖。
2.思維導圖模式實踐
實踐表明,這些備考課模式才能迸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中學生積極思索初中物理各章節知識梳理思維導圖,強化對知識結構的理解,也提高了她們的成就感,引導中學生逐漸把握學習與思索的形式,推動中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各層次的中學生在備考課中都有較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沈燕《“思維導圖”在中學語文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5).
2.王銳《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設計功能的再開發》[J](《浙江教育科學》2011.04)
3.鹿美子牛朕《思維導圖在協作學習中應用的案例研究》[J].(《軟件旬刊(教育技術)》2011.07)
4.蒙旭芳《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形式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