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慢速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
工作坊成員介紹:
石萍,女,高中二級班主任,周建工作室核心成員,2015年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參加工作以來,仍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工作。 他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藝術,逐步成長為中學骨干班主任。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得到了中學生的認可。 他勤奮、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家長的一致好評運動的快慢教學目標,優秀的教育教學成果多次獲獎。 2019年參加上安鄉教學新秀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被上安鄉科教體育局授予“教學新秀”稱號。
施平老師工作照
1.3《運動速度描述——速度》教學設計
上安鄉中學
案例名稱
運動速度的描述——速度
主題
化學
教學對象
二年級
班級
2小時
1.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進一步講解了如何用坐標和坐標變化來表達質點的位置和位移,為速度概念的表達做好了準備。 教科書這一部分的重點是速度。 對比初中和高中對速度的定義,你會發現,因為“位移”和“距離”不同,所以初中和小學學到的速度是不同的。 提醒中學生注意這種差異,有利于中學生對向量的學習,利用好教材,有利于中學生更好地適應中學速度概念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 了解物體移動的速度。 了解速度的含義、公式、符號、單位和矢量性質。
2.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運用公式估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認識各種儀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時速度的含義。
4.能夠區分粒子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等概念。
5. 了解速度和速度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
流程和技能
1.通過描述方法的探索,感受如何描述一個特征化學量,感受科學方法運動的快慢教學目標,體驗用比例定義化學量的方式。
2.讓中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漸了解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關系,同時初步展現極限思想并初步了解物理與化學結合的方式,從而直接給出瞬時速度的定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或學習各種工具的速度來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
2.理解由平均速度計算瞬時速度的思維方式,感受物理與化學的關系。
3、培養中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簡單到復雜。 培養中學生的具體思維能力。
3、教學重、難
教學重點:速度的概念、瞬時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以及概念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瞬時速度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新課程介紹:
初始位置/米
經過時間/秒
最后位置/米
A.在筆直的道路上騎行
20
100
B. 公共車輛沿直路行駛
10
100
C.火車在直線軌道上行駛
500
30
1250
D.客機在天空中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移動得更快,為什么?
問題2:比較B和D,誰的動作更快,為什么?
問題3:比較B和C,誰移動得更快,為什么?
【綜上所述】
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用位移與位移發生所需時間的比值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即速度。
新課程推廣
1. 速度
定義:位移與發生該位移所需的時間之比稱為速度。
定義公式:
化學含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速度的數學量。
單位:SI米/秒(1m/s=3.6km/h)
矢量性:速度是一個矢量
大小:單位時間內位移的大小。
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問:一個100m運動員跑100m需要10秒,那么他平均1秒跑多少距離?
答:平均每秒跑10m。
100米運動員每秒跑10米嗎?
答:不。
解說:對于一個100米的運動員來說,沒有人能分辨出他什么時候一秒跑了10米,有的人一秒跑了10多米,有的人一秒跑了不到10米,但什么時候我們只需要簡單的說一下了解運動員100m內的整體速度,無論每個時刻的運動速度如何,都可以相當于運動員從始至終以10m/s的勻速跑完整個距離。 此時的速度稱為平均速度。 因此,在變速運動中,用這個平均速度來簡單地表示其速度。
1.平均速度
(1). 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與其所花費的時間之比。
(2)。 定義公式:
(3)。 化學含義:平均速度是一個簡單描述物體運動速度的數學量。
(4)。 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練習:在100米賽跑中,某運動員在10秒內到達終點。 觀察記錄顯示,當他移動到50米處時,需要5.5秒的時間。 5s后移動到45m,計算全程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平均速度。
2、瞬時速度
(1). 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稱為該時刻(或該位置)的瞬時速度。
(2)。 化學含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過某一位置)運動的速度,可以準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簡單地描述變速運動。
(3)。 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4)。 速度:是一個標量,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度。
3.平均速度
(1). 定義:距離與在該距離上花費的時間的比率。
(2)。 定義公式:
課程總結
1、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一個表示物體運動速度快慢的化學量,是一個矢量。
2.還學習了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理解了平均速度的公式,它們都是向量,瞬時速度比平均速度更能準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物體的狀態。
3、理解速度沒有方向,是標量,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度。
課堂練習
測試題
課后作業
問題 1-12
版式設計
板書:1.速度
1. 定義:速度是位移與該位移發生所需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定義公式:
3、化學含義:速度是表示運動速度快慢的化學量。
4、國際單位:m/s(或m·s-1)。
5、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
1、定義: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與其所花費的時間之比。
2、定義公式:
3、化學意義:平均速度是一個簡單描述物體運動速度的化學量。
4. 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3、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稱為該時刻(或該位置)的瞬時速度。
2、化學意義:能準確描述變速運動的速度。
3. 方向: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
4、速度:是一個標量,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度。
4.平均速度
1、定義:距離與在該距離上花費的時間的比率。
2、定義公式:
五、教學反思
中學數學中的“速度”概念,雖然中學教的是速度,但要拋棄中學生現有的觀念。
理解“速度”的概念應該是本課的重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