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鐵路二中 朱寶榮)
摩擦課程計劃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了解摩擦發生的條件。
(2)能夠在簡單問題中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靜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 知道存在最大靜摩擦力。
(3)掌握動摩擦因數,能夠計算具體問題中的滑動摩擦力,掌握確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了解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因素。
2、通過觀察和演示實驗,總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摩擦力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 通過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區別和比較,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3、教育與體育方法相結合。 在分析物體所受摩擦力時,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和無關因素,總結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規律。
2、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內容分為滑動摩擦和靜摩擦兩部分。 重點研究了摩擦的條件、特點和規律,通過論證實驗得到了f=μn的關系。
2、難點在于,有初中知識的學生常常錯誤地認為壓力n的大小總是等于滑動物體的重力。 因此,必須指出,只有當兩個物體的接觸面垂直時,物體才會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動。 ,壓力n的大小等于物體所受的重力。
3、教學中要強調摩擦力具有阻礙相對運動的性質和相對運動的傾向。
3、教具
1. 演示教具
帶定滑輪的平板、帶繩子的大木塊、小木塊、玻璃、毛巾、測力計和重物。
2.學生實驗材料
每組兩名學生:一個積木和一個測力計。
3. 投影儀和透明膠片。
四、主要教學流程
(一)新課程介紹
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是重力、彈性力和摩擦力。 對于每一個力,我們都要掌握它產生的條件判斷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方法,能夠計算出力的大小,判斷力的方向。 我們之前已經了解了兩種力:重力和彈性。 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種力——摩擦力。 這三種力之間的摩擦力更難掌握。
(二)教學流程設計
1、靜摩擦力
演示實驗:
當定滑輪繩索下端懸掛50克重物時,滑輪保持靜止。
提出問題:如果物體靜止,它從板受到的靜摩擦力是多少? 方向是什么? 您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當懸掛的重量增加到100g時,木塊保持靜止。
提問:此時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變化? 想象一下,如果去掉重量b,靜摩擦力會如何變化?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們得出結論:一般來說,靜摩擦力的大小沒有一個確定的值。 與上述情況類似,當木塊不動且處于平衡狀態時,靜摩擦力的大小隨著拉力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始終等于拉力。 的大小。 靜摩擦力的方向始終沿接觸面的切線方向; 它與拉力的方向或物體之間相對滑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問一個問題:當繩子下端懸掛的重物為150g,物體剛剛開始相對于桌面滑動時,此時物體上的靜摩擦力叫什么? 它的大小和方向怎么樣?
教師講解:靜摩擦力增大到一定值后就停止增大。 此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稱為最大靜摩擦力,用fm表示。 最大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接觸面的切線方向判斷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方法,與啟動物體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說與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個接觸的物體之間存在靜摩擦力,則它們不一定處于最大靜摩擦力狀態。 最大靜摩擦力等于使物體開始移動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動摩擦
邊演示邊提問:物體一旦滑動,我們只需要掛一個130g的重物就可以保持物體勻速運動。 此時兩個物體之間的滑動摩擦力是多少? 方向是什么?
3/5