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數學高考的備考要樹立“面向全體中學生,以中學生自身發展為本”的思想,樹立“質量是教學生命線”的意識,以提升中學生學習能力為根本,整體提升備考課的質量。
增強針對性:注重對考情(考綱、考題)和學情的剖析研究。
落實科學性:明晰任務,高效復習,找尋一條離成功近來的路。
二、學情剖析
本屆中學生整理基礎薄弱,尤其是在熱學和熱學兩個藍籌股。在歷次的考試中排在下游水平。從班級層面看,優等生人數偏少,主要是中等生和待優生。待優生的基礎很薄弱,但是對學科的認可度以及精力的投入遠遠不夠。所以,備考期間緊緊捉住中學生的注意力是取得成效的關鍵。
三、復習策略
1.認真通讀《中考指導書》考查要點,仔細評析《課程標準》,確切掌握高考的方向,掌握高考的重點和難點,讓我們自己明白要給中學生教哪些,讓中學生明白學哪些,考哪些,防止盲目對知識點的加深與拓展,做無用功,讓中學生倍感很難很累,因而對本身就有些沉悶的備考形成懼怕感(如:備考浮力和壓強時,按照考綱的要求完全沒有必要講解太復雜、太難的估算題。)
2.合理分配備考時間,進行有效備考(時間:3月中旬至4月上旬)
回歸課本,筑牢基礎。中學數學教材共4冊書,18個章節,而解答任何題目都離不開對書本上基礎知識的正確理解,因而本輪備考要通過有效的基礎課件推動中學生研讀加精讀課本,不放過書本上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個例題,每一個實驗,每一個作業題(有些試題始于書本上的實驗),對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對每一條數學規律的得出,對每一個數學公式的意義都要認真揣測,掌握其本質,老師在備考過程要幫助中學生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全面梳理知識,找出知識的內在聯系,完善知識體系,不遺漏知識點。加大基礎時,突出捉住10個重點知識(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條件、密度、壓強、光的反射定理和平面鏡成像特性、凸透鏡成像規律、比熱和熱量的估算、歐姆定理、串并聯電路的特性、電功電功率)。
四、具體施行
第一輪備考的方式:以《南京市化學高考指導書》這本資料為模板,認真通讀資料上的“雙基回顧”、“學法指導”、“例題剖析”、“復習練習”四個環節,必要時有針對性地翻閱教材,老師針對集中問題點撥,達到用最短時間、最佳療效來梳理“雙基”,之后學生完成資料上的訓練題,起到進一步鞏固監測的作用。
第一輪備考的重點是數學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實驗中的技能和技巧等基礎內容是高考的重點,也是所有中試題的來源。剖析高考成績顯示,無論是成績差的朋友,還是成績好的朋友,都有基礎題失分嚴重的現象。第一輪備考就要根據教材,落實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技巧和基本能力的把握。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備考時應多問幾個為何。如:
◆該概念的數學意義是哪些?即“為什么要引入該概念?”
◆該概念的涵義是哪些?
◆怎樣檢測?
◆計算公式及公式中各化學量的數學意義是哪些?
◆有沒有易混淆的概念?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是哪些?
2)對基本規律的理解,備考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索:
◆該規律是如何構建上去的?
◆該規律創立的條件或適用范圍是哪些?
◆該規律的公式表達式及每位符號的數學意義、單位是哪些?
◆如何應用該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對化學概念、物理規律產生過程中的科學方式的理解。近幾年高考數學試卷中,考查科學方式的題目所占比列逐年降低,如今已達10%~15%。中學化學常見的科學方式有“控制變量法”、“等效取代法”、“轉換法”、“類比法”等。備考時要通過具體事例來理解和認識這種科學方式,如速率、密度、壓強等概念的產生中,以及歐姆定理、影響內阻大小的誘因、液體內部浮力的規律、阿基米德原理等數學規律的產生中都富含“控制變量法”;內阻等概念的產生中富含“等效取代法”;電壓、電阻等概念產生中富含“類比法”。
4.第一輪備考的目的是要“過三關”、“實現五化”,讓基礎差的中學生有所收獲,基礎好的朋友有所提升。
(1)記憶關。要求記住所有的估算公式和基本規律。沒有確切的記憶,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結果。
(2)基本技巧關。如控制變量法的理解等。
(3)基本的解題方法關。要求熟練把握解基礎題的思路。最后實現:
①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④審題仔細化
其實,第一輪備考一定要以課本為主,對課本上的每一段話、每一幅圖、每一個實驗都要認真思索其中所包含的化學原理和基本規律,要非常注意發覺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問題,以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真正做到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五、保障舉措或注意事項
1.試卷、練習的選定要具有代表性,要突出重點、關注熱點、不留盲區,備考中以《課程標準》中設定的知識點為著眼點、圍繞考點、突出重點。例如重要知識點有“力和運動”、“壓強和壓強”、“電功和電功率”、“能量”等。重要實驗有“密度的測定”、“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測定滑車架的機械效率”、“研究電壓與電流、電阻關系”以及“伏安法測內阻、電功率”的實驗等,對此要展開高效的專題訓練,同時關注高考熱點問題的收集與訓練。
2.加強試題批閱,注重試題講評;老師講評試題切不可只是簡單的對答案,針對試題的批閱講評時要能做質樸式和精細化(質樸式:對于高考的重點中學生早已基本把握的,點到即可,不浪費寶貴的時間;精細化:對于高考的重點,中學生錯誤較多的,講評時要像繡花一樣精細,使中學生真正把握,能舉一反三,在上次的試題一直要出相關的變式題目。)并讓中學生將考試和練習中的錯誤用紅筆記錄在案,并總結歸納形成錯誤的緣由,做到真正的查漏補缺。
附:
2021高考一輪備考計劃時間安排表
時間
內容
重點指出
3.8—3.12
聲現象光現象粒子與宇宙
聲學和光學在中學階段只涉及到基礎部份,比較簡單,因而合在一周進行備考。備考過程中回扣課本,搞好基礎。
3.15—3.19
物態變化熱和能
能量轉化是中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結合物態變化的知識,讓中學生理解氣溫的變化是關鍵點,以氣溫變化為突破口,進一步解決熱和能的問題。
3.22-3.26
密度及其估算
密度的估算在高考中涉及的也不多初中物理復習,通常都是和比熱容結合上去進行考察。本章重點在于密度的檢測實驗,讓中學生理解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以及操作目的。
3.29-4.2
力和運動浮力壓強
熱學作為高考的考點,也是中學生的第二個難點。重點讓中學生把握好三種性質力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把握力與運動的關系,會進行正確的受力剖析,才能判定平衡力。浮力和壓強不涉及到定量的估算,然而定性的剖析是一個難點。一輪備考還是以壓強和浮力的基本概念為主,只有吃透了理論,能夠熟練解決相關問題。
4.6-4.9
機械功功率
本章的估算也是一個難點,中學生對于具象的功的概念理解不清,造成估算出現問題。備考過程中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適當的強化估算,中學生才能熟練運用公式進行估算。
4.12-4.16
熱學基礎與歐姆定理
熱學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而歐姆定理又是熱學的基礎初中物理復習,因而再現歐姆定理的探究過程,為前面的電功、電功率和電熱的備考估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4.19-4.23
電功、電功率和電熱
電與磁
備考了熱學基礎以后,趁熱打鐵,將難度較高的熱學估算驚醒系統的梳理。一些重點的實驗可以讓中學生分組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進行二次理解。必要的公式變型,要讓中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