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高中數學機械效率教案模板
高中數學機械效率教案模板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我們知道,當動滑輪提升重物時,手拉繩所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所做的功是一樣的
所做的工作是不平等的;
2、知道w total、w 、w extra的含義,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及其估算方法,借助以上實驗摸索出的數據估算出機械效率,知道機械效率點大于1;
4、通過實驗探索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研究知道機械效率的存在。
【教學過程】
班主任活動的內容和方法
中學生活動
一、簡介
在用簡單機改進或連接物體時,我們要對機器做功,而機器又要對物體做功,那么我們對機器做的功等于對物體做的功嗎?
2. 新課
(1)活動:以動滑輪為例,比較手拉繩索所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所做的功。
三、說明:
①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是一個比值,所以是一個無量綱的數學量。
②由于w的有用性總是大于w的總和,所以機械效率η總是大于1。
③機械效率是描述機械性能好壞的數學量,機械效率高的機械性能優良。 機械效率的高低,與所用機器是否省力、省工多少無關; 與機器的速度無關; 它與機器完成的工作量無關。
四、活動:
① 根據上述試驗結果估算動滑輪在不同條件下的機械效率;
②實驗討論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什么原因有關? 如何提高其機械效率?
5. 例題:
(1)用定滑輪慢慢吊起質量為20kg的物體。 使用的拉力為220n。 當物體升高2m時,求動滑輪的有用功、總功和機械效率。 (g=10n/公斤)
(2)由于使用杠桿時的摩擦很小,杠桿是機械效率很高的簡單機械。 如果用機械效率為 90% 的杠桿將 18.0kg 的物體舉起 50cm,總共需要做多少功? 工作? (g=10n/公斤)
3、學生總結歸納;
第四,課堂培訓。
強調用桶打魚、用桶打水、用斜面時的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中學生討論總結。
中學生活動:估算非共情條件下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實驗討論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與什么原因有關? 如何提高其機械效率?
推算例
中學生總結
(大家可以討論自己學過的幾臺機器)
課堂培訓
【課堂培訓】
1、借助動滑輪提升物體,你能分清有用功和額外功嗎?
2. 機械效率是多少? 機械效率的大小可以小于 1 嗎? 為什么?
3、關于做功、功率、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當力作用于運動的物體時,力對物體做功
b. 功率大的機器必須做更多的工作
C。 大功率機器可以快速完成工作
d. 工作速度快的機器必須具有高機械效率
4、圖中所示的滑輪架,未考慮鋼索的質量和滑輪的轉動摩擦力。 重量g=200n,每個滑輪重25n。 當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為n時,剛好可以使重物g勻速上升。
A B C D
10、用滑輪將重500n的物體提升到80cm高度的過程中,機械效率為80%,則此過程中的有用功為j,額外做功為j。 如果忽略滑輪摩擦和滑輪質量的影響,可知動滑輪的重量為n,當重量增加到400n時,滑輪架的機械效率為。
11、方方和蘭蘭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了滑輪架的機械效率。 在與全班交流實驗結果時,老師建議:如果每組使用的滑輪和繞線繩的形式保持不變,換另一種激勵會不會影響其機械效率? 您積極思考并提出了各種推測,總結如下:
(1)請藍藍幫藍藍完成表格中的一個估算;
(2) 請根據他們的實驗記錄,將研究結果寫在表格中。
(3) 總結他們的實驗研究,得到的推論是:
第二部分:機械效率數學教學案例
【設計理念】
1、本課首先讓中學生通過具體情境認識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在此基礎上,了解機械效率,通過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
2、通過對機械效率的學習,讓中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使中學生能夠將數學學習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形成注重效率的科學心態一切。
【教材解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 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過程與技巧 1. 結合生活實例認識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
3. 學會根據實驗數據分析總結簡單的科學規律
情感心態和價值觀使中學生敢于探索日常用具或部件的數學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到日常生活和社會學習中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理解制度效率
2.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
理解機械效率的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
教具及媒體 長木板、木積木、*蘆葦秤、秤、弦、棉花、多媒體輔助教學講義
【教學過程記錄】
一、新課程介紹
師:小明家最近買了新房,一單元二樓。 如果要裝修衛生間和廚房,需要把石頭運到二樓。 朋友們,請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設備,幫助小明的家人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哪一組選擇的方法最好?
學生:小組討論后自由作答
(把石頭放在桶里,用動滑輪把石頭拉上樓;在地與樓之間放一塊木板,把石頭放在箱子里,沿著木板推上樓……)
2.開展新課
師:如果用動滑輪提石塊,請小伙伴們觀看提石塊的過程(媒體展示)。
健康:觀察和思考。
師:我們要誰的功?
生:在石頭上做的功。
老師:(板書是有用的工作:我們需要的工作。)
哪部分工作是我們不需要但必須要做的?
生:提著水桶所做的功,和克服動滑輪重力所做的功。
師:(黑板上寫的額外作業:工作中額外負擔的作業。)
完成的總工作量是多少?
健康: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
師:(板書總功:有用功加額外功之和。)
如果將一塊石頭推到斜面上(媒體顯示),有用功、總功、額外功分別是多少?
學生:(估計答案)
師:如果我們用以下三種方式來搬石頭(媒體展示),
你認為哪種方式最好? 為什么?
學生:討論答案。 (第三種方式最好,因為第三種方式做的額外工作最少。)
師:在工作中,我們總是希望加班越少越好; 即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數學中,機械效率用來表示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 (黑板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表示機械效率; w 表示有用的工作; w 始終表示總工作量。 那么,機械效率應該如何表示呢?
出生:
師:根據公式估算,里面的斜坡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生:估計答案。
師:觀察估算結果,“機械效率”有什么發現?
學生:討論答案。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大于1,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師:朋友們,剛才我們知道了斜面的機械效率。 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否相同? 請前來觀察斜面推動物體的情況(媒體展示)。
健康:觀察和思考。
師:接下來我們來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探索板書: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斜面推動物體的情況,你能問出斜面的機械效率有哪些問題?
學生:問一個問題。
(邊坡機械效率與邊坡傾斜度有什么關系?邊坡機械效率與邊坡不平度有什么關系?...)
師:朋友們,請大家揣測其中提出的問題。
生:猜一猜。
(當坡度初始固定時,坡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當坡度和坡度一定時,坡度越平緩,機械效率越大。)
師:朋友們,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推測,每組選擇其中一個問題進行實驗,并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師:接下來請小伙伴們按照設計好的實驗方案,選擇桌上的器材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師:分析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推論?
學生:小組回答。
師:回憶一下實驗的過程,影響實驗的偏差有哪些?
學生:討論答案。
三、總結
師:學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想想答案。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3.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
四、開動腦筋
師:根據你生活中使用的機械,想一想:如何提高機械的效率? 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機械效率的四個公式初三,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討論答案。
5.布置作業
確定小車架機械效率的設計實驗
【排版設計】
4、機械效率
1.有用的工作:我們需要的工作 額外的工作:我們為了額外的負擔而不得不做的工作。
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的公式沒有單位,大于1,常用百分數表示。
3.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
問一個問題
猜測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數據以得出推論
第三部分:九年級數學教案格式:5.機械效率
盡早掌握所學知識,快速提高學習能力。 提供的九年級化學教案格式2冊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附加功和總功。
2.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
2.工藝與技巧
通過參與探索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教學重點: 1. 認識機構效率, 2. 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教案:長木板、木塊、蘆葦秤、天平、細鐵絲。
教學過程
一、新課程介紹
小明家最近買了一套新房子,一單元二樓。 如果要裝修衛生間和廚房,需要把石頭運到二樓,請朋友們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四部分:江蘇省教育局高中生化學機械效率核心知識點
高中化學機械效率核心知識點主要是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方便大家記憶。 這是一份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1.滑輪
1、垂直吊重物的典型例子
例1、在大型建筑工地上,常用簡易起重設備垂直吊運建筑材料,其工作原理相當于圖中所示的滑輪架。 將一塊總重g為4000n的磚以勻速吊到一座10m高的建筑物上。 耗時40s,絞車提供的拉力f為2500n。 在這個過程中,發現:(1)有用的工作; (2)拉力f的功及功率; (3)滑輪架的機械效率。
難度突破:所謂“有用的工作”就是“對我們有用的工作”。 借助于定滑輪、動滑輪,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五部分:小學數學“機械效率”教學的思考
機械效率是這一章的難點,中學生比較難理解,因為和上面的滑輪架結合在一起機械效率的四個公式初三,如果上面的內容有欠,那明天的內容就不行了,我就找這個明天上完新課后 另外,機械效率的問題涉及中學生對有用功和總功的理解。 因此,在我上完一節課后,我發現我的教學設計存在幾個問題:首先,他們應該先準備降框的相關內容,然后通過實驗和學習獲得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分析記錄相關數據,然后解釋機械效率,這樣會有好的結果。 因此,剖析實驗推論會得出其他幾個重要推論。 因此,教學設計的順序非常重要。
最讓我頭疼的是給中學生舉個例子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六部分:八年級數學與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 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能夠估算簡單機械的效率。
3、培養中學生事事講究“效率”的科學心態。
過程與方法:
中學生通過參加探究斜面力學效率的活動,加深對有用功、附加功和總功的認識; 學會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情緒、態度、價值觀:
1、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欲望,培養中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要點:知道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難度:測試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七部分:高中數學階段熱機教學計劃模板
教學目標
1.了解四沖程柴油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2、從能量轉換的角度認識燃料的熱值。
3、了解內能運用在人類發展史上的意義。
4、通過能量的轉換和傳遞,認識熱機的效率。
教學難點
1、柴油機工作原理及能量轉換過程;
2.燃料熱值、熱機效率。
教學過程
導出新類
方案一:實驗推導:如圖在試管中放一些水,用橡皮塞塞住試管口,將水加熱至沸騰,觀察現象。
問:實驗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方案二:問題導出:
人需要能量才能生存,機器也需要能量才能運轉。 您知道汽車和飛機如何使用燃料提供的能量嗎?
方案三:燃料燃燒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八部分:關于高中數學同步練習的機械效率
學好化學需要經常練習。 你練習得越多,你就會越熟練。 編輯了高中數學同步練習機械效率,歡迎參考!
1、無用但為完成工作任務必須做的工作稱為有用工作與額外工作的總和。
2、因為功總是大于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大于1,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就是減少功。
3、手推車上有貨物,一人拉手推車將貨物送達目的地。 對貨物所做的功稱為功,對小車所做的功稱為功。 汽車完成的工作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九部分:八年級數學卷一《機械效率的估算》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機械效率的公式
2、利用機械效率公式進行相關估算。
教學重點
機械效率公式
教學難點
將借助機械效率公式進行估算
教案
講義、教程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教案學案,合作達標
教學雜記
教學環節
班主任活動
中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目標
導出新類:
機械效率估算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題。 包羅萬象,估算公式復雜。 簡單機械、功與功率、機械效率常結合起來考查中學生對有用功、總功、功率公式、機械效率公式、滑輪架的理解程度。 斜坡、斜坡等簡單機械的理解與應用,要求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確定g、f、s、h之間的關系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
第十部分:機械效率教學設計
《機械效率》是人民教育學會根據新修訂的九年義務教育《物理教學大綱》修訂的中學數學第一卷最后一章第三節。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機械效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得知,動滑輪在提升重物時,手拉繩所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所做的功相同
所做的工作是不平等的;
2、知道w 、w 、w extra的含義,并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及其估算方法,借助以上實驗摸索出的數據估算出機械效率,知道機械效率點大于1;
4、通過實驗探索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了解機械效率
未完待續,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