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速度》說課稿好,老師們! 明天我要嘗試講的話題是八年級數學人教版第一章第三節《速度與慢速運動》第二卷。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論述。 1、教材分析:本課最后一節是“體育描述”。 通過本節,中學生了解了“什么是運動”,本課教材通過“思考討論”欄目提出問題(“什么方法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速度?”)引入話題,而中學生經過討論和總結,直接得到了速度的定義和估算公式,這符合中學生的認識規律。 高中語文課上,中學生就學過估計速度和距離的問題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說課,對這類知識并不陌生。 高中數學從簡單的動作開始,充分利用中學生已有的知識,逐步開展化學的學習。 2、學生分析學生對速度、距離等數學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學生對本課數學還是很喜歡的,但又擔心困難。 他們喜歡的是他們已經接觸過速度的估計。 第一次,尤其是體質基礎薄弱的中學生。 因此,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非常重要。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中學生喜歡看到生動、生動、異常現象的心理來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目標: 1. 能夠用速度來描述物體的運動 2. 能夠利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估計 3.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 粗略地學習變速直線運動,并能夠用平均速度來描述直線運動的速度 4、重點與難點:構建速度的概念以及比較物體速度的方法。 難度:使用比率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五、教學方法 1、觀察比較法:通過生活中實際例子的比較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說課,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勻速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 2、實踐方法:通過中學生的練習,學會應用速度公式對速率單位進行簡單的估算和轉換。 六、教學方案設計 (一)話題引入 通過多媒體節目《劉翔奪得2004年冬奧會獎杯》來引入話題。 借助中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例衍生出話題更具吸引力,療效也比課本上引入“想象性討論”要好。 班主任問:劉翔跑完110米用時12.88秒。 你想知道他的速度有多快嗎? (二)新講授課程 1、首先中學生看教材“思考與討論”欄提出的問題,讓中學生充分討論。 班主任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來啟發中學生的思考。 蝸牛在地上直線爬行,自行車在筆直的道路上行駛,飛機在空中直線飛行。 他們的動作有何不同? 中學生很容易推斷出“他們移動的速度不同”。 然后讓中學生繼續討論:如何比較生活中物體的速度?經過充分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了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